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 第41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41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41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淳于越出声阻拦!

        顿时!

        整个广场的气氛,瞬间被拉到了一个新的紧绷阶段!

        今天朝议大辩论的重头戏!

        终于上演!

        方才山羊胡孔辛和孔泽的半路杀出,还有左丞相李斯提前的小试牛刀,其实只能算是两场小插曲!

        包括孔泽所挑选的始皇第二过:东巡靡费诸事,虽然有所争议,但并未涉及大秦的统治根本!

        反观嬴秦之统御法理性……

        这个事儿尹烈曾花费数月时间,专门针对性的研究过。

        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不得不着重提一下……

        秦王政元年。

        权相吕不韦摄政掌国。

        众所周知。

        吕不韦乃是商人出身,按照古代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商人无比低贱……

        尤其在军武立国的大秦,吕不韦即便按照奇货可居的理念,赌上身家性命,直至把赢异人扶上王位。

        但在当时的军武老将蒙骜看来,吕不韦依旧是个投机取巧、难登大雅之堂的贱商!

        甚至于……蒙骜一度当着吕不韦的面狂喷不止,万全不给吕不韦留情面。

        吕不韦能怎么办呢?

        没办法!

        军武蒙氏磊磊功勋,就算是赢异人也得礼敬器重之。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大秦出兵攻伐东周之时。

        吕不韦领兵出政!

        一战便灭掉了东周国!

        并且吕不韦还捎带手的教训了前来捣乱的韩、魏联军。

        说白了。

        就是韓国和魏国也想来分一块肉,大秦攻伐东周的都城巩邑,韩、魏两军就想顺势拿下东周的属城,结果被吕不韦一顿胖揍。

        从此以后!

        吕不韦便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军功宰辅,拿下了灭国级的成就。

        蒙骜自然就半句闲话都不再说了。

        老一辈军武将领就是这样……

        你有本事,我便敬你!

        你搞投机,我为何服伱?

        如此。

        吕不韦站稳脚跟,开始了他的拿手本领,大力发展商业。

        以商贸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国策【远交近攻】,直至锁死秦、齐两国的联盟!

        后期在大秦一统期间,齐国为什么一直没有参战?

        诚然!

        齐王确实庸弱,奸相后胜亦是大秦的第二功臣……第一功臣是郭开。

        但除了这些叠加因素,秦、齐两国的联盟能够始终稳固,还是因为吕不韦打下了坚实的商贸基础。

        你齐国敢出兵,大秦就敢断你的经济命脉!

        这个时候。

        大秦哪怕什么都不做,齐国内部的那些豪商就会拼命去给奸相后胜塞钱,以求从政治层面维护秦、齐的两国联盟,进而保住他们的生意盘口。

        另外。

        始皇时期极为著名的蜀地豪商巴寡妇清,还有外商乌氏倮,应该都有吕不韦的插手扶持。

        此乃权相吕不韦在商贸、外交层面的成就!

        至于工、农方面。

        吕不韦十年积累,十年大秦仓储充盈,器械完备,也算给嬴政攒下了东出的家底。

        不然……

        始皇就算再牛逼,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军事方面。

        吕不韦除却覆灭东周以外,在任期间,不断的蚕食魏国,使得昔年的霸魏,彻底沦为了案板上的鱼肉!

        国家级工程方面。

        吕不韦牵头修建了郑国渠。

        同时。

        吕不韦以郑国渠做了两件事!

        第一:在郑国渠东岸提前划出一片地,用以开展吸引六国流民之国策。

        第二:郑国渠剩余的土地,吕不韦九成九用来允诺大秦军武勋贵派系了。

        这便可以解释……

        吕不韦凭什么能够在后期进行军武改革,甚至直接把戍边上将麃公一撸到底!

        你手里没点米,连只鸡都哄不住!

        而吕不韦的军武改革可是要废除斩首记功制度,并提倡新法国策:【义兵制】!

        说白了就是照搬周朝的那一套!

        打出王道旗帜!

        这说明吕不韦从很早的时候,便意识到了大秦统御法理性的重中之重!

        依旧拿周朝举例。

        周文王姬昌有四*,二十四妃,一百多个儿子!

