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捡来的夫君美颜盛世 > 053 许记百姓杂货铺

053 许记百姓杂货铺


  许安乐与齐光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先前他们之间还隔着些什么,虽彼此有情但未挑明。

  现在莫说秦归这个熟知他们过往的人了,便是一个陌生人,也能瞧出两人眉眼之间流转的情意。

  他的心里像放了一坛陈年的老醋,那些混混沌沌的心思,终于清晰了。

  秦归与桂圆一道立在道旁,遥望着师父乘坐马车消失的方向,心一直往下沉着。

  他喜欢她,秦归余光中,许安乐落寞的眼神,像是一根针,落到了他的眼睛里。

  为什么他不早点儿喜欢她呢,明明是他先遇到她的,秦归想起初见时许安乐丑兮兮的模样。

  那个时候,她真是丑,他给她接骨的时候,她疼的眼泪哗哗丑的一塌糊涂,拿手捂着嘴硬生生的抗了过去。

  其实他从没嫌弃过她丑,只是习惯了师徒三人相依为命,突然来了一个年纪差不多大的小丫头,不知该如何相处而已。

  丑丫头在他眼皮子底下,渐渐出落的漂亮了,后来又带回了一个更好看的少年齐光。

  秦归若是知道他后来会喜欢上齐光,一定不会让两人天天凑在一起,到最后日久生情。

  “马车走远了,我们回去吧。”

  桂圆发话,秦归收起百般心思应了一声,许安乐也调适心情,露出烂漫笑容来:“回吧,仁心堂已经开张了,两位兄长要在堂中坐诊,离开太久怕有病患久候。”

  云先生让秦归、桂圆还有许安乐三人互相照应,又让她改了称呼,唤二人为兄长,他们关系比先前还要亲厚一些。

  三人上了马车,许安乐跟来时相比好似变了一个人似的,专心的闭目眼神,没多说什么话。

  秦归也一样,送行前叽叽喳喳麻雀似的两个人,在回程的路上变成了紧闭的河蚌。

  桂圆以为他们的沉浸在离思之中,没有过多在意,更不知晓秦归情窦初开,心中正酝酿着百般酸楚。

  马车在仁心堂前停了下来,许安乐与桂圆还有秦归道别之后,收起离别感伤跳下车回到了居所之中。

  齐光已经离开了,眼看着天一日日冷了,待到十一月左右,岐州就要迎来风雪。

  许安乐要紧赶慢赶,将铺子快些开起来。虽然阴差阳错,她没能和燕儿将岐州城的铺子转上一遍,但她已经想好了要做什么生意了。

  胭脂水粉铺子,她不懂行,古董铺子她没本钱,开酒楼本钱人手她都不足,大厨还难请。

  至于银楼珠宝,许安乐更不敢想了,如是斟酌之后,她决定开一间杂货铺子,连名字都暂且拟好了。

  这年头街上的铺子,大多以街道名,或者开铺子的主人名姓做店名。

  许安乐野心勃勃想做一个连锁的铺子,在起名上花费了好一番心思,打定主意要取一个顺口又容易记的名字。

  在反复斟酌之后,许安乐将名字定了下来,迫不及待的找了燕儿分享:“燕儿,我想好要做什么营生了。百姓生活离不了诸般琐碎,我打算开一间杂货铺,卖各色杂货,比货郎要更齐全,高低价物都有。”

  她兴致勃勃的发了话,燕儿眼神一亮赞道:“东家好心思,在这边街巷里开杂货铺再好不过,这边靠近医馆,百姓往来也多。杂货铺各色伍什都卖,本钱也不算高,论起来是十分稳妥的。”

  得到燕儿肯定之后,许安乐心情极好,她笑着击掌道:“知我者燕儿也,杂货铺的名字我也拟定好了,暂且叫做【许记百姓杂货铺】。”

  原本许安乐也考虑起一个文雅些的名字,但想到开业初期,铺子里来往的都是平民百姓,太文雅的名字怕大家记不住。

  再者,大俗即大雅,“百姓杂货铺”听起来俗气,以后要是开遍大江南北了,跟“人民百货商场”一样大气了。

  “这个名字好,听一遍就记住了。东家可想过到何处采买货物,又要何时开张?”

