天意文学网 > 凤开新元-孟丽君传奇 > 著书立说

著书立说


  

  梁尔明的眼睛里也是冰冷的,但是他心里的想法却不是如此。他只是想看看,眼前这个少年,到底有多少能耐?能不能在自己的压力下保持自己的气度?

  “相爷此言不虚,聚众闹事者,多是少年血性,容易被人煽动者,果然不是国之栋梁。不过相爷当也深知,如真有流血事件,只怕国之栋梁,心血也冷,若有心怀叵测者,趁机大做文章,只怕国家威望,因此大损。”孟丽君声音温和而平静,如同春天里的西湖水,温润美丽,却深沉不见底,“就此说来,韦将军实有大功于国。如今国家于有功之臣,不奖反惩,只怕军心从此涣散。”

  梁尔明自然听出话里隐藏的话,脸上却是古井不波,说道:“你且继续说下去。”

  “湖广饥荒初平,民心未稳。如果这边韦将军消息传出,只怕湖广立即生变,此其一。而就临安卫而言,韦将军颇得军心,韦将军如若被惩处,只怕参与其事者,惴惴不安。天子近卫,军心不稳,只怕不妥。此其二。其三,相爷也应清楚,学生闹事,只怕背后有操控之人。惩处韦将军,只怕亲痛仇快。”

  梁尔明平板的面容里,终于露出一丝淡淡的赞许,道:“你见事却也明白。不过这第二条,却是危言耸听。如此说来,依你之见,朝廷当如何处理此事?”

  “朝廷当如何处理此事,学生非在其位,却是不敢妄言。”

  “姑且言之。”

  “如此,学生逾越。为我大元千秋万代计,当存其军律。”

  “哦?”梁尔明神色却依旧淡淡的,不过心里却浮起一丝淡淡的喜悦。不要误会,梁尔明也是很想保住韦勇达性命的,他喜悦的原因,是因为眼前这个少年,这个见事明白的少年。

  “不过为大元天下计,韦将军却是不能严惩。如今韦将军之事,朝廷当有功言功,有过言过,按照律法,两处相抵。若功大于过,应当薄赏;过大于功,亦当薄惩。彰明其功过,使天下心服,律法不毁,人心亦安。切不可只见其功或只见其过。”说到这里,孟丽君又是深深一揖:“学生求见相爷,不过是想求相爷,为家国天下计,议定韦将军罪时,当为国存公理尔。”

  梁尔明站了起来,直视眼前少年,突然问话:“你果然是明州人?你的家乡,到底何处?”

  问我家乡?孟丽君心突地一跳,垂下眼帘,回答道:“学生户籍在明州。”

  “你口音却不似是明州人。”

  “相爷明见。学生祖籍,原是在云南。四十年前,先祖远游海外。大前年,先父闻说海内已定,天下清平,乃嘱咐学生返回祖籍。然而家族中人,已经散尽,寻找不着,而与明州义父一见投缘,遂落户明州。”这套谎言,已经练习多遍,荣兰也能背诵了。上午荣兰就曾将这番话讲给映雪听,映雪应该听明白了吧。

  “你曾经在云南逗留多时?”

  “正是。因为想要寻访族人,曾经在云南各处逗留经年。”孟丽君的回话很平静,但是很清晰。

  难得一个晴好的天气。虽然还没有到春节,花园里的花卉却已经绽发嫩芽了。我们原先曾经看到过的花园里,天一道长又被四王爷请进了府邸,给四王爷讲解养生之道。当然,闲杂人等,已经被摒退得干干净净。

  “劳动了一场,却还是未收全功。”天一的神态还有些悻悻然。

  “道长未免责己太过了。”天一如此说话,四王爷却是不能不表示一下的,“如今形势——”他往棋桌上摆了三颗棋子,轻轻掂起其中一颗,扔回棋盒:“楚府虽然被放了出来,但是人已经是死多活少,再加上举子这么一闹,结党的罪名已经坐死,他是绝对没有希望了。”又捡起一颗,扔进棋盒:“至于那个小六,也是没有什么花头了。那常玄之断狱不当,致使举子生变,被贬斥去了黔地,他的一条臂膀也生生断掉了。楚府要重新断那小六中毒案件,要孟士元来接手。孟士元虽然怕事,却不是个糊涂人。到时候我们再给孟士元一点什么提示,小六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天一眼看着剩下的那颗棋子:“但是,剩下这一颗,实力却是更加强大了。”他拿起一颗棋子,放在原来那颗棋子周围:“谁也料想不到,燕府身边,竟然有这样的角色。一番舌战,竟然能够将几百个已经被挑唆起来的举子说得哑口无言,我们预先安排的人都束手无策;再加上那个韦勇达,竟然将我们预先的安排都消弭于无形。本来只要给刘捷那里一点暗示,那韦勇达性命难以保全,也算是断了燕府一条臂膀,谁知道那人竟然有这样能耐,一番言语,将政事堂那两个老古板也说动了;那两个老古板反过来为韦勇达辩护,兵法司预先的判决,竟然全盘否决。真真料想不到!有胆识,有辩才,有眼光,又能抓住几个老古董的心思,这样的人,竟然甘心被那乳臭未干的小儿所用!”说到这里,天一的声音也不免有些急促,“贫道原先怎么没有发现这个人!就因为这个人,邵仁华也被贬斥去了福建!我们身边,又少了一个人!”

