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娘子,请息怒 > 第500章 为国除贼,虽死无憾

第500章 为国除贼,虽死无憾


九月初九,重阳。

        拂晓时,临安城西北首次发现淮北军行踪。

        待到天光大亮,这支大约只有三千余人的淮北前锋竟嚣张的逼近到了临安三里。

        是可忍孰不可忍!

        前来勤王的衢州官员会同睦州乡绅带来的民团合计两万余人,见淮北人少,或是想趁对方立足未稳想拿下首功,主动从城南城西集结。

        奈何属下令出多门,厢军、民团、衙役、家丁和被裹挟来的民夫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两万多人乱烘烘挤在一起,毫无秩序可言。

        衢州知府辰时中下令集结,可直到一个多时辰后的巳时末,连简单队列都没有完成。

        起初,那淮北前锋军官悠闲的停在远处,只当看戏一般,可等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没了兴致。

        一阵凄厉喇叭声之后,三千马军中的两千人当即整队前出。

        勤王临安的两府乡兵直到淮北马军发起冲锋,都未能完成最简单军阵布置.

        一方混乱笨拙,一方敏捷凌厉。

        结果可想而知。

        一如当年金国灭辽的关键战役,护步达冈之战,金军以两万轻骑大破辽国五十万人马。辽国伏尸百里,金国却仅仅折损了千余人。

        冷兵器时代就是这般,兵力优势在遭遇战中远没有想象的那般重要。

        首重军纪,二重一往无前的气势,三则是百战百胜后养出的‘老子天下第一’的必胜信念。

        两府乡兵大多头次经历战阵,倔强青铜上来就撞上了最强王者,就算你再倔强也没用啊。

        列队俩时辰,战斗半刻钟。

        甚至都没能撑到半刻钟。

        因偏安江南,临安朝最缺的就是战马,这些地方官和乡绅组织乌合之众自然没有马军这种高级玩意儿。

        整个临安朝,也只有临安城内驻有马军六千。

        可城外的战斗战斗摧枯拉朽,临安城却没有一点要外出支援的意思,眼睁睁看着淮北前锋在旷野中四处捕捉两府官员、乡绅。

        午后未时末,临安西逐渐平静下来。

        翌日晨午,晋王大军主力进抵临安城下,于此同时,一直没有露面的齐国水军史大郎部,重新出现在钱塘湾内,故地重游。

        但比起上一回,这次临安城内的气氛更要诡异。

        上回,虽有水军封锁了钱塘湾,但对方无登岸攻城之力,临安文武虽紧张但没有太过害怕。

        可这回,城西的晋王大军却连营十里,摆出了一战灭国的架势。

        可是,相比惶恐不安的官员,往常最胆小的百姓们却显得没那么畏惧毕竟晋王大军已连下数城,却从未听说过有屠城、滥杀、劫掠之事。

        而士子阶层,心情最为复杂。

        他们自幼接受的教育便是忠君爱国,以此说来,此时该与国共进退才是。

        可近年来国朝昏招频出,又接连丢失淮南、江宁,如今连陪都临安都被齐军所围,心中自是有股无处发泄的怒火。

        但是,让他们恨晋王,他们却又恨不起来

        若认安丰那位太上皇,晋王便是奉了皇命前来征讨,临安圣上身为人子,与父开战,占不了道理。

        若不认安丰那位,人家楚王也不算无端生事,毕竟咱大周背盟偷袭淮北在先。

        是以,这股夹杂着屈辱的怒火在心中发酵几日后,愈加难受,却找不到一个发泄点。

        还好,九月初十夜,陈伯康陈大人为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其实,自九月初七,临安城内已实行战时宵禁。

        但周帝前有打算弃城逃往蜀地的前科,众士子为防陛下弃百万军民不顾,聚集在皇城外的丽正门。

        大周对士人优渥,一早就养成了士子骄纵习气,再有上回因士子哭庙被收监,最后全须全影的释放,无疑更加重了他们优越感。

        是以,对宵禁之令熟视无睹。

        九月初十,城外大军压境,城内丽正门前已聚集了千余士子,为防内乱,朝廷安抚不成后,命一小黄门外出宣旨,要求众人于今夜子时前自行散去,否则后果自负。

        这‘后果自负’颇有点熟悉味道,让众人不由联想到多年前齐国的宣德门之变。

        听到小黄门这般赤裸裸的威胁,身为士子领袖的顾云棠不由大怒,若不是丽正门外有兵丁维持秩序,那小黄门差点被打死在当场。

        可到了午后,众士子冷静了下来,开始惴惴不安。

        毕竟,生死关头,谁不害怕?

