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捡来的夫君美颜盛世 > 054 建暖房,育花木

054 建暖房,育花木


  这是一个崇尚信义的时代,重视契约的人,将它看的比生命还重。

  不重视契约的人,则会想方设法钻空子,从中获取最大利益。陈平顺是个老实人,也是个注重承诺的人,既然签下了契书,他就断无反悔的道理。

  做伞是一个很耗功夫的活,最繁琐的就是取材做伞骨和伞架以及杀青了。

  但大部分伞匠,只要不是惫懒的,都会做许多伞骨和伞架备用。许安乐提了油纸伞的数量之后,陈平顺提出了时间不够充裕,若是油纸上能顺利做成,要在相熟的伞匠手里,收一些伞骨和伞架。

  许安乐当然没意见了,她跟陈平顺敲定了细节之后,与燕儿一起到乡下收起了桐油。

  这时的桐油技艺相对落后,收上来的都是混合桐油,色泽深味道也更大一些。桐油在这个时候,多用来刷漆或者造船上,由于比较好提炼,所以价格也不算贵。

  收购了充足的桐油之后,许安乐在岐州城中走访了所有造纸的作坊,终于找到了一种结实又美观的小皮纸。

  小皮纸是用桑皮、山桠皮等为原料制成的纸,材质比较硬,多被人买去做包装纸用。

  许安乐打算开杂货铺子,干脆多买了一些皮纸,除了做伞之外,剩下的可以拿来做包装纸。

  除了传统的包装纸外,许安乐打算做点儿特别的东西,将小皮纸刷上桐油之后,做成便携的手提袋。

  大周朝还没手提袋这样轻捷方便的袋子,盛放物件儿富贵人家用箱奁,穷人家就只能空手捧着或者用蓝布包袱裹着了。

  许安乐的手提袋不打算单卖,在店里消费超过300文后免费赠送。新店开张时,每天前十五位客人,只要在店里买东西不论多少都会赠手提袋。

  手提袋的成本很低廉,一个也就一文钱左右,只够买一个鸡蛋的。要是单卖的话,就显得有些寒酸了,不如拿来做店里的特色,还能促进消费。

  既然是店里特色,就不能普普通通弄个素袋子了,许安乐让桂圆帮忙设计了一个带着许记百姓杂货铺式样的大熊猫图案。

  大熊猫是许安乐最擅长的简笔画,没有之一,她先画了一只啃竹子的熊猫,接着又让桂圆在旁边添上杂货铺的名字。

  许安乐托桂圆设计的图案简单大方,百姓或许不识字,但绝对能记住这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虽然许安乐不太清楚,大周朝究竟有没有熊猫这样的神级萌物。

  设计好了杂货铺的商标和吉祥物后,许安乐买来笔墨,让燕儿她们一起,像描绣样似的在手提袋上照葫芦画瓢,将大熊猫还有字都画了上去。

  许安乐将做手提袋的方法教给燕儿她们之后,放下了这茬事儿,转而料理起在城中置地建暖房了。

  原本许安乐想过在之前买的田地里建暖棚的,但这个年代没有塑料大棚,按照古法做温室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儿。

  再者,只要运筹得当,建一个面积不算大的暖房,足以满足鲜蔬供应了。

  许安乐在书铺里买了很多有关农耕以及手工业方面的书,了解到这时的暖房只有大户人家有闲心经营,用的还是很古老的避风马粪生温法。

  这样的土方法建出来的暖房,只能延后或者提前种植青菜,但酷寒尤其是雪天时,温度不够菜是长不出来的。

  许安乐托人在街头巷尾里打听有没有闲置的园子,也是她运气好,刚好有一户姓柳的人家打算离开岐州回故乡去,家中房产还有园子都要作价卖出去。

  柳家园子和房产不在一处,又荒废了许久,如今赶着在年节前回到故里,要的价格比市价还要低上一些。

  许安乐带着燕儿到园子中看了看,地方还算宽敞,离她住的地方也近。虽然荒凉了些,但土壤还算肥沃,也没再还价就将园子定了下来。

  交接了契书之后,许安乐的产业中又多了一个园子。

  这段日子,为了张罗杂货铺开张的事儿,许安乐散漫使着银钱,只有出的没有进的。

  看到钱一笔笔出去,燕儿跟着心惊肉跳,心里祈祷着待铺子开张时,千万要财源广进,莫要东家赔了本。

  许安乐将园子买下之后,请了盖房子的工匠过来,将园子分为三块挖了地窖,按照她的要求做出了能加热的土炕,土墙上也留了能加温的地方。

  工匠施工时,许安乐就在旁边细心指点着,生怕一个弄不好,暖房建成之后不能保温。

  挖地窖这活儿做起来不复杂,许安乐要求又比较粗糙,不到五天功夫就弄好了。

  舒安歌结算了工钱,至于培养花木蔬菜这种事儿,她交给了自己雇来的长工。

  她不怕旁人将这技术学去,建暖房和种花种菜都是繁琐活儿,工人们就算了,也不知其中玄机来。

  替许安乐修建地窖的人,没有她的指点,也未必能原模原样的建出同样的地窖来。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古往今来皆能通用。

  许安乐让人收了牛马粪肥沃土壤,冬天花木苗不太好买,她托着桂圆他们留意,这才从看诊的病患家中买来了一些花苗。

  蔬菜种子倒是容易找,许安乐买了一些生长周期短、百姓爱吃的种子,两个暖房全拿来种菜了。

  暖房这边初步步入正轨,第一批油纸伞也做了出来。

  陈平顺做出第一把油纸伞时,激动万分让女儿特地将许安乐请去查看。

  伞上刚淋了桐油还没晒干,模样有些笨拙,不如许安乐印象中那么精巧,但陈平顺握着伞柄,几乎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她将油纸伞拿在手中好生端详之后,向陈平顺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后来的油纸伞工艺不断提高,让许安乐十分满意。

  第一批伞大约有五十把,桐油干透之后,许安乐与陈平顺一起,带着人一桶桶的逐个儿往伞上泼水,确保油纸伞的闭合性已经避水性都合格,以免百姓买了伞回去,结果一场雨下来就坏了。


  (https://www.tywx.com/ty19836/134938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