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全家都成了大佬(科举) > 第23章 含蓄

第23章 含蓄


“果然是个读书人。”

        县太爷静静望着他好一会儿,丢下这样一句,转身去板车上拿了一个大饼。

        宋云棠有些莫名。

        以往不管是宋家人还是村人,读书人往往都是夸夸夸,可他听县太爷这语气,怎么带着一股,嗯,不是很友好的嘲讽之意呢?

        他说错了吗?

        冬日天寒地冻,建议乡亲们搞一个火炕不是正解?

        便是他宋家,他也准备开口向宋木匠提议呢。

        以前没搞这个,那是上阳县这边没有做火炕的熟练工,可记忆中,原主回来之前,火炕已经在临江府掀起了风潮,还有不少文人作诗赞赏火炕是御寒的神物呢,前几日他去县城也听说有人修了火炕。

        县太爷并没有在上林村呆很久,记下了整个烧火肥的过程后,就准备离开了,离开之前他道,

        “此事我会汇报给知府大人。”

        宋云棠点了点头,不太明白县太爷为什么会对自己说这话。

        就听到他接着说,

        “县衙清苦,若在学业上有不懂的问题可来向我请教。”

        最后他顿了下,眉头紧紧皱着,有些嫌弃的模样,念了一句陆游的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云棠看着老者匆匆的背影,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县太爷是认为得了这方子,县里、知府甚至更上一级都应该奖励他。

        临江府那边,县太爷会上报,不会昧了他的功劳。

        如何奖励自然是知府大人做主。

        至于县里,太穷拿不出钱来,就拿请教凑数了。

        宋云棠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个县太爷,有趣。

        不过他念陆游的诗是什么意思?

        宋云棠揣摩起来。

        似这类官面上的人物,别管他的人设耿不耿直,特地点出来肯定是有深意的,尤其是这位县太爷寡言少语,说的话都是切中重点。

        他跟宋云棠也不是什么至交好友,可以在私下场合里借诗词抒发一些感慨。

        那他提起陆游?

        难道是因为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借此提醒自己爱国?宋云棠不记得自己对皇权比较淡然的态度有暴露,那么就是对方夸自己像陆游一样爱国、心怀天下百姓?

        毕竟凉茶方子、番文、烧火肥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白给出去了。

        这很淡漠名利、慈悲为民。

        宋云棠有些惭愧,他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哪里就能和陆游相比了?

        “大哥,县太爷念得那句诗是什么意思啊?”

        四郎见人走了,一反之前的小心谨慎,活泼的凑到他身边询问。

        宋云棠下意识把这句话解释了一遍。

        其他竖着耳朵听的村人也明白过来,不断重复着,试图记下这句话。

        嘻嘻,他们又有了往外吹嘘的资本。

        县太爷来了他们村子。

        什么,你说没有证据?

        这句诗不就是最好的证据!

        而宋云棠听着这一句句,整个人都傻住了。

        他明白县太爷的意思了。

        跟陆游没关系,县太爷是要告诫他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云棠立刻想到了火炕的事,想到了那时县太爷微妙的表情,他忍住没当场问出来,回去后却立刻找了宋木匠,

        “祖父,咱们家没烧火炕是因为没钱吗?”

        “怎会?”宋木匠也想到了大孙子那句话,表情有些微妙,“虽然建一个火炕要几百文,但以咱家的家底,还是建得起的。”

        说到这里,他又小声补充道,

        “不止咱们家,村里大部分人家咬咬牙,也是能拿出来的。”

        “那为什么不建?”宋云棠皱着眉头,无法理解。

        “因为不划算。”

        宋木匠确认了自家什么都会的大孙子是真的不懂里面的门道,认真的解释道,

        “咱们这里不比北方干燥,也没有北方冬季那么长,只有一两个月才会特别的冷,最长不会超过三个月,烧火炕也烧不了多久,穿上棉花做成的袄子再建一个不漏风的砖瓦房,一家人围着炉子烤火就很暖和了。”