        傍晚时,已是人心浮动,梅瑶梅大家却突然出现在了丽正门

        一番与大家同进共退的表态后,重新坚定了顾云棠等领袖的意志。

        一来,有过上次主动入监的举动,梅大家在大伙心中的地位非凡,早已被他们视为了自己人。

        二来,青年士子,最受不了激,梅大家虽未明言激将,但人家一个女子都来了,咱若是怕了跑回家,还算甚男子汉!

        交谈间,众人又从梅大家口中得知,‘秀州水患’一事。

        “.晋王一路南下,从未听说过某城出现过重大伤亡,便是抵抗他的文武军将被俘后,也可得医治疗伤,晋王一句‘各为其主罢了’,就将他们缴械释放。却不想,这秀州百姓却被当地守臣害了性命”

        梅瑶说起此事,一副悲天悯人的伤感神色。

        周围众人哑口愕然人淮北军南下没杀几个人,百姓最严重的死伤竟是自家官员造成的?

        并且,还没能阻拦人家的脚步!

        蠢比坏更令人难以接受。

        水淹秀州的消息迅速在士子中间传开,有家乡来自秀州的士子当即哭了出来。

        顾云棠等人沉默半天,忽道:“梅大家,那淮北究竟是何等模样?”

        梅瑶稍一思忖,回道:“诸位也知,奴家自齐国来,若由奴来评价,有失偏颇。”

        “梅大家只管说,此处又无外人。”

        “那那奴家便依着在淮北的所见所闻讲一讲吧。”

        四周马上静了下来,梅瑶和众士子盘腿而坐,缓缓道:“淮北呀,是片乐土,那里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难有所助,壮年者皆有生计.官民一体,军民鱼水”

        许是将淮北形容的太过完美了,顿时有几名听众露出了不信表情,有人道:“世上怎会有这种地方?”

        梅瑶被打断也不恼,浅笑道:“奴家在淮北驻留时间不长,或许说的有失偏颇,但陆公、易安先生先后去往淮北后,却主动留下,想来那里定有引人之处。”

        “这倒是陆公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

        “对对,言卿兄前年便去了淮北,不也没回来么!去年他在来信中说起那淮北,和梅大家说的差不多!”

        当即有数人以现身说法佐证了梅大家之言。

        梅瑶又道:“以后若有机会,诸位可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周围响起数道叹息,自前年开始,大周便严防淮河界了,没点门道的人根本去不了。

        那顾云棠思索片刻,却忽然稍显羞赧的问道:“梅大家,世人都说你是晋王的红颜知己,晋王为数不多的题名赠词中,有两首都是写于你的。梅大家讲讲,晋王是个甚样的人?”

        士人也八卦,十数双眼睛顿时都看了过来。

        他们对这等男女粉红绯红的兴趣,一点不比对国家大事的兴趣少。

        世人多爱名妓与枭雄的故事,但梅瑶却知,自己和楚王屁事没有,不过,这些年对这桩绯闻,她也从未真正澄清过。

        一来,和楚王关系暧昧难明,于她来说,是一层极重要的保护!

        仅一个‘楚王红颜知己’的名头,就足够齐周两国无人敢强迫她做不喜之事了。

        二来,这也有助于她提高自己的逼格,和知名度。

        这回,听闻顾云棠亲口相问,梅瑶不由失神片刻,随即苦涩一笑,缓缓回道:“晋王呀,是这世间的大英雄.”

