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秦:死谏诤臣,开局持剑朝天子 > 第136章 一言惊满朝!

第136章 一言惊满朝!


第136章  一言惊满朝!

        众所周知。

        内阁制度乃是后世大明朝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

        原因在于……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都是此消彼长的。

        如果皇帝年幼无知。

        丞相的权力就会非常之大,甚至能够轻易达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比如著名的汉朝霍光、王莽之类的,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尤其是王莽,最终他还篡位自立了。

        废汉朝,立新朝。

        奈何。

        亦或者说。

        这下王绾就算对尹烈再怎么欣赏,也不顶用了,两人的立场,注定会彻底对立起来。

        更重要的是……

        朱元璋便布局夷灭了胡惟庸一党,同样牵扯株连了数千人。

        则是让这份对立变得更加激烈了。

        尤其是王绾……

        尹烈有始皇的力挺。

        尹烈微微拱手。

        内阁大学士的官职品级,尹烈定的相当之低。

        所以这个时候。

        大多数情况下。

        那么李斯和王绾能够愿意么?

        李斯很好奇。

        说白了也就是划分权力蛋糕。

        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伱们说的全都没毛病,秦御丞此举明显就是夺权,没想到他居然敢把明晃晃的党争摆到台面上,我们还真是小瞧他了!”

        于是。

        “秦御丞这是疯了吧?他针对右相王绾和军武勋贵派系都是可以理解的,怎么这次连左相李斯都不放过了?”

        官职的大小,其实也就不太重要了。

        就没有人会不看重权力。

        ……

        此乃皇帝所不容之事!

        更加重要的还是……

        尹烈非常确定……

        王绾是关中勋贵派系之首。

        须知,

        没有这些人,无论什么制度都是空中楼阁。

        当然。

        百官诸公面面相觑,他们反正是都看出来了,陛下对于尹烈……真的是越发偏袒了……

        李斯并不想以后与皇帝之间还要隔出一个内阁!

        “秦御丞。”

        “这又会进一步让陛下变得更加辛劳……而陛下之御体康健,关系着整个帝国的运转。陛下的威仪横加海内,是绝不允许出现半点岔子的。”

        显然嬴政还是会坚定的站在尹烈这一边的。

        与此同时。

        只要他提出内阁制度,嬴政势必会非常感兴趣,最后欣然应允。

        甚至于……

        嬴政一个就连饮食习惯都要刻意隐藏的人。

        所谓权力则会让一个人在灵魂上难以割舍!

        因为历史上的项氏余孽。

        按照朝廷的内部运转逻辑……

        因此。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还可以更加细分一些。

        “也就是说,对于政策方面的事项,内阁大学士可以根据自身眼界、能力和经验,对国政奏章提出解决谏言,再由陛下统一审阅批复即可。”

        内阁制度的提出。

        毕竟今日太后临朝。

        当尹烈提出内阁辅政的那一刻开始。

        这不是恩将仇报嘛!?

        但这确实没办法。

        在别的事儿上。

        内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

        局势立马会变得无比尴尬。

        这时。

        左右相分别代表着外客勋贵派系和关中勋贵派系,下面连接着全国各地的地方官、还有大量的属官等等。

        那么这颗延寿丹……

        他能够以一个御丞的官职,动则言及国家政策的制定,固然有他之前在数场公议辩论上的才华展示和能力托底。

        反观左右相,他们则依旧可以负责所有事务,权力并没有被架空,反而还能变得更加轻松一些。

        左相李斯开口道:“听秦御丞这意思,就是内阁大学士只有最为基本的议政权,其他什么都没有……品级方面呢?”

        正如嬴政自己所说……他绝不会薄待有功之臣……

        这不是嫪毐祸国的行为,又是什么?

        只不过……

        “即便你想当下一个文信侯,未免也太过心急了吧!”

        而后世大明朝的内阁官员,品级同样不高。

        原因很简单。

        “因此,我认为在国章奏折的处理方面,最好选出一批内阁大学士,专门辅佐陛下处理朝政。”

        王绾闻言也瞬间竖起了耳朵。

        这个官儿……确实不大。

        “以秦御丞为例,依照官职权限,你同样没有国家政策的决策权。”

        因此。

        但是!

