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烽火李靖之南平萧梁 > 第9章 大战在即

第9章 大战在即


打发走了王仁恭,李靖回到军帐。没一会儿,张宝相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二十名侦察兵来到帐内。张宝相拜道:“禀告大人,我已挑选二十名优秀的侦察兵,他们各个身怀绝技,保证能够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务。”

        李靖从案上拿起令牌,交到张宝相手中,嘱咐道:“宝相,我相信你的眼光,如今形势不容乐观,你们稍作休整,明日就出发。记住,深入敌后,务必要保护自己,我要你们一个不少地回来。”

        “遵命!”张宝相斩钉截铁地答道。

        王仁恭带着刘武周等人回到太守府,一路上,把对李靖的莫名的惧怕掩藏在心底,但还是被刘武周发现了端倪。

        刘武周跟着王仁恭来到大厅,脸上透露着一丝不悦:“大人,您才是这马邑的太守,说白了,整个马邑,您说了算,他李靖算老几。刚才在校场,我就发现了,这李靖,笼络人心还真是有一套,才短短三个月,那些士兵对他死心塌地的,连您的话都不听了。”

        刘武周这话一出,王仁恭更是不高兴了。

        “李靖之才我是知道的。他曾经把一个下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丰衣足食,只是我没想到他对治军也有如此手段,此人不可小觑啊!”王仁恭意味深长地说,“你我常年驻守马邑,还不如人家来此三个月,惭愧啊。”

        刘武周趁机说道:“王大人,我看呐,这李靖肯定有图谋不轨之心。刚才在校场,士兵们只听从李靖的号令,完全忽视您的存在。万一将来有一天,李靖的翅膀硬了,那我们就完了。”

        王仁恭抬眼直视着刘武周,心乱如麻:“你不要胡乱猜想,李靖曾与我共事,我知其忠心,况且现在也没有证据,我们不能冤枉忠臣。”

        刘武周见王仁恭对李靖还抱有期待,心想时机还不到,也不再多言。

        “王大人,卑职还有些事要处理,这就先行告退了。”

        王仁恭靠在虎皮背椅上,闭目养神。

        刘武周出了大厅,迎头撞上一位小娘子。看那小娘子身姿妖娆,婀娜妩媚,使得刘武周心神荡漾,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小娘子,脑子里一阵邪念上涌。小娘子脚下一滑,身子往后倾斜,险些倒在地上。

        刘武周跨步上前,伸手揽住小娘子腰际。小娘子柔软的身子顺势倒在刘武周怀里,浑身散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刘武周险些不能自持。

        “小娘子可要当心!”刘武周抱住小娘子的腰,舍不得放开。

        “将军好生威武,奴家多谢将军。”小娘子的纤纤细手靠在刘武周厚实的胸膛上。

        王仁恭年迈,精力不足,常常在床帏之事上无法满足小娘子的需求。李靖初到马邑之时,王仁恭为了讨好李靖,假意将小娘子赠送给李靖,这让小娘子还憧憬了许久,结果却败兴收场。

        如今,触碰到刘武周结实的肌肉,小娘子似乎看到了希望。

        刘武周说道:“小娘子真乃天人临凡,武周有幸一睹小娘子风采,三生有幸。”说这话时,刘武周双眼都放着光。

        小娘子站稳了脚,将一块绣帕塞进刘武周的怀里,掩面进了大厅。

        刘武周眼珠子转了转,面带邪魅的微笑离开了太守府。

        半个月时间转瞬即过,张宝相带着兄弟们从草原上风尘仆仆赶回军营,同时还带回了重要的情报。

        李靖正在帐内研究边防地图,帐外传来张宝相的声音,便疾步出帐迎接。

        “宝相,你终于回来了,这十多天杳无音信,害得我整日提心吊胆的。”李靖挽着张宝相的手,走进了军帐。

        “启禀大人,我等深入大利城,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探明敌军动向。”张宝相详细说明了突厥形势,“自从去岁突厥返回之后,始毕可汗以武力镇服了北方诸部,其主要兵力已经集结完毕,并且始毕可汗命阿史那咄苾为监造,日夜兼程打造军械和运粮大车。由于北方雨水缺少,粮食紧缺,现正准备大举南下,沿马邑、雁门和楼烦一带掠夺粮草,以解北方燃眉之急。”

        “何人领军,兵马多少,从什么路线南下?”李靖急问。

        “听闻始毕可汗身体有恙,传言由阿史那咄苾为主将,阿史那都骨为副将,拔也古力为先锋,从恶阳岭南下,首先抢占马邑粮仓,再经雁门、楼烦,直捣汾阳宫。”张宝相回禀道,“此次南下大军,约三万兵马有余。”

        李靖听闻此消息,心头不由得一紧。马邑兵马不过两千余人,如何才能抵挡住突厥的三万虎狼之师?