        “而火炕一年只能用到一两个月,但我们这里很潮湿,火炕用黄泥建的返潮很厉害,每年都要修一回,用耐火砖抹水泥会好一点,但也不划算。”

        宋云棠:“……”

        无法形容的尴尬,小丑竟然是我。

        难怪县太爷是那副表情,他肯定知道临江府掀起的潮流,提醒自己结合实际不要一味跟风,火炕在北方是神物,在南方就有点水土不服了。

        他回屋冷静去了。

        这一冷静也想起了一些事,前世很少听说南方有烧炕,而且依稀记得在哪个资料上看过西汉就有火炕了。

        更别提这一世夏朝还把棉花种子搞来了。

        这比不上富贵人家爱穿的锦帽貂裘,却是平民百姓不廉价但绝对实惠的爱物。

        “看来以后不能一拍脑袋乱来了。”

        宋云棠审视自身,站在巨人的眼光看待贫穷落后的古代,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多少有点飘了。

        “四郎,我让你记录的孵蛋记得如何了?”

        这天小鸭子终于全部孵出来了,然而和现代百分之八、九十的孵化率,这一批少得可怜,十个蛋里面才孵了六只。

        其他的蛋都臭了,宋田氏很心疼的把它们倒进粪坑里了。

        四郎正在看宋田氏清理鸡窝,准备第二批孵蛋,闻言立即进屋拿出了自己的黑板,

        “大哥,这是我做的记录。”

        宋云棠看了看,其实他并没指望四郎观察出什么,但出乎他的意料,除去一些无关紧要的,他总结出了孵蛋最重要的稳定的温度。

        “你为什么会认为这一点?”

        宋云棠问他。

        四郎歪了歪头,“因为我注意到母鸡很辛苦,一天到晚待在鸡窝里,我想让母鸡出来放风吃虫子它都不肯,我问娘,娘说母鸡抱窝就是这样,我去摸了摸云昊家的母鸡,翅膀有好多毛毛很暖和,我觉得可能是蛋壳硬硬的不保暖,有母鸡护着小鸭子才不会冻死。”

        宋云棠没有说这话是对是错,只道,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不用母鸡,我们也能孵蛋吗?”

        靠母鸡自然孵蛋效率太低,一只母鸡就那么大,一次孵不了多少,弄太多就容易孵坏,而且时间长达28天。

        “我觉得可以,只要我们给它穿上棉袄,让它一直暖暖的就能孵出来。”

        四郎肯定的道。

        宋云棠道,“我们找祖父,做一个暖箱用来孵鸭子,你敢不敢?”

        四郎受不得激,立刻道,“当然敢!”

        “我还没说完。”宋云棠温和一笑,“这是我要带你做的第一件大事,亲兄弟明算账,这成本可不能我一个人出。像是暖箱、鸭蛋都是要钱的,孵鸭子也要人时时看着。”

        听说要他出钱,四郎顿时就有些迟疑了。

        宋云棠补充道,

        “如果孵小鸭的经验培养起来了,咱们就可以买鸭蛋,再把孵好的小鸭子当做鸭苗卖出去,据我所知目前还没人做这一行。”

        四郎有些纠结,“可是大哥,大家都不太喜欢鸭子啊。”

        宋云棠没想到他还考虑到了商品畅不畅销的问题,当即道,

        “这你放心,我有办法把鸭子做得好吃,绝对能卖出去。”

        说不定还能成为我们上林村的拳头产品,到时候搞一个养鸭之乡呢。

        当然,这目标太远,光靠说肯定没啥概念,他就只道,

        “我明日去买一只鸭子回来,咱们先试一下怎么把它做得好吃。”

        四郎这才支棱起来。

        没错,他就是这样不见兔子不撒鹰。

        即便是大哥也不能随便两句话就把他的钱骗走。


  (https://www.tywx.com/ty14580376/4242145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