        尹烈把事务进行了拆分。

        嬴政即便延寿一年,其实区别也是不大的。

        李斯想了想,转而道:“你方才说内阁大学士只有议政谏言的权力,并无实际的决策权。但本相认为却并非如此……”

        始皇又与太后的关系有所缓和……

        而胡惟庸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能力肯定也是有的,只可惜终究还是心性不定,过于浮躁。

        他也非常清楚。

        “当然,除了各个国策事项,日常的政务诸事,则依旧由左相和右相独立负责。”

        但从结果和利益导向进行分析。

        那么这两个内阁大学生,也就只有在这个国策事项上,才有发言权。

        所以。

        他们是不能插嘴的。

        真可谓一刀见血!

        尹烈会给内阁大学士多高的官职名分。

        左相李斯和右相王绾恐怕就不会很高兴了。

        嬴政都是尽可能做到把一碗水端平的。

        真到了箭在弦上的时候。

        所以。

        我们的右相同志,王绾阁下,步入仕途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宫廷长史。

        遇到了历史上最大的挂*汉光武帝刘秀,单凭孑然一身,便迅速做到了拨乱反正。

        尹烈既然已经制定出了目标,他就会不惜一切手段,也要达成目标。

        倘若李斯知晓尹烈会提出内阁制度,架空左右相的权力,恐怕李斯肯定会无比后悔刚刚自己站出来替尹烈说话。

        只不过……

        在满朝诸公的注视下。

        万一尹烈失言说错了话,又被人抓住了现行,疯狂往死了咬。

        官制改革可不是什么小事儿。

        尹烈提出内阁辅政,首当其冲的……便是削了左右相的权力。

        <div  class="contentadv">        甚至这都不能算是削权,而是明晃晃的架空。

        就算更加过分的事情,他也能做的出来。

        尹烈需要明确的表示出……

        右相王绾就算再怎么被愤怒冲昏头脑,肯定也不至于完全失去理智。

        用的便是值得的。

        尹烈的官制改革,只是开了个内阁制度的头,立马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别说是王绾了!

        结果尹烈先是反手就对军武勋贵派系实行了大清洗。

        嬴政两手一起抓,两手一起硬。

        王绾代表了大秦的根基资源。

        就相当于他跟李斯、王绾,全都彻底的站在了对立面。

        ……

        “呵呵!依我看,没什么用,什么内阁大学士,只要左相李斯和右相王绾尚在,所谓的内阁大学士就永远都是摆设!”

        尹烈并不后悔这么做。

        正所谓关中文武不分家。

        尹烈终于清了清嗓子,开始步入正题的道:“所谓内阁制度,便是我发现陛下每日要处理一石国章奏折,属实太过于辛苦。”

        右相王绾率先发难,道:“秦御丞这是要干什么?你这是官制改革么?打着为陛下御体考虑的名义,行的却是党争夺权之举!”

        正好李斯是外客勋贵派系之首。

        李斯眉头一挑。

        尹烈开创内阁制度,其实是真的没有丝毫的私心,他则并不想揽权什么的。

        嬴政为什么把丞相之位一分为二,专门让李斯和王绾担任左右相。

        再者。

        这就使得他对于宠臣在明面上其实很少会毫无理由的偏袒。

        别说坑李斯一把。

        “历来都是丞相辅政,咱还没有听说过什么内阁大学士辅政的,这能靠谱嘛?我怎么感觉……秦御丞这次出的乃是馊主意,明显就是想要通过建立内阁,进而架空左右相夺权嘛!”

        王绾也是颇为意外……

        所谓钱财会让一个人在物质上离不开。

        内阁距离皇帝,实在太近了。

        尹烈提出内阁制度,不仅考虑到官僚制度大框架的改进方面。

        第二:嬴政身为千古一帝,他的政治本能就是不断的集权!

        左右相互相掣肘平衡,乃是始皇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李斯非常在意,自己与皇帝之间的距离。

        内阁大学士说白了就是个参谋,在特定的政策方面,内阁大学士才有发言权。

        当然。

        比如尹烈这个当下大秦的始皇第一宠臣,就是最好得例子。

        对,没错。

        “内阁制度。”

        因为尹烈……在地方上可以做到绝对的见官大三级!

        “哦?内阁大学士的官职品级,仅仅只是对标宫廷长史么?”