  燕儿的话没问倒许安乐,她神采焕发道:“我们这便到街上逛逛,采买货物倒是不急。先看看别家铺子卖些什么,我们要卖别的铺子没卖的货物。”

  “好的,岐州城我还算熟悉,东家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趁着天色还早,现在就去吧。既然要做生意,早一日是一日。”

  许安乐是个急性子,说完这话后就带着燕儿一起出了门。两人有心在街上铺子上好好转一遍,也没雇马车,带了一些银钱就出了门。

  岐州城比许安乐想象中要大,大大小小的商铺让人眼花缭乱。珍宝阁、布匹店、成衣铺、香药铺等林立,一眼望过去扫不到边儿似的。

  除此之外,各色酒楼食肆多的许安乐记不下名字,连乳酪铺和点心铺都是另开的。

  岐州城如此繁华,许安乐与燕儿一下午时间,才逛了一条街,就这还是走马观花,没敢太过细致。

  这一下午闲逛,许安乐也发现几处商机,其一便是大周此时只有罗伞,没有更为便宜便携的油纸伞。

  有钱人用材料昂贵款式花俏的罗伞,穷苦百姓在雨天出行只能穿蓑衣戴斗笠了。

  先前下雨时,许安乐没怎么出过门儿,来往的人又都不差钱,用的全是罗伞,她还真没注意到这一点。

  此外,街上书坊中,书籍除了《千字文》、《百家姓》以及四书五经之类能刻板印刷的书籍外,其它书多靠雇人手抄,价格相对昂贵。

  书本刊印这种事儿,燕儿也不清楚,许安乐记在心里,打算日后有就会了,详细了解下这个年代究竟有没有活字印刷术。

  除了这些,许安乐还发现,秋冬的酒楼和客舍之中,果蔬十分紧缺,厨房采买的人会花大价钱收新鲜果蔬,往往还收不到。

  这几桩买卖,都是一些比较容易的,许安乐这一路长了许多见闻,还有很多事项打算夜里挑灯慢慢梳理。

  总而言之一句话,她对开杂货铺赚钱的事儿信心十足,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许记杂货铺开张头一笔生意,许安乐打算推出油纸伞,让平民百姓也能用上便携的雨伞,不用在雨天或者雪天穿戴着笨重的蓑衣斗笠出门。

  想要做油纸伞,第一步当然要先雇来巧手的伞匠,其次就是找到合适的皮纸,最重要的却是在榨取桐油上。

  许安乐只知道油纸伞是将皮纸上刷上桐油晾干,却不知该榨取什么纯度的桐油,这些都要她来摸索了。

  燕儿得知许安乐要卖伞,惊讶之后勤快的替她打听了城中手艺不错的伞匠。

  这年头,无论是木匠、打铁匠还是漆匠等,都靠着手艺吃饭,手艺越好的工匠,工钱就越高。

  许安乐手头钱不算特别宽绰,请不来特别好的伞匠,但她的要求也不算高,比起手艺,她更重视伞匠的品性。

  油纸伞胜在构思巧妙上,懂行的人将伞买回去,用不了多久就能参透其中玄机,照葫芦画瓢仿制出来。

  许安乐想请一位品性好的师傅,就是为了提防旁人从做伞匠人这边下手,直接探出做油纸伞的关键之处来。

  做伞原本就是一个繁琐活儿,老话说“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要做一把耐用的油纸伞就更难了。

  到了许安乐生活的时代,油纸伞已经成了精美的艺术品,以华美精致典雅为贵,所以工序更为苛刻。

  但她打算卖的油纸伞,走的是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路线。

  许安乐没打算在油纸伞上赚多少钱,她打算借着这个新鲜劲儿,将许记百姓杂货铺的名头打出去。

  等岐州百姓都知道许记百姓杂货铺了,店铺里生意自然也会跟着兴隆起来。

  燕儿打听了几位做伞的工匠,许安乐亲自上门拜访,最后选定了一个口碑极好,性格沉稳年约四旬的伞匠。

  这伞匠姓陈叫平顺,家里只有一个八九岁大的女儿,陈平顺尊敬妻子宠爱女儿,许安乐就是冲这一点选了与他合作。

  一个心地柔软的人,就算不是一个大善人,也做不出什么恶事来。

  当得知许安乐找自己,是为了拿纸做伞之后,陈平顺好生惊讶了一番。

  做了这多年匠人,陈平顺从没听说过纸还能用来做伞,他担心这是小姑娘的异想天开,于是好言劝到:“这位小姐,做伞素来都是要选用绫罗,纸张沾水就破,我还从未听过用纸做成的伞哩。”

  陈平顺的提醒出自好心,同样的话,燕儿在听了许安乐的想法之后,也曾提醒过。

  “陈叔不用担心,罗伞有罗伞的好,油纸伞也有油纸伞的妙。这伞的做法,我也是在行商途中,从某地无意中得知的。我亲眼见到,纸做的伞也很结实呢。”

  小姑娘年纪这么小就随人走商,陈平顺收起怀疑心思,对他高看了几眼。

  作为伞匠,他其实也很好奇,到底如何用纸张做出油纸伞来,在沉吟之后,爽快接下了这单生意。

  在正式合作之前,许安乐与陈平顺签了契书,上面不但写了报酬,还让他一定要保密油纸伞的做法。


  (https://www.tywx.com/ty19836/134684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