        殷商纣王却只有三个妃嫔,两个儿子。

        结果周文王却能把纣王打成酒池肉林、穷奢极欲的无道之君,以及妲己祸国……

        区区一个女人!

        居然成了殷商帝国覆灭的诱因!

        不得不说!

        周文王着实是棋高一着!

        而吕不韦自然是无法比拟姬周的奠定国祚之存在。

        但尹烈认为……吕不韦一定是把千古名相:周公,作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所以。

        【义兵制】应运而生。

        简单来说便是不再延续斩首记功制度,以后大秦要善待俘虏,不再毁坏山东六国之宗庙、房屋,不再掠夺和擅杀百姓……

        大秦要摒弃自杀神白起塑造起来的虎狼之名,转而要打起仁义王道之师的旗号!

        大秦入主中原,是为了解救万民于水火!

        并且。

        吕不韦还崇尚道家。

        他通过一字千金的宣传方式,把【吕氏春秋】迅速推向了九州华夏。

        而在吕氏春秋开篇有一句话: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吕不韦凭借吕氏春秋,自封杂家开创者,欲以当世先贤之名,彻底洗去前半生的贱商烙印!

        同时。

        只需把【义兵制】和【吕氏春秋】结合来看。

        便可剖析出吕不韦采取的一统方略是:顺天道,应王道!

        以农业国力、商贸经济、外交联盟、文化舆论、土地吸引六国流民之国策等等方面……联合形成的天下大势,去碾压、蚕食山东六国。

        综上。

        尹烈在彻底研究完吕不韦的执政方略和一统理念之后。

        他发现吕不韦这个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历史上的大秦之所以二世而亡。

        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鲸吞六国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根本来不及消化!

        因此。

        尹烈才会指责嬴政军事殖民于中原。

        可事实上,嬴政也没办法。

        若不采取军国架构,大秦对于中原的基层统治将会更加的差。

        那么按照吕不韦的顺天道、应王道方略,就真的无懈可击嘛?

        当然也不是!

        诚然!

        若真能用王道大势碾压、蚕食山东六国,进而一统九州!

        大秦的统御法理性必将牢不可破!

        但……

        难道嬴政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嘛?

        始皇从十三岁继位,二十二岁才得以亲政掌权。

        这中间近十年的时间!

        嬴政一直都在学习百家思想,研习战略国策等等!

        堂堂始皇,岂能不清楚天道、王道、霸道、圣道……以及统御法理性的问题!

        尹烈从来不敢小觑这位千古一帝,在他苦心思索之下,他终于明白嬴政为何要摒弃天道和王道,转而将霸道施行到极致了!

        原因很简单!

        吕不韦各项政策都非常的完美,十分符合天道大势与王道旗帜!

        唯独……

        在一统方略上,大秦若采取碾压、蚕食中原,最起码得花费数代人,短则数十年,长则过百年才能真正实现大一统!

        然而!

        吕不韦却废除了斩首记功制度!

        须知!

        军功爵位制度和斩首记功制度是互相绑定的!

        如果失去了斩首记功保证晋升公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功爵位制度就会不可抑制的走向崩坏!

        一旦军功爵位制度废了,大秦的国祚根基势必动摇!

        届时!

        所谓的天道大势,王道旗帜就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再者。

        大秦奋六世之余烈,加上始皇已经连续出了七代英主。

        正所谓夜长梦多……

        尹烈从穿越者的眼光来看,若指望秦二世胡亥当个老老实实的守成之君,延续顺天道、应王道的国策……靠不住,根本靠不住!

        这么一来。

        吕不韦的执政国策与一统方略看似完美,实则内含矛盾,存在着重大危机……军武战力崩坏,还有帝国继承人的不确定性,随时都能让吕不韦的战略构想,功亏一篑!

        再观嬴政正式掌权之后。

        第一件事便是重启斩首记功制度,虎踞东出,先攻韓国,再灭赵国!

        硬骨头啃完。

        紧接着。

        嬴政便火速废除了斩首记功制度。

        短短两年时间。

        军武国策轻易更迭。

        显然是嬴政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大秦一统天下的最佳方略便是十年荡平,并尽量兼顾王道旗帜,以及统御九州的法理性难题!

        千古一帝!