        “右相,你误会了。”

        原本老王在琅琊公议之时,对尹烈虽然不喜,但总体上还是相当欣赏的。

        尹烈想要的……

        却已经有了宰相之实。

        刘秀的事迹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

        尹烈现在前往地方上,那些郡守级别的封疆大吏,对他同样也得客客气气,甚至于恭恭敬敬。

        谁离皇帝最近,谁才是真正的实权派。

        官制改革,就必然会触动现有的政治利益分配现状。

        ……

        真就是让大秦的官僚制度更加完善,以及让嬴政能够轻松一些,不要太过于辛苦。

        尹烈想了想,道:“我所提议的内阁制度,只有各自对应的议政权和谏言权,并无决策拍板权。”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内阁制度,便是发现了丞相的权力太大,对于皇权始终是个掣肘。

        百官诸公的看法都十分一致。

        第一:嬴政遭遇过昌平君的背叛,使得他意识到了帝国相邦如果不可靠,对国家堪称是毁灭性的影响。

        王绾的心里其实是想骂尹烈与长信侯嫪毐无异的。

        “如果陛下觉得内阁给出的意见不好,则可以打回去让内阁大学士们重新商讨拟定。”

        “呵呵,好一个内阁辅政!”

        “并且我之前提议的密折制度也即将实施,以后九州三十六郡,每日都会有密折由专属的秦直道,直入京师,直达章台!”

        “综上,比如现在的某郡县上,在迁徙中原士卿方面遇到新的国策贯彻问题,则应该把具体事项上报入京,再呈递给右相和内阁。”

        帝王权术不可谓不高明。

        而内阁制度的提出。

        因此。

        “呵呵!怪不得方才陛下要给秦御丞兜底,这要是没有刚刚陛下那番话,恐怕左相和右相得联合起来,一起把秦御丞咬到死为止!”

        明朝的内阁尽管起点很低,可到了首辅张居正那一朝……

        李斯则是真正能够办实事,出死力的代表。

        ……

        “谢陛下。”

        他唯一一颗系统奖励的延寿丹,给了闵越太子服用……

        大殿正中。

        尹烈把内阁大学士对标宫廷长史,立马使得右相王绾的抵制之心消退了些许。

        王位之上。

        尹烈想要的,依旧是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王绾的这个指控……

        而尹烈身为穿越者,他以未来看先秦时期。

        道理都是相通的。

        “待右相和内阁一起拟出具体的解决章程之后,再由陛下拍板即可。”

        瞬间使得朝堂上议论纷纷起来。

        言归正传。

        无论尹烈提议怎样的官制改革,他后续都可以进行托底。

        好像最初的时候,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只是个五品官,真就相当于皇帝身边的一个秘书处角色。

        让一个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失势夺权,绝对比死都难!

        比如哪两个内阁大学士,对应负责一个国策贯彻诸事。

        嬴政提前给尹烈进行了政治兜底。

        王绾直接说尹烈就是想当吕不韦第二!

        这也是之前尹烈想要提出官制改革,却还要迂回一下去跟太后找关系的原因所在。

        只要能够查清东郡陨石案。

        纵观华夏的上下五千年。

        “陛下现在春秋鼎盛,万寿无疆,秦御丞……你究竟想干什么?”

        迂回搭上太后的关系,欲在朝堂上兴风作浪。

        不能让嬴政再怎么工作狂下去了。

        就连李斯也是瞬间大皱眉头,老李可是相当看重权力的。

        嬴政饶有兴致的道:“秦卿,你之前总是能够给朕意外之喜,想必这一次也不会例外……今日大朝议,朕允你畅所欲言,即便言语有失,朕亦恕你无罪。”

        根本不可能在始皇尚未薨世的时候举事!

        即:如果尹烈的变法改革不成功,嬴政多活一年,无非就是让帝国的崩塌晚上一年。

        这时。

        其实这是不太符合嬴政行事风格的。

        说白了。

        外加肃清国尉屠雎派系,让他的变法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尹烈则环顾四周,尔后他一指旁侧的长史道:“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当与宫廷长史差不多即可。”

        嬴政提前做好了铺垫。

        然而。

        当众旧事重提,冲撞太后,绝非明智之举。

        必要的时候。

        “怎么个情况?内阁辅政?还要搞出几个内阁大学士?问题在于……有了这些内阁大学士,左右相又将如何自处?”

        左相李斯却依旧表情十分严肃,原因很简单,老李可没有王绾那么深厚的根基。

        “可你之前提议的迁徙制度、徭役兼具土地分配方案,还有综合俸禄模式等等,现在不都已经实施了么?”

        “因此议政权,从某种程度而言,就相当于决策权……秦御丞,你能保证以后这内阁之中,不会再出现个吕相级别的人物么!?”

        ……


  (https://www.tywx.com/ty39227085/12248383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