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无敌之大唐 > 第1069章太平皇帝

第1069章太平皇帝


  皇位是世间最毒的毒药!


  这话是皇帝李煜说的,言犹在耳,可皇帝已经驾崩了!


  按照安王爷所言,是太子李隆基命令高力士活活鸠杀了皇帝,对此,大多数人是相信的,即便是少数人心中存疑,可也不敢出声。


  皇帝驾崩了,太子被诛杀,就连皇帝另外三子也被人在皇宫的偏僻处找到,看模样都是被毒杀的。


  眼前的局势太乱了,且不说皇帝和太子等人的死因,就说如今的帝位空悬,该何人坐上去?


  高宗一脉的男丁被杀光了,再也找不到一个出来继承皇位。


  太宗血脉也死得差不多了,有那么几个漏网之鱼,也早就被吓破了胆,战战兢兢地躲在角落里苟延残喘,可不敢来长安掺和。


  臣子们不知所措,只好请示安王爷。


  如今之天下,皇帝和太子死了,也就剩下他老人家最大。大多数臣子心思很简单,你安王爷说立谁为新君,咱们就拥戴谁登基称帝,哪怕是你安王爷自己登基称帝都没有问题。


  近些年来,大唐是多灾多难,被折腾怕了,人们都希望能有一个强势的君王出现,好让他们过几天安稳日子。


  面对臣子们的期盼,赵无敌忽然拉着太平公主的手,将她给领到盘龙宝座前,面朝所有人大声喝道:“太平公主乃是高宗嫡女,可为大唐女君,诸卿意下如何?”


  他目光凌厉,扫视群臣,大殿内外,虽然没有埋伏刀兵,可所有人都感觉心里凉嗖嗖的,血液都快冻结了!


  太平公主从来没想到他会来这么一出,不免小声埋怨:“你干什么?还嫌不够乱吗?”


  赵无敌笑道:“我是认真的,今日之天下,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你也姓李,体内流淌着李家的血脉,将为天下臣民带来一个太平盛世!”


  这回,所有人都知道安王爷不是闹着玩的,立马有人见机得快,出班拜倒,山呼恭请陛下登基。


  有人带头,很多人反应过来,纷纷跟随,恭请太平公主登基称帝。


  到后来,也就姚崇宋璟等寥寥几人站着没动,太显眼了,可赵无敌却没有吆喝武士将他们拉下去砍头。


  太平公主几番谦让,可臣子们太热心了,一个个山呼和舞拜,就连安王爷也加入其中,让她无法推辞。


  就这样,自女帝以后,天下有诞生了一位女皇帝,不过,太平公主本就是李家闺女,继承大唐江山是名正言顺,也就没必要改国号了。


  至于年号,她索性将她的公主封号“太平”二字做了年号,太平元年,天下太平,多么美好!


  新帝登基,首先给自家皇帝八哥和三位侄儿安葬了,至于李隆基,也被李若兮求得姑姑首肯,葬在了城外的一出小山旁。


  他太不堪了,可怎么也是她的弟弟,不忍看他弃尸荒野,被野狗啃食。


  赵无敌曾问过李若兮以后的打算,若有需要,皆可开口。


  可李若兮摇摇头,坦言心累了。


  她厌倦了红尘,去了秦岭中的一座小道观,出家做了一名道姑。


  太平让人给八哥建了陵寝,并让从扬州赶回来的魏文常执笔,给先帝盖棺定论。


  一般情况下,当给帝王写墓志铭的时候,别人是不能干预的。也就是说,对于先帝的一生的评价,都在魏文常一支笔下,就连太平都不能干涉。


  魏文常左思右想,殚精竭虑,将先帝的生平前后过了一遍又一遍,可这位皇帝太平凡了,平凡得都有些窝囊,真找不到些许可以歌功颂德的大事记。


  可他看着太平哀怨的眼神,又不能秉笔直书,只好求助赵无敌。反正赵无敌和太平之间的那点儿事情,老魏是门清,也不用遮遮掩掩。


  赵无敌思索片刻,道:“先帝诛杀二张,灭韦后,保大唐社稷不失,此功够大了吧?”


  魏文常忍不住想将手中饱蘸浓墨的狼毫大笔扔他一头一脸,这人也太无耻了,说谎话眼皮子都不带眨巴,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皮厚的人,恐怕就连长安的城墙都自叹不如。


  可看着太平皇帝那雀跃的模样,显然很赞同赵无敌的话。这也难怪,太平同八哥感情最好,八哥苦了一辈子,死后怎么也得落个风光吧?


  魏文常长叹一声,捏着鼻子按照赵无敌的意思给写了墓志铭,对先帝一番吹嘘,将他拔高到高宗皇帝的高度,然后,将笔一掷,道:“老夫要闭门谢客,从此不敢见同僚矣!”


  太平心满意足,嘻嘻笑道:“魏公说的是哪里话,您可是朝中老人,太平以后还要依仗您呢!”


  太平已经登基称帝,该自称“朕”,可她却在魏文常面前以太平自称,给人一种亲近感,不忘本。


  这个妖精自从与赵无敌重逢,心情好的不行,整日里腻歪在一起,在外人看来,想必是勾搭到一处。


  可实际上,太平有意,可赵无敌还是不肯俯就,并戏言不做二张,惹得太平恨得牙痒痒,一口就咬在他的胳膊上。


  李煜得了一个“睿”字庙号,也就是“唐睿宗”,被载入史书中。并且,由魏文常执笔,给他写了一篇墓志铭,极尽歌功颂德,比起他那得了一块无字碑的兄长,可谓是强了百倍。


  先帝下葬以后,新皇该处理政务,搭建新的班底。古往今来,每当新皇登基以后,都会有一次大变动。


  这太正常了,无可厚非。


  首先是政事堂人选,太平钦点老臣魏文常出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了特进,成为政事堂第一秉笔宰相。


  兵部尚书杜平,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成了宰相,想他祖父杜如晦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的。


  张说,原本也是太平的门下,早在宫变前被李隆基假借圣旨贬出长安,撵到蜀中,从而躲过一劫,如今被召回长安做了礼部尚书,同样加中书门下三品。


  另外,在赵无敌废了好多口水才让太平松口以后,又亲自找姚崇宋璟谈话,终于化解了彼此心里头的疙瘩。


  而姚崇宋璟的确是盘盘大才,留在政事堂中,对治理朝政颇有一套,且为人正直,可以为魏文常分担不少事物。


  :。:


  (https://www.tywx.com/ty57862/545236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