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烽火李靖之南平萧梁 > 第16章 李世民大破薛仁杲

第16章 李世民大破薛仁杲


校场上,将领们威风凛凛,虽说已经入冬,却丝毫不减铁军风采。

        李世民高站点将台,首先取出先锋大旗,喊道:“侯君集听令!”

        “末将在。”侯君集出列,行了军礼。

        “现令你为先锋,率五千兵马。”李世民将先锋大旗交到侯君集手中。

        “末将遵命!”

        “长孙无忌听令!”

        “在!”

        “现令你为行军司马,率五千兵马,保障后勤。”李世民喊道。

        “遵命!”

        “房玄龄、李靖听令。”李世民看了看房玄龄和李靖,喊道。

        “在!”两人异口同声答道。

        “你二人为长史,随中军同行。”李世民命令一出,将士们斗志昂扬,时刻准备出发。

        晌午后,李渊于通化门为李世民等人送行。三万大军兵出长安,朝着扶风挥师而去。

        薛仁杲早将扶风围得水泄不通。李世民大军一到,于十里外扎营,先观察敌军动向,再做打算。

        李靖跟随大军同行,同时,张宝相、薛耀祖和司马乣跟着李靖也随军前往。大军安营之后,李世民吩咐左右,传诸军将领到大帐议事。

        李靖接到传令之后,带着张宝相等人来到了中军大帐。

        “宝相、耀祖、司马,你们三人在帐外等我。切记,不可到处乱跑。”李靖吩咐道。

        “是,大人。”三人几乎同时答道。

        张宝相善于侦察,薛耀祖长于射术,司马乣骑术精湛,三人在帐外等候多时,着实无聊。

        “要不,我们到训练场瞧一瞧?”张宝相耐不住,提议道。

        “还等什么呀,走着!”薛耀祖和司马乣相互瞧了一眼,正和心意。

        寒风凛冽,三人朝着训练场走去。路过一处军帐,张宝相见一人鬼鬼祟祟地往中军大帐方向摸索。

        “站住!”张宝相试探性喊道。

        那人见自己暴露,索性径直奔向中军大帐。薛耀祖见状,正要弯弓搭箭,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携带装备,情急之下,只好抢过身旁站岗军士手中的□□,瞄准那人腿部,直射过去。司马乣疾步上前,将其打晕,防止其服毒自尽。

        众人很快聚在一起。中军大帐内,李世民等人听闻帐外喧哗,出帐看个究竟。

        “大人,我见此人行动诡异,料想是敌方探子。”张宝相上前,向李靖汇报。

        “嗯,宝相干得不错。”李靖赞赏道。

        “靖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问道。

        “回秦公,此事未必是件坏事。”李靖分析道,“有探子前来刺探,说明薛仁杲摸不清我方底细。想必,我军中,还潜伏有其他探子,我们大可以放出一些假消息,迷惑敌军。”

        “有道理。”李世民点了点头,“靖公有何良策?”

        “秦公,我们进帐详谈。”李靖给张宝相递了个眼色,恭请李世民进入大帐。

        张宝相明白了李靖的意思,将那探子带走,指不定能套出些军情。

        “靖公,这么神秘,是有什么良策吗?”李世民问道。

        “薛仁杲号称万人敌,亲率大军至此,必定会选择强攻我军。而且我方远道而来,立足未稳,不宜正面对攻。”李靖说道,“我军兵力不敌,唯有智取。”

        侯君集不服气,说道:“打仗凭的是勇气,更何况我军是正义之师,兵力虽然不足,却能以一当十。我看,那薛仁杲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惧。”

        “君集,此言差矣!”房玄龄说道,“西凉军素来以勇猛著称,我们不可大意。正如靖公所言,我军兵力不足,虽然左右靠山,易于退军,但薛仁杲若是倾尽全军之力,我军危矣。”

        李世民望向李靖,说道:“靖公,你看如何?”

        “薛仁杲围困扶风已有数日,大军远道而来,粮草必定难以为继。我军刚到,只要坚守不出,待敌军粮草耗尽,便可退敌。”李靖卖了个关子,故意说道。

        李世民摇摇头,叹道:“此法虽好,但有一破绽。若薛仁杲趁我军立足未稳,前来袭营,我军必然不敌。”

        “秦公心思细腻,我无忧矣!”李靖笑道,“来时,我观测了周围地势。我军身后有一条河流,如今河水结冰,可令军士沿河凿冰,装入粮袋。命人放出消息,我军粮草已到,薛仁杲必定会前来劫营,届时,这些冰块就成打败薛仁杲的致命武器了。”

        李世民眼睛一亮,道:“此等奇谋,也只有靖公才能想得出来了!”

        侯君集不解,问道:“靖公,那冰块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我们如何拿来破敌呢?”