  “这个人虽然有能耐,但是到底只是一个书生。”四王爷的眼睛眯起来,“如今还没有官职。居住的地方也很偏僻……”

  “不妥。”天一一口打断了主子的设想,“这个人虽然只是一个书生,但是这两日一番举动,早就落在圣上眼里。与他未成名前完全不同,如若失手,或者手脚不干净,却不免将王爷暴露出来。贫道倒有个主意。”

  “道长有何高见?”

  “据说此人甚是孤傲。原来在湖广,此人也曾立下了一些功劳,但是却拒绝了燕府直接保荐为官的提议。说什么好男儿功名应当从科考中得。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

  “主持考试的是廉希宪。我们不易做手脚。”

  “如果他进了考场,我们自然不易做手脚……假如他根本进不了考场呢?当然……这样做痕迹太重,我们不妨施舍给他一个小小的恩德。这样,他落榜之后,投奔王爷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即使他考上了,也要好好承王爷的一份情。”

  两人在花园里计议的时候,大元皇帝正在他那简陋却不失气象的书房里,看廉希宪递出来的奏折。

  孟丽君以为,廉希宪进了贡院,朝堂里的事情是再也管不着了。这实在是轻忽了廉希宪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贡院自然有贡院的规矩;但是最近发生的事情,铁骑却是忍不住发了旨意去问廉希宪的意见。

  传递回来的奏章很简单,关键只有几句话:“不罚无以立军威,重罚无以安湖广。不若分析功过,酌情处置。”

  说的话,竟然与梁尔明说的话完全一致。或者说,是与那个站在穆儿身后的少年书生,说的话完全一致。不由想起一句话:英雄所见略同。

  铁骑想起了与梁尔明的一番对答。看得出,梁尔明对那个少年书生,是非常赞许的;他甚至认为:“此子恢弘,有宰相之度也。”

  想起一年前与廉希宪的一番对答,铁骑又不由微笑起来。一年前,廉希宪曾经说过:“此子可为军师,不可为宰相。”而今天另外一个宰相却说:“此子有宰相之度。”

  昨日,他已叫人将近日发生的有关郦君玉的事迹纪录下来,隐匿姓名,传递给贡院里的宰相。他问宰相:此子如此才华,前途如何?

  今日必然得到廉希宪的奏折了。其实也不必等到廉希宪的奏章,他也知道廉希宪的回话,不知是“可为子孙相”呢,还是“梢经历练,出将入相”?铁骑如此作为,也不过是想要与臣子开一个玩笑罢了。

  他心情很是畅快。第一,是给孙子发现了一个可以做宰相的人才;第二,是因为这个可以做宰相的人才,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自己已经知道了他的来历,可以放心使用了;第三,是因为找到了解决韦勇达问题的途径。

  其他的事情,铁骑是不放在心上的。老二从大理寺出来后,他甚至没有去看过一眼。不懂得权谋却拼了老命去争权夺利,这个儿子,铁骑实在头疼。他甚至不想去见他。至于老六,天性如此凉薄,手段如此狠毒,自己之前是太纵容他了。是自己毁了他。

  但是铁骑并没有多后悔。世界上很多人做事是永远不后悔的。尽管之前他曾经很看重这个儿子,但是当这个儿子阻碍了他的江山社稷的时候,他手下绝对不会容情。何况这个儿子,甚至想要在自己面前制造花样。

  太监进来禀报:“刑部尚书孟大人奉命见驾。”

  孟士元又苍老了很多。这几年来,他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先是老朋友一家被诬为通敌叛国,然后是自己的女儿刺喉自杀;好不容易救回一条性命,那刘家的婚姻也完结了,女儿却又突然离家出走。看女儿留下的字,她是想要去边关或者去别的什么地方救自己的公公;但是,她一个弱女子,身体还没有大恢复,吃得消吗?如今,还在人间吗?

  妻子整日以泪洗面,身体也是一天比一天差。如今又接上了这么棘手的差使。皇帝要见自己。自己是如实禀报呢,还是为六皇子遮掩一番?