        名不虚传!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嬴政在一统的过程中,已经尽可能的兼顾了嬴秦之法理性,为何尹烈还要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挑刺呢?

        原因无他!

        因为尹烈提出始皇第八过的深层次目的根本就不是抨击嬴政,而是要拿整个大秦儒家派系开刀!

        ……

        此刻。

        尹烈面对淳于越的阻拦,他扯了扯嘴角道:“淳于博士,君无戏言,皇帝陛下的第一樽温酒,我饮定了!你若想喝,便在嬴秦法理性的议题上驳倒我,尔后再饮第二樽吧!”

        淳于越:“……”

        淳于越本是个十分沉稳的人,可眼下他也有点绷不住了!

        太狂妄了!

        太特么狂妄了!

        周围。

        诸博士们的态度也立马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们对尹烈也再无半点好话相待!

        “宵小狂徒!都死到临头了还不自知……”

        “面对吾皇之允诺,竟只取一杯温酒,这分明就是在打我等的脸啊!”

        “哼!吾皇的这樽温酒,就当是给刺君者的断头酒吧!接下来我等便让他一路走好!”

        “此番朝议大辩论,我等必须要齐心协力,彻底驳倒狂徒尹烈,让他见识一些我们儒家的厉害!”

        ……

        诸博士们群情激奋!

        高台之上!

        百官诸公尽皆黑脸,双目喷火!

        因为他们全都感受到了来自于尹烈的侮辱!

        上位!

        嬴政亦有小小的诧异,他重新落座道:“准了。”

        随着嬴政拜了拜手。

        一名谒者迅速把御酒端到了精铁囚笼正前。

        尹烈起身接过道:“谢陛下。”

        说完。

        尹烈举杯向淳于越示意道:“不好意思,淳于博士……吾皇特赐之御酒,没法分给旁人,我便只能独饮了!”

        淳于越:“……”

        就这样!

        尹烈开始缓慢饮下杯中御酒!

        他就是要挑衅淳于越,尽可能的激怒对方,好为接下来的辩论争取优势!

        并且最重要的是……

        一樽御酒,引得满场诸公差点怒发冲冠!

        尹烈表示他非常爽!

        要得就是这种截胡打脸的快感!

        至于得不得罪人的问题……

        尹烈身为诤臣,他连始皇都敢当面咆哮,又岂会怕得罪同僚大臣!

        忽的!

        淳于越冷声喝道:“来人,把琅琊碑赋抬上来!”

        淳于越表示他这次可是做了多手准备,不把尹烈整死……他誓不罢休!

        随即。

        十数名卫士通过滚木,缓慢的把一座巨型石碑推了进来,直至摆放在了泗水九鼎的旁边。

        这时。

        尹烈也引尽了杯中御酒,他道:“可以啊!淳于博士为了驳倒我,还真是够煞费苦心的!”

        “尹烈,你太过抬举自己了!”

        淳于越起身负手道:“无论是泗水九鼎,亦或是琅琊碑赋,圣明无过于陛下,一切皆是吾皇为了奠定大秦国祚所做的安排……因此,你在狂言谏书中的始皇第八过,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淳于越大手一挥,尽显霸气!

        尹烈并没有急着反驳。

        于是。

        淳于越便来到了琅琊碑赋的旁侧。

        他开始高声道:“维一九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应时动事,是维皇帝……”

        “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疆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字为纪……”

        “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长久,其身未殁,诸侯背叛,法令不行!”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遵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

        历史上的泰山碑赋和琅琊碑赋皆是左丞相李斯所篆刻!

        但!

        尹烈的穿越引起了诸多的蝴蝶效应。

        使得博士淳于越提前献上了琅琊碑赋,以颂始皇之功德!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淳于越再度高声道:“尹烈!你说吾皇在嬴秦之法理性方面并未集思广益,采取良策!”

        “实则吾皇东巡,便是为了祭祀黄帝、大禹、八神、山川诸神……”

        “昭告天地,九鼎已齐,天命在嬴!”

        “我大秦之国祚,必将绵延千秋万代,重铸盛世之景!”

        “又何谈……所谓的统御法理性不足!?”

        ……


  (https://www.tywx.com/ty39227085/12312474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