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全家都成了大佬(科举) > 第36章 收拾

第36章 收拾


走完了三日回门,宋家全家上阵前往县城,买下了一家铺子。

        格局和宋云棠看过了那间很像。

        也是拿宅院改的铺子,二层小楼,铺子的面积也是三市井,但后院除了厨房、厕所还有一个正院两个厢房,看着就宽敞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一家离正大街十分之近,就隔了两间铺子。

        要一百零八两。

        前头那间才九十三两。

        但宋家人还是义无反顾的定下了这间。

        由中人联络卖主,一起去衙门过了户,交了改契钱又给了中人中钱这才算完。

        这套商宅最终还是落到了宋云棠名下。

        原本宋云棠有意说写祖父祖母的名字,但他们拒绝了,只说这钱大头是宋云棠出的,今后要给二房卖卤味,大部分钱也要交到公中,这宅子就是他的,其他人无权分。

        此时众人看着这张契书,那个激动劲儿别提了。

        王秀琴抹了抹眼睛。

        他们宋家终于在县城有了第一间房子,扎下根来,此后在县城卖卤味好生经营,迟早能有第二间、第三间!

        想想不久前大郎躺在床上高烧不退,她急得就差跟大郎一起去了,又哪里能想到今天的好日子?

        简直跟做梦似的。

        宋木匠拍拍她的胳膊,老婆子别哭了,现在该笑,辛苦一辈子也是时候享享儿孙福了。

        众人一起去了甜水巷三十八号。

        买的时候可劲儿挑剔想着多压压价,如今这房子是他们的了,看着就别提多顺眼了,即便是跟他们乡下的屋子比起来小了好几倍,但这可是县城的房子!

        二婶很积极的道,

        “我去找三十六号那户人家定水。”

        没错,这屋子还是没井。

        宋德锯赶紧跟过去了。

        看着二房这个积极地劲头,俨然是恨不得明天就开张,宋云棠不由得失笑,转而看到其他人也在跟着忙活。

        宋木匠在铺子里走来走去,丈量着地方,嘀嘀咕咕着在这边打一个桌子,然后放几把椅子。

        王秀琴捡了前一任屋子留下来的扫帚开始扫地。

        田桑枝不知道从哪找了一些烂麻布,撕成几片准备当抹布用。

        宋德锯和宋德尺则在检查房屋,看看需不需要扛几袋子水泥过来抹一抹墙角防潮。

        吴月牙默默进了厨房,清理着厨房的烂木头,用找到的棍棒打掉蜘蛛网,其他几个小的也都上手帮忙。

        就连看似千金小姐的陆小禾都不例外。

        宋云棠左看右看,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好拿出一张纸,又去厨房找了找翻出跟炭条,开始画店铺的装修示意图。

        和别人家开门迎客不一样。

        这铺子小不说,还是长条形的,入口正门的位置也就将将三米的样子,如果放在他前世那肯定不算什么,但放在时下却颇为狭窄。

        客人多一点就要把进出口堵死了。

        这肯定不行。

        所以宋云棠索性设计成前世常见的路边小店的样子,直接把门口用一个类似收银台的大柜子堵住,只开一个能容纳一人进出的口子方便出入。

        二婶平时就坐在柜子后面招待客人。

        再远一点可以打几个结实的台子,放着装卤味的陶盆或者瓷盆,客人能看到卤味的色,能闻到卤味的香,完全不妨碍他们点菜。

        如果有玻璃就好了。

        但上阳县没有玻璃厂,限于运输以及技术问题,玻璃并不平价,想买玻璃要么去临江府,要么找常去临江府进货的铺子订。

        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拿到的。

        所以暂时只能这样了。

        “水来了。”

        二婶的高喊声打断了宋云棠的思绪,他偏头望去,果然一辆板车装着两个人高的木桶来了,木桶盖了盖子,还用了老粗的麻绳固定。

        壮年人解了绳子,双臂鼓起抓着木桶两边刻意留的把手位置,就把这一大桶水提进了屋里。

        宋云棠看得心中一动。

        不同于镇上只有重要的几条大街铺了水泥路,县城除了太过偏僻的死角,一些小街小巷都铺了水泥路,这样的路不耗轮子。

        便是木板车也没那么容易坏。

        之前为了买铺子,他在中人的带领下跑了大半个县城,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打井。

        上林村临水,水多,很容易打出水井,具体甜咸虽也看运气,但地方大可劲造,往往也不需要打得太深,限制村民们打井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没钱。

        但县城却不一样。

        首先县城想要打出一口能用的甜水井,而非是咸水井除了需要运气,需要会堪舆的匠人,就是不能随便挑地方,因为往往建了屋子,院子也没乡下那么大,而且打出甜水后还要加深加固,是那种深不见底的老井,这很耗功夫也很耗钱。

        其二就是一些屋宅不适合打井。

        这里的不适合原因很多,有的是讲究风水,有的是院子太小,有的是省吃俭用觉得不划算等等。

        于是卖水竟然还变成了营生。

        有那幸运打出一口源源不绝甜水井的,勤奋一点都能把一家人的嚼用赚出来。

        于是也有人说水通财,水气就是财气。

        似包月卖水这种事都形成风尚规矩了。

        似甜水巷这样的地段,普遍就是包150~200文随便用,给你送货到家,之前宋云棠没有这种概念,现在真实见到了,却觉得用板车装水桶,挺不方便的。

        能不能给水桶装个轮子?

        其实这想法不是第一次生出,之前他就觉得二叔二婶他们推着板车去卖凉茶挺麻烦,一不小心凉茶就撒出来了。

        只那时他脑中还只有个概念,更着眼于养鸭产业链这样的大概念,忽略了身边的细枝末节。

        然而现在想想,很多东西稍加改造也能让生活方便许多。

        比如这水桶还可以衍生成别的东西,像是小型流动摊车,专门卖一些小东西?

        甚至设计得巧妙些,底下能放一个烧火的炉子,反正县城的路十分平坦,不担心颠簸起来火炉烧到木桶外壁。


  (https://www.tywx.com/ty14580376/4242143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