        李靖解释道:“军士将冰块运回之后,需暗下里将冰块化成水,入夜之后,将水沿着军营平铺。如此奇寒天气,水会瞬间凝结成冰。那么,这新结成的冰块,就是一个整体。马匹在冰上行走,已是艰难,更何况薛仁杲冲营之时,马匹根本来不及停。”

        此时,侯君集才恍然大悟,心下里对李靖暗生佩服。

        计策一定,李世民立即命人取冰去了。

        探子看到不断有粮车运进军营,便快马告知薛仁杲。薛仁杲听得线报,说唐军从后方运来大量粮草,看来是要作长久相持。薛仁杲正愁粮草问题,扶风又连攻不下,心头焦虑。

        于是,薛仁杲聚众商议,定于当夜三更天亲率重军突袭唐营!

        当夜,薛仁杲亲率两万铁骑出了营寨。不久,天上下起了大雪,马蹄踏在雪上,几乎没有声响,薛仁杲仰天大笑:“真是天公作美,今日便是李世民的死期。”

        两万铁骑接近唐营时,薛仁杲挥刀大呼:“将士们,随我冲,活捉李世民!”

        “活捉李世民!”一时间,声响如雷。

        二万铁骑,犹如洪流般涌入唐军大营。

        薛仁杲一马当先,率先冲入唐营,砍杀两名守卫,但觉得一阵寒流袭来。此时,唐营突然间灯火齐亮,营地上明晃晃地反射着光。战马在狂奔中不断滑倒,声嘶不断。

        薛仁杲骁勇,见势不妙,便勒住战马,大喊“撤退”。但,已是为时已晚。

        后面二万铁骑冲势不减,纷纷滑到在冰面上,转眼间一倒下大半,剩下的也东倒西歪,嘶吼中企图冲破雪幕。

        突然间,两侧山上亮起灯光,羽箭从四面射来。

        由于大雪疾下,不能视物,薛仁杲率领的二万铁骑无力抵抗,顿时成为了活箭靶,惨叫声回荡山野。不多久,薛仁杲二万铁骑,所剩不多。

        薛仁杲于乱军之中,大声呼喊着“撤退”。同时,薛仁杲在兵士的掩护下,奋力冲出营寨,仅剩下一千余骑兵跟随。

        李世民和侯君集分别从两侧杀出,冲击薛军,一路追杀至天明,直抵薛举老巢不远的垅坻。薛举听闻儿子大败,不禁大惊失色,问臣子:“如今我儿败了,我们该如何是好?”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也拿不出主意。这时,薛仁杲带着五百余骑狼狈归来,劝道:“父皇,孩儿虽败,但我军主力尚存。父皇不必担忧,待我们回去重整兵马,来年再战,定能灭了唐军。”

        于是,薛举心下平静了许多,只好退军。

        李世民率军追到垅坻,见薛举已经退兵,正准备继续追击。李靖劝道;“秦公,兵法有云‘穷寇莫追’,薛仁杲虽败,败在天时地利。但其大军主力尚存,若我军此时再行追击,无异于孤军深入,届时再被困,便无力回天了。此战,已经震慑了薛举,不如见好就收,倘若长安有事”

        李世民顿时明了,不再追击。于是,大军将缴获的马匹财物,尽数携带,返回长安。

        李世民得胜归来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李渊大喜过望,在武德殿设了庆功宴。

        “众位爱卿,今日二郎得胜归来,本王在此摆下庆功宴,让我们举起手中的酒杯,为二郎庆功。”李渊高坐上席,对着群臣说道。

        “唐王英明!”众臣纷纷举杯,异口同声地说道。

        酒过三巡,一官吏离席来到中堂,拜道:“唐王明鉴,此次我军得解扶风之围,全仗秦公用兵如神,一举击败薛仁杲。然而,当秦公追至垅坻之时,李靖畏缩不前,致使秦公错过了歼灭薛举的大好时机,请唐王治李靖慢军之罪。”

        “启禀父王,此次我军得胜,多亏靖公之谋。”李世民起身解释道,“薛仁杲虽败,但大军主力仍在,好在靖公及时提醒了二郎。靖公不仅无过,反而有功,请父王为靖公记首功。”

        “唐王,李靖自恃精通兵法,独断专行。”那官吏继续说道,“秦公乃三军主帅,李靖指手画脚,此次虽说是无心之过,但难免往后”

        “好了,萧爱卿多虑了。”李渊放下酒杯,“今日乃是庆功宴,本王自有分寸。”

        李渊口中的萧爱卿,正是萧瑀。

        萧瑀在当初马邑之困时,向杨广提出三大建议,但杨广不但没有封赏,反而将李靖连升三级,心头很是不舒服。这次见李世民得胜归来,想趁机敲打一下李靖。

        “文臣提笔安天下,武将马上定乾坤。”李渊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武将要多思虑将兵之事。文臣,还是多想办法,安抚民生。”

        李渊这席话,无疑在告诫文臣们,不要管用兵之事。同时,也是在告诫武将们,需戒骄戒躁,再立新功。

        未完待续……


  (https://www.tywx.com/ty39152567/4254683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