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六零年代好姻缘 > 13.第13章 谁扯谁

13.第13章 谁扯谁


  *

  弄到了吃的,就意味着生存技能的提高。

  当晚,柳晓静躺在床上准备歇息时,发现自己的“能力值”升到了20点。

  也就是说,好运才刚刚开始?

  如果是这样,那就继续下地找粮食吧?

  当前,还有啥比吃饱饭更重要的?

  她说干就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只要一放学就带着青良下地了。

  俩人挎着柳条筐子,在漫地里东游西逛。看似在挖野菜,其实在寻耗子洞。就这么一连挖了两窝,又弄了半口袋粮食,趁天黑时分搬回了家。

  一家人关起门来,瞅着那粮袋子直流口水。

  赵桂枝抓了一把麦粒子捻了捻,脸上乐开了花。

  还跟闺女说,“小禾,先歇着吧?甭太累了……”

  柳满堂也笑着说道,“呃,这一袋子怕有五十来斤吧?省着点,能撑到麦收时节……”

  青松只顾着高兴,对小禾和青良的“运气”也未生疑。

  心里想着,如果能再多弄点就好了,这样春荒就能顺顺当当地熬过去了。

  有了粮食,自然不能亏着嘴。

  自那以后,一到晚上,赵桂枝就关起门来,躲在灶屋里熬面汤。熬好了之后,一人盛上一大碗,“哧溜哧溜”地喝着。

  还托人去公社里,喊青原回家一趟,说娘想他了。

  青原回来了,捧着碗也是屁颠屁颠的。

  还说公社里也喝不上面汤啊,咱吃得比赵书记还好呢!

  半个月下来。

  柳晓静感觉头也不晕了,身上也有力气了。

  心说,即便吃个半饱,也比以前饿着强吧?

  就在这时,退婚之事也有了眉目。

  这天黄昏时分,大伯父柳满庭拿着她的庚帖上了门。爹一见,赶紧递上旱烟,好好招待了一番。

  原来,大伯父去了一趟崔寨,找到了崔家。

  把退婚之事一说,那崔家自然不肯。

  可大伯父说,“崔老哥,这几年也未见您家前来走动,您这边究竟是个啥想法啊?”

  崔长河说,“咱也没啥想法,就是日子过得不咋地,手头紧,也就顾不上走动了……”

  “崔老哥,眼瞅着孩子们也大了,您这边如果觉着不合适,那就趁早断了吧?”大伯父商量着。

  “那不成……咱这边还想着等困难时期一过,就抬着盒子下礼去……”崔长河摇着头,死活不肯答应。

  大伯父急了,就把崔景先在学校的事捅了出来。

  崔家理亏,这才松了口。

  崔景先的娘就把压在箱底的庚帖拿了出来。

  这门亲事总算退了,柳晓静也安下心来。

  六月中旬,就要参加中考了。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准备考中专,可她想去县里读高中。

  爹有些犹豫,娘倒是没意见,说:“小禾,只要你肯读书比啥都好,家里有你大哥撑着,你就甭操心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读高中就意味着家里还得再多养活她三年。

  放在农村,这是不敢想的。

  别说是个小闺女,就是个半大小子也没几个去读高中的。一过了十五六岁,大多开始挣工分养家了。

  可现在,家里还得拿出粮食来供她念书。

  她想,等考上大学再好好报答家里吧?

  到时候她成了公家人,助力可大着呢。

  *

  转眼进入了五月。

  春玉米快下来了,春荒也快熬过去了

  社员们望眼欲穿,恨不得立刻就下地掰玉米,好饱饱地吃上一顿。

  有那嘴馋的,就偷偷掰几个青玉米解解馋。搞得队里拉起了护苗队,在田间地头日夜巡逻。一旦发现了偷嘴的,就开会点名批评。

  可依然挡不住那些胆大的。

  不过几天,村子里有近一半的社员都挨了批评。

  最后,生产队长柳大柱拿着大喇叭吆喝着,“社员同志们,凡是下地偷玉米的,无论偷多偷少,都要从“口粮”中扣除出来,第一批名单已经交到伙房上了,到时候打饭少了一份,可别怪队里不讲情面……”

  这狠话一出,才算刹住了这股子歪风。

  柳满堂一家,自然是规规矩矩的。

  再说,那青玉米一咬一包水,浪费不说,有啥吃头?