        李靖伫立良久,也无法思得良策。张宝相提醒道:“大人,为今之计,咱们只好向朝廷请援了。”

        张宝相一语,惊醒李靖。

        “宝相啊宝相,平时见你不出声,关键时刻能救命啊!”李靖笑道,“军情紧急,我这就向朝廷请援。”

        李靖立即上疏一封,叫张宝相命人快马送往洛阳,奏告天子。

        一个月后,李渊奉命率领太原及河东三万兵马北上进驻马邑,跟随李渊一同北上的,还有李世民。李渊率领兵马进驻马邑,让马邑的守备力量大增。王仁恭在太守府为李渊等将军接风洗尘。

        宴席过后,李世民找到李靖,为突厥即将入侵之事进行商讨,两人相约到了军营。

        王仁恭将李渊留置府内,另备美酒佳肴招待。

        “唐国公亲临马邑,实乃我马邑之福啊。突厥人要是知道唐公在此,定然不敢造次。”王仁恭恭维道。

        “仁恭兄太抬举李某了,此次北上,说好听了是抗击突厥,其实还不是拿我李家兄弟的命去堵那突厥人的弯刀嘛。”李渊不悦道,“我好不容易才拉扯了这点人马,这一来,不知道有几人能回去喽。不是我李渊小气,这大隋上下,谁不知道突厥人的厉害,仁恭兄这次可害苦了我哟。”

        “大将军可真是冤枉在下了。”王仁恭凑近了说,“这份奏折,是新上任的鹰扬郎将李靖的主意,可与我毫不相干呐!唐公有所不知,现如今的马邑,军队上所有的事务,全由李靖一人说了算,在下也是没有办法呀!”

        李渊将酒杯往桌上一掷,骂道:“这李靖,好心狠呐!”

        李靖与李世民并肩走进军帐,来到边防地图前。

        “据可靠密报,突厥始毕可汗身体有恙,其弟阿史那咄苾为主帅,族弟阿史那都骨为副,回纥部拔也古力为先锋,率军三万余人南下,旨在掠夺我马邑粮仓。”李靖说道,“如今唐公率部三万余人,我马邑练就两千余兵马,看似双方兵力相当。其实,突厥人常年征战,作战骁勇,基本能以一敌四,我军并不占优势。”

        李世民愁道:“那我们只能束手待毙吗?”

        “阿史那都骨有勇无谋,拔也古力属于回纥部,其心并不服于始毕可汗。而阿史那咄苾善于用兵,且精通汉话,他才是我们主要的敌人。”李靖说道,“以我看来,阿史那咄苾此次南下,肯定不会只有一路进攻,肯定会双管齐下。”

        李世民问道:“如何说?”

        “二公子请看,突厥南下,随军携带着运粮大车,出了恶阳岭,必然会选择走松阳大道。松阳大道地势险要,只要我们埋以伏兵于两侧,待突厥大军一过,断其粮车,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届时必然大乱,我军再趁乱杀出,打他个措手不及。”李靖分析道,“可我担忧的是,阿史那咄苾还会选择另一条险道。”

        李世民疑惑道:“既然有运粮大车,除了松阳大道,还有别的路吗?”

        “如果我是敌军主帅,必然会以奇兵偷袭马邑,截断后路,然后进行前后夹击。”李靖指了指地图上的一条细线,“二公子请看,此处名叫猿飞峡,顾名思义就是猿猴飞身才能过的峡谷,只能容得下一人一骑。若阿史那咄苾派一支奇兵从猿飞峡偷渡,直插马邑,我军则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想必靖公已有良策了吧。”李世民笑道。

        “唐公率军前来抗敌,突厥想必已有耳闻,但愿是我多虑了。”李靖没有将心中计划和盘托出。

        李世民见李靖不愿言明心中之计,也不再多问。于是拱手道,“靖公身负韬略,实乃大隋百姓之福。今日聆听靖公一席话,胜读十年兵书,受世民一拜。”李世民说完,往后退了一步,向李靖拜首致意。

        李靖急忙扶起李世民,“二公子天资聪慧,又精学勤勉,将来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李世民自从在雁门见了杨广之后,觉得其好大喜功,不顾百姓生死,眼见大隋将乱,心中动起了安定天下之志。半年以来,李世民广交豪杰,招贤纳士,准备寻得良机,顺势而起。

        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位身负韬略的将军,心中萌生出招纳之意,若是能够得到李靖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呢!但是眼下军情紧急,只好压在心里,没有言明。

        未完待续……


  (https://www.tywx.com/ty39152567/4254684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