        丽正门前之事,自然也传进了宫内。

        身为一国君王,却被千余人堵在家门口以防他逃走确实有点屈辱了。

        当临安知府柴肃将梅瑶出现在士子中间的消息禀于周帝时,后者顿时动怒,“又是此女!上回朕好心没杀她,却不知图报!她一个齐人老掺和我大周之事,必是齐国细作!柴大人,遣人将她了缢死!”

        柴肃忙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怎了!朕还杀不得一名歌姬了?”

        周帝更怒,可柴肃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瞬间清醒,“陛下难道忘了,年初和安丰和议时,对方点名要求释放此女。外间.外间更是早有传闻,此女和晋王关系匪浅”

        说到晋王,周帝已明白了柴肃的意思.打,咱是打不过的,最终还是要和议,你杀了他的女人,那不是凭空为和议制造难度么。

        整个大周,都弥漫着怯弱之气,这股气质和柴极、柴崇父子俩的个人性格分不开。

        如今淮北军已兵临城下,若是某些英武君王,大概会以雷霆手段扫平丽正门外的士子、再将可能与淮北暧昧的所有人捕杀,以示背水一战,为全城军民去了侥幸心理。

        可周帝显然不是这种人,并且,如今临安城内的气氛也不允许他这般做。

        一心想着和议的情况下,所有事都会束手束脚、瞻前顾后。

        柴肃见周帝不说话了,小心又问了一句,“陛下,那今晚子时还需强行驱散士子么?”

        “驱散!必须驱散!”

        为显示自己没被一名歌姬吓到,周帝声音冷厉。

        柴肃欲言又止,最终一个深揖后,退往殿外,只是他刚走到殿门,御座之上的周帝忽又唤道:“柴大人”

        “微臣在”

        <div  class="contentadv">        柴肃连忙驻足,重新走回周帝面前,等待后者吩咐,却见周帝面带讪讪之色,迟疑了几息才道:“子时清场,你从宫中带几名女侍,若梅大家坚持不走,便让女侍将她拉走,莫.莫伤了她,也莫要让差役上手,以免落晋王口实.”

        “.,是。”

        对一名与晋王传有绯闻的歌姬都这般小心,这仗还打个屁啊!

        酉时初。

        原淮南经略陈家府上,陈伯康坐在书房内,将一封寥寥数行的信笺看了又看。

        信的内容惊悚直白,‘去万俟卨,倒秦会之,为陈公相.’

        对比满朝惊恐的臣工和陛下,陈伯康最为淡定,年初和陈初一场深谈,他知晓,后者并未做好吞下江南半壁的准备。

        原因就是当初他问过的那句‘拿什么养活江南四千万百姓’。

        淮北商贸养活淮北三百万百姓可以,但拿来养活齐周七千万口,却是杯水车薪了。

        是以,在陈初的谋划中,需先北后南,待拿下关外千里黑土沃野后,才会再图江南,将江南大量失地农人迁去物产丰饶的关外。

        这次大军南下,声势虽大,却是为了讹钱缓解承压巨大的淮北经济。

        但,江南虽然可以继续姓柴,但官员必须清洗,换一批听命、或者说与淮北关系良好的官员。

        陈伯康在安丰与陈初达了协议,今日,便是需要前者施行计划的第一步。

        静思几息,陈伯康将密信放在烛火上,眼看笺纸化作了灰烬,才带了一名老仆起身外出。

        自安丰和议后,陈伯康回京便没了差事.他的淮南路已成了太上皇辖地,皇上和秦相又都忌讳他和晋王之间暧昧难明的关系,自是不敢再用。

        但他能平安赋闲在家,也正是因为他和晋王的关系不用他却将他留在临安,为的就是日后万一再和淮北冲突,让他出面解决。

        街面上,因宵禁时辰即将到来,居民们神色匆匆的往家中赶去。

        酉时二刻,陈伯康来到丽正门。

        去年,陈伯康早在士子被收押前已被羁押了一段时间,说起来,双方也同甘共苦过了。

        再者,这也是头一位前来探望大家的前重臣,士子们不由激动的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其实,直到现在满心愤懑的士子也不知该怨谁,他们直觉朝廷出了问题,可秦相和皇上的威压,又让他们不敢将矛头对准二人。

        眼瞧周围群情激奋,陈伯康只用一句话便让千余人的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朝中,有贼!”