  正当大伙儿盼着夏收之际,村里突然有了风言风语。

  说柳青松和村南头的赵春梅好上了。

  赵桂枝一听,赶紧找到儿子追问。

  可青松说,“娘,哪有那回事儿?可别听人家瞎说。那赵春梅报名参加了宣传队,就和我多说了几句话而已……”

  “青松,春梅的娘把她看得跟眼珠子似的,谁家的小子都瞧不少,咱还是离得远远的……再说,小禾刚退了婚,崔家正不是味呢,那春梅娘可是崔长河的堂姐,指不定会想啥呢?”

  青松嘴里应着,可心里并未当回事儿。

  那赵春梅爱找他说话,旁人就拿他俩开玩笑,可实际上谁都没当真。

  不想,却因为这个惹出了一桩麻烦。

  这天黄昏,柳青松收工回来。

  刚到村口,就被赵大婶子给拦住了。

  她当着乡亲们的面,指着青松的鼻子,大声嚷嚷着。

  “柳家侄儿,我跟你说个事儿,我家春梅也不小了,你别有事没事地去找她,都老大不小的人了,打啥腰鼓啊?扭来扭去的,也不怕人笑话?”

  “哎呦,婶子,看您说的,这宣传队可是个正经事,哪有人笑话?再说,打鼓扭秧歌都是自觉自愿的,咱可从未拉过人头啊……”

  那赵婶子一听,就跳起脚来。

  “柳青松,甭以为我不知道,你不就想借着宣传队,跟春梅拉扯嘛?今儿,我就跟你明说了,我家春梅已说了人家了,你就死了那条心吧!”

  “赵大婶,你把话说清楚了,谁跟你闺女拉扯了?” 柳青松也不是好惹的,梗着脖子回应道。

  可那赵婶子像是专门来找事的,见旁边有人围观,就更来劲了。

  她拍着大腿,连说带比划,把青松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柳青松到底年轻,又不好跟长辈计较,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赵桂枝扛着锄头过来了。

  见崔玉娥“欺负”她儿子,就放下锄头奔了过来。

  “哎呦,我说嫂子,您这是咋得了?青天白日的,咋跟一个晚辈计较起来了?”她脸上笑着,可眼里却冒着火。

  那赵婶子见正主来了,倒有些怯劲。

  心说,今儿这么一闹腾,目的已经达到了。

  于是,掸了掸衣襟,准备闪人。

  可赵桂枝哪是个好惹的?

  她上前一步,一把拦着崔玉娥,跟她摆起理来。

  不过几句,她就听明白了。

  这崔玉娥是来打脸的?

  儿子能忍,她可不能忍。

  于是,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哎呦呦,我说嫂子啊,我咋听说是春梅喜欢我家青松来着?你不去管好你闺女,咋来找青松说事儿?”

  “赵桂枝,你说得这是啥话儿?”

  “啥话儿?实话!乡亲们都在这里,都来评评理儿,你闺女的腿长在她自个儿身上,你凭啥拦着青松说三道四?……”

  赵婶子气得浑身发抖,也口不择言起来。

  “赵桂枝,你也撒泡尿照照自个儿,就你家那成分,甭说是娶媳妇,只怕你那闺女都没人要哪?”

  “崔玉娥,你给我听好了,我家啥成分?我只知道我家是贫农,比你家那中农要强那么一点……还有,我闺女咋了?她爱学习,志向大着呢!就你那泥腿子的眼光,只看到针鼻那么大一点儿……”

  “呵呵,赵桂枝,你就别说笑了,说起来你家是个贫农,可五零年你那当家的咋被抓到镇子上去了?”

  “啊呸,那是配合政府工作,咋得了?”

  二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

  一时间,新账老账通通翻了出来。

  柳青松想把娘拉回家去。

  可娘憋着一口气,哪肯离开?

  结果,乡亲们越聚越多。

  在一旁瞧着热闹,就跟看戏似的。

  李秀芝见了,心里暗爽。

  这赵桂枝一向泼辣,这一回可吃了瘪了?

  *

  柳晓静和青良正在院子里写作业。

  就听到有人拍门,大声喊着:“小禾,快出来,你娘在村口跟人吵架哪……”

  青良一听,就跳了起来。

  她也顾不上多问,就带着青良赶了过去。

  到了村口,见围着一群人。

  她挤了进去,拉着娘的衣襟说:“娘,咱回家吧?” 

  青松大哥也挡在中间,让娘别吵了。

  这时候,赵春梅也跑了过来。

  拉着她娘回家。

  正主儿走了,这场子也就散了。

  从这以后,赵桂枝和崔玉娥就结了仇。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https://www.tywx.com/ty73619/262463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