  如果摊上的是普通案子,孟士元绝对会本着公心去发掘事实,判断是非。谁不想留一个类似“包青天”的好名声?但是摊上的是皇室案子,这就要先掂着了。

  与孟丽君相比较,孟士元的胆子实在不是太大。孟丽君有着侠客的胆略,敢于冒险;但是孟士元,他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看到千秋令名的鼓励,他或者也可以冒生命危险顶撞一下皇帝什么的;但是眼下这件事情……

  很可能自己死得莫名其妙,还要留下一个千秋骂名。

  小心谨慎,小心谨慎。孟士元一再提醒自己。

  孟士元在皇帝面前奏对,战战兢兢;孟丽君在几个朋友面前高谈阔论,却是滔滔不绝。

  王安国与陈慎言联袂来访,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因为前几天王安国被郦君玉驳了个体无完肤,虽然知道郦君玉也是好意,但是心里总大不服气,特意要找郦君玉再辩论一回。孟丽君自然知道这莽汉的心思,也特意在他面前显露本事。前任熟悉四书五经,而自己前生对论语诗经也不是没有理解,更何况前生在病床上的时候,正是《论语》被某个电视台炒得火热的时候,自己听着父亲在电视前面唉声叹气,兴致起来也翻看了几本有关《论语》的书籍。特别熟悉的是南怀谨的《论语别裁》,用现代人的思想来重新解读《论语》,真的很有意思。结合前任的见解,综合着抛出来,楞是将王安国陈慎言还有邱清张悦全英几个人都唬着了。

  半日之后,王安国才瞠目结舌地说道:“明堂兄竟然连朱子也……”

  孟丽君笑道:“朱子亦有不凡之处,然孔子微言大义,其中见识,实有汪洋大海之深之广。”说着话,一个蒙胧的想法窜出孟丽君的脑海——!

  是的,自己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其中最大的困难,不是给妇女寻找从业的机会,而是——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

  自己要改造整个社会的思想,改变整个社会轻视妇女的思想,那么首先,就要先打破理学的正统地位!

  自己要创造一种新的学说,取代理学;改造整个社会,应该从士子开始!

  而且,就从前几日这一场“学生运动”来看,学生实际上很大的能量。而假如有一批接受自己思想、奉行自己思想的学生步入仕途,自上而下影响整个社会观念的话,见效应该更快!而且,这一批奉行自己思想的士子的存在,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传到更远的地方。即使到时候,自己身份暴露,退隐或者被杀之后,自己的思想也不至于消失,甚至还有再次生根发芽的希望!

  对,!

  自己要与理学争夺思想界王座的位置,那必须!

  直接树立起反对儒学的大旗?只怕书还没有出来,自己先给人批个东倒西歪了。超越时代半步的是圣人,超越时代一步的人是疯子。凭借自己现在的名望,就是直接反对理学也还不够一些,自己的书出来,结局多半是这二者之一:一是被人批驳笑话,二是被人当作废纸。

  改变成人的看法或者很难,但是改变孩子的看法呢?

  孟丽君决定,自己的第一本书,就要从孩子着手,从蒙学着手!

  写什么书,能够不动声色将自己的见解融合在其中?脑海中想到的第一本书,就是从小看到大的《上下五千年》。借着解说历史来渗透自己的看法,那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

  当下理清思路,笑嘻嘻对三个朋友说话:“我要写一本书,《中华简史》,你们愿意帮我吗?”

  编撰一本史书?三个人都愣住了。

  编撰史书,那是什么概念?司马迁是私家著史书的代表人物,那是准备了二十年的。司马光编撰了《资治通鉴》,那是集合天下最优秀的读书人才做成的。

  现在,郦君玉不过是弱冠之年,学识虽然也高明,但是还不至于高到这个地步吧?难道他要花上几十年时间来写这个书?

  三人面面相觑,竟然都说不出话来。

  孟丽君笑道:“你们不要吃惊。我的学识有限,也不是想要写什么高明之极的书。不过是想写一本蒙学教材罢了。其实也不难,前朝《资治通鉴》都是现成的,我们只要取舍一番就可以了。麻烦一点就是前朝历史。我们只好选取一些确凿无疑的史料来,其他真伪不明的,就只好先舍弃了。”

  三人这才明白,邱清当下笑道:“如果要我们给你做纪录员,倒也可以。”

  孟丽君道:“我虽然非常熟悉历史,但是记忆总有不清楚的地方,还需要你们帮我回忆或者查找史料。另外,我写字的速度太慢了,也需要你们帮我。荣兰认识的字虽然也有两箩筐,但是你们知道的,她的字简直惨不忍睹。”

  四人既然已经决定,当下立即动手。一个下午,孟丽君先将一个序言写出来了。

  这个序言里,孟丽君也没有说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第一点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详细说说自己写这个书的意义,让孩子了解中国历史的意义。第二点对自己文字的说明。因为自己写的这个是蒙学教材,所以,语言文字,必定要粗俗一些,以便孩子自己阅读。第三点确实推广标点符号的。中国古代文字没有标点符号,这给现代人的阅读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孟丽君虽然也能读古文(废话,有前任的记忆还不能读古文?),但是,能省力就省力是她一向的原则,何况推广出来,对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流传都是大有好处的。后人对《论语》的解读,也可以因为有标点符号而少一些歧义。所以,就多写两行字介绍一下标点符号吧!