        众人一度以为陈伯康说的是秦相,却不料陈伯康继续道:“.自陛下南狩以来,精励图志,堪称中兴明君!然有一贼,为图贪天之功,鼓动秦相,欺瞒君上,私调兵马侵齐!此人窃居大理寺卿高位,既无才又无德,背盟毁约,于淮北狼狈一顾,仓皇逃回,引战火入江南!如今危局,皆因此人而起!”

        ‘鼓动秦相,欺瞒君上,私调兵马。’

        若在平日,这话恐怕没几个人信,但私调兵马这一条就不现实。

        可早已热血上头的士子只想找一个情绪宣泄口,再者,丢人现眼的周军北侵一事,万俟卨确实脱不了干系。

        他还是东路军主帅呢!

        陛下不能有错,秦相暂时也无人敢指摘,但万俟卨

        都他娘是这孙子的错!

        若不是你擅起边祸,我朝怎会丢了淮南,怎会丢了江宁,秀州怎会被淹,淮北军又怎会兵临城下!

        你惹了一大堆祸事,如今倒好,却称病在家躲了起来!

        呸~

        见士子个个涨红了脸,似随时会爆发,陈伯康慨然一叹,对一众晚生后辈做了个团揖,悲怆道:“国有此贼,用无宁日!这是老朽失职啊,如今我意已决,欲进宫向陛下痛陈此獠十大罪,请陛下定夺!”

        话音未落,当即有人喊道:“我等愿与陈大人同去!”

        “同去!”

        却见陈伯康脸色一变,严肃道:“不可胡闹!”

        接着,又变回呵护、希冀神色,环顾众人,痛声道:“你们,都是未来国家栋梁,你们还年轻,休要掺和此事,以免事后被万俟卨报复,老夫一介草民,年纪大了,为国效力之日已所剩无多,干脆泼了这腔热血,也要将祸国贼子万俟卨拉下马来!”

        陈伯康虽年事已高,但面容清矍,一脸正气,看起来就是一位忠臣!

        此刻他话中有对后辈的关爱,亦有与佞臣万俟卨同归于尽的决绝,再加上极有感染力的慷慨陈词,直把士子的眼泪都勾了出来。

        这时,却听一道清脆女生疑惑道:“陈大人,您是朝中老臣,为何自称草民?”

        陈伯康闻言,凄凉一笑,“自年初出使回来,老夫已赋闲多日,早已无官一身轻啦.”

        方才开口的正是梅瑶,却见她眉头一皱,言语间明显带上了怒气,“陈大人,可是那万俟卨进献谗言,罢了老大人的官身?”

        陈伯康无声一叹,却不作答,随后又是一揖,语重心长嘱咐道:“你们大有报效国家之时,不可乱来,惊扰了陛下。老夫去了”

        说罢,陈伯康一整衣衫,朝丽正门大步而去。

        余下众士子望着那道老迈背影,只觉心间一股巨大怒火快要将人憋炸了!

        为何总是佞臣得道,祸国生事不说,还将陈大人这般忠直老臣逼的以命相搏!

        让人恨不得当面质问皇上一句.你到底知不知道谁忠谁奸。

        可闯宫大罪,那是要诛九族的!

        最后一点理智,让他们不敢乱来。

        就在此时,却见梅大家忽然迈步往西去了,顾云棠下意识道:“梅大家,去往何处?”

        却见梅瑶回身,娇弱一礼,“奴欲往万俟大人府上,当面问他几桩事”

        顾云棠一怔,当即道:“我也去!”

        “同去!”

        “老贼,我正要会他一会!”

        这次,可比刚才说要和陈伯康一起进宫的声音理直气壮多了。

        皇宫大内不敢随意进出,但你万俟卨的府上,老子们却是敢闯一闯!

        激情氛围下,士子们行动迅速果断,当即乌泱泱朝万俟卨府邸所在的仁寿坊赶了过去。

        丽正门外的兵士,见士子自行离去,还在暗赞陈大人有法子呢.谁都劝不走的犟种,竟被陈大人三言两语打发了!

        一刻钟后,千余士子赶到了仁寿坊。

        万俟大人府上的门子还没弄清咋回事,便被人揪出来淹没在了人群中。

        有个别冷静士子,还出言劝阻了一回,“莫打人,莫打人,咱们是来讲理的!”

        但零星理智声音,迅速被无数怒不可遏的眼神瞪得没了声音。

        人一旦到了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和更疯狂的行为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无疑,临安士子此时便陷入了这种癫狂局面。

        原本个个儒雅有礼的青年才俊,此刻却化身街头泼皮一般,见人就打,见东西就摔。

        一路冲向了后宅。

        正在吃晚饭的万俟卨完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当顾云棠等人冲进去时,万俟卨下意识便斥道:“尔等疯了不成!本官乃大理寺卿万俟卨!”

        不得不说,久在上位,那种危机时刻迸发出来的威严气度,还是让士子们迟疑起来。

        恰好,士子中有一人的父亲还和万俟卨认得,万俟卨自是感受到了危险,此刻见有数人,忙严肃道:“晓升,我与你父相识多年,你为何跑来我家闹事!”

        不提还好,那位名叫晓升的士子眼瞧众同窗都看向了自己,瞬间涨红了脸,仿佛和这贼子相识便是奇耻大辱一般,只见他上前一步,咆哮道:“祸国贼子,莫要拉关系,我与你势不两立!”

        为表明自己与‘邪恶’不共戴天,晓升抬手就是一巴掌打在了万俟卨脸上,直把后者的蹼头都扇飞了

        这一下,同席而坐的万俟家中三子自是不依,扑上来便对晓升拳脚相加。

        可万俟卨帽子没了,发髻乱了,脸也忠了威严形象也就没了。

        “上!为国除贼,虽死无憾!”

        顾云棠一声喊,最后一丝理智消失。

        酉时中,宵禁前最后半时辰。

        临安知府柴肃率领大批衙役匆匆赶到仁寿坊,按说,寻常治安斗殴不该惊动一府知府。

        可这回.却是大理寺卿万俟卨家被士子冲了。

        柴肃赶到时,万俟卨已被拖到了府外长街上,顾云棠、晓升等人正围着他圈踢。

        可怜万俟大人,半辈子了哪受过这般羞辱,鼻青脸肿的躺在地上已不动弹了,也不知是真的被打死了还是在装死。

        柴肃赶紧命人将士子拦开,细细上前一看,见万俟大人胸腔还有微弱起伏,这才放心少许。

        可随后,率先冲进院内查看了一番的差人一脸惊恐的禀道:“大大人,出人命了,万俟大人的二公子、三公子被打死了”

        柴肃闻言愕然抬头,以阴沉目光打量顾云棠等人,“你们胆敢殴杀朝廷命官,果真不想活了么!”

        初听出了人命,顾云棠也吓了一跳.方才咱们不是说要找万俟卨理论的么,怎打死人了?

        可随后,顾云棠却心一横,昂头道:“为国除贼,虽死无憾!”

        柴肃气极反笑,只觉荒诞.如今城外敌国大军虎视眈眈,城内却丝毫不见军民万众一心共同抗击外敌的模样,甚至出现了士子殴杀大员子嗣的恶性案件!

        正此时,忽听后方大队士子中间传来一阵欢呼,柴肃抬头看去,却见万俟卨府内后宅升腾起一股浓烟,紧接高达数丈的明火便窜了起来。

        与西坠晚阳遥相呼应。

        火势这么快、这么猛,一定是有人故意纵火。

        再看雀跃欢呼的士子,是谁放的火不言自明!

        “你你们这是怎了!都是饱读诗书之人,竟一个个如同土匪,丧心病狂!”

        柴肃气的顿足咆哮,随后红着眼睛朝衙役喊道:“快喊火龙局来灭火,仁寿坊屋舍连片,千万不可殃及全城!”


  (https://www.tywx.com/ty64615908/12117431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