  实在没有想到,前面两点不能打动三个朋友,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的倡议,却使三人大为佩服,大呼“明堂天才”,全英甚至还说道:“这一小小倡议,于天下文字,竟然大有补益……明堂之功,甚至可推仓颉。”

  因为一个序言,其余三人的兴致全被吊起来了。用过晚饭,四人又凑在一起造书。孟丽君看这样也不好,何必大家一起熬夜呢,当下将他们三人分成三班,轮流帮助记录。

  孟丽君的《中华简史》,其实就是《资治通鉴》的简写本。不过是按照蒙学的要求,将编年体改成纪传体罢了。按照朝代,将每一朝代的重要人物抽取数十个出来,将他们故事中精彩的部分详细记叙一番。虽然说是历史书,但是体裁上却更接近小说。

  选取人物上,孟丽君是动了一番心思的。首先当然是要选取合乎儒家精神的人物。当然所谓儒家,是符合自己需要的“儒家”,理学那一套东西,自己虽然不直接摆明态度,但是在言语里稍稍带一些,还是做得到的。

  在这样谨慎的做法下,孟丽君所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很有限。最关键的一点,动的最大一个手术,是理学中有关“仁”的观念。“仁”是孔孟思想的核心。宋儒以下,往往抓住“能好人,能恶人”六个字不放,认为真正的仁者,是绝对要疾恶如仇的。而孟丽君,却结合着后面的文字,特别是“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一句,非常有力的指出:兼收并蓄,才是仁道。你只看好自己,看到自己认为“不仁”的人,就开始讨厌,务必除之而后快,这叫什么“仁”啊!此外,孟丽君还借助这个“仁”的概念,开始小心翼翼地推销“推己及人”“人人平等”的思想——当然,这种渗透是非常隐秘的。

  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孟丽君所选取的人物,除了政治人物之外,她还选取了很多其他人物。专门给商人开了一个系列,给农民开了一个专题——只要能够想起来的,在农业上有所贡献的人物,都详细写出来了,甚至还给工匠开了一个专题,盛赞“鲁班之功”“墨家之道”。

  当然,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孟丽君在其中写了很多女子故事。小心翼翼却是殚精竭虑,将自己想地起来的、能够安置进历史里的女子,一个不拉都安进去了。其中大半是抄袭《烈女传》的,不过是将其中的一些变态故事给删除掉罢了。借着赵括母亲的故事,轻描淡写来一句:世都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然女子之才,亦可有利于国家。使赵王纳女子之谏,恐七国之史,便将改写。当然,乐羊子妻的故事,无盐女的故事,都少不了轻描淡写的点评。武则天的故事是不能不写的,但是历史上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负面实在太多,孟丽君有心翻案,却又没有太大的胆子,只好摆着一副公正的面孔,将其功过剖析出来议论。但虽然如此,也是惊世骇俗的了。邱清三人当场就反对,孟丽君没有办法,只好又动口修改。但是还是坚持要将其人在文治上的一些功劳写出来。

  闭门造书工作非常辛苦,十天过去,书初具了一个雏形,几个人也瘦了一大圈。好在也练习了好一阵内功,气力不见长,体质却渐渐恢复,这么累的活,居然也没有生病。这期间,李玉飞来过一次,告诉她韦勇达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韦勇达由千户之高位降为禁军卫的一名小伍长,品级降低了很多,但是禁军卫是天子近卫,守卫皇城的,向来都是贵族子弟以及烈士子弟担任。这地位,其实是不降反升了。邵仁华调到福建去后,那继任的人,却也是自己人,原来的太子门下,名字叫晋长川。而取代韦勇达的,却是刘捷的儿子刘奎璧。京城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另外,还告诉她,这六皇子铁霓,最近身子不太好,皇帝已经下旨取消他大理寺见习的任务,叫他只消在家里安心休养就是。因为秦王府里原来的下人伺候不好,皇帝已经将他们全部调换;那些无聊门客,也已经全部赶走。

  果然是一个铁腕皇帝。孟丽君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心中多加了一份戒备。

  腊月二十六,过年的鞭炮已经响了起来,四个人也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在俞老板的客栈里,简单收拾,要高高兴兴过了一个年。却没有想到,客栈里,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人,孟丽君的便宜姐夫,滑全;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孟丽君万万没有想到的人物——自己的便宜未婚夫,王华,也就是皇甫少华。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tywx.com/ty3642/208913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