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烽火李靖之南平萧梁 > 第18章 蛮人首领邓世洛

第18章 蛮人首领邓世洛


出了长安,不过数日,李靖等人抵达金州城外。

        金州是前往信州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李靖率兵来到城下,只见大门紧闭,鲜有往来之人,不禁纳闷,“这好好的金州城,大白天的为何城门紧闭呢?”张宝相问道。

        李靖罢罢手,说道:“宝相慎言。”

        说完,城门缓缓打开。乌黑的骏马上,一位将军英气勃发,李靖知道,这是金州总管,庐江王李瑗。李瑗属李建成一系,而李建成对李靖多少有几分反感,故而李瑗打心眼里自然也就不待见李靖。

        临近了,李瑗却下马拱手道:“李将军远道而来,车马劳顿,一路辛苦,小王在城里已经备好酒菜,为李将军接风洗尘。”

        “庐江王折煞下官了,李靖不过一开府,怎受得起王爷这等厚爱。”李靖客气道,“下官前往信州赴任,这路过金州,特来拜会,庐江王宽厚仁义,李靖心中敬佩不已。”

        两人一阵寒暄,相互客套几句官话,略显几分尴尬。

        随后,庐江王腾身上马,与李靖并肩入城。张宝相眼力尖,刚入城便发现一些端倪。不少百姓身负行囊,似有逃难之意,按说金州是富庶之地,百姓应该安居乐业才对,这一反常,让张宝相多留了个心眼。

        来到总管府内,李瑗命人做了一桌好菜,配上美酒,十分丰盛。酒过三巡,李瑗面色逐渐黯淡了下来。

        李靖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问及缘由。庐江王李瑗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并抖了出来。

        “大巴山有一个蛮族首领,名叫邓世洛,在族内有几分威望。萧铣准备溯江而上,犯我大唐州郡,便命人花大量的金银收买邓世洛。那邓世洛不过是山野粗人,哪里见过什么金银珠宝,期初邓世洛并未动心。但是,萧铣几经游说,并承诺事成之后封他为蜀王,邓世洛这才决心与我作对。”李瑗端起桌上一杯酒水,饮了下肚,“邓世洛手握五万蛮兵,凶猛异常,背靠大巴山之险要,屡犯金州,常常劫掠百姓。我也多次派兵征讨,可惜拿他无可奈何。”

        说完,李瑗像是被霜打的茄子,蔫作一团。

        看着垂头丧气的李瑗,李靖不禁心生怜悯。金州险要,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进中原,西抵川蜀,南下云岭,东接江陵,且大唐新立,百姓困苦,如若放任邓世洛这等蛮人横行,最终遭难的还是百姓。

        李靖心下里做出了决定。

        “庐江王勿忧,下官冒昧问一句,金州如今还有多少兵马?”李靖拱手道。

        “不过两千余人。”李瑗见李靖言辞间甚是笃定,料想有了主意,“可邓世洛手握五万蛮兵,万一哪天”

        说是两千余人,李靖大致估摸了情况,城内官兵必然不足千人而已。话未说完,张宝相喊道:“庐江王别怕,我家大人自有办法。”说完,张宝相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李瑗举起酒杯,朝李靖敬道:“素闻将军是个知兵之人,今日能够得到将军相助,小王真是感激不尽。”

        “庐江王折煞下官,不过是一些虚名罢了。”李靖回敬道,“明日,我先带人进山一查究竟,再想对策。曾经诸葛亮七擒孟获,解决了后顾之忧,才有北伐之举,如今的邓世洛,便是另一个孟获而已。”

        次日,李靖带着张宝相扮成道士模样,两人进了大巴山。

        临行之前,李靖派人到坊间传言,说是城中已经聚集了朝廷派来的先锋大军,征讨蛮人邓世洛,还有赵郡公的两万精兵正从信州赶来驰援。

        一路上,张宝相跟在李靖身后,俨然一个道童。

        “宝相,你以后说话行事,还需要谨慎再谨慎。”李靖嘱咐道,“昨晚你在宴席上那番话,无异置我于烤炉之上,下不来台啊。”

        张宝相听后,不觉后悔,心中暗想,以后还是少饮酒,差点坏了大人的筹谋。

        张宝相不住点头,说道:“大人,我那酒后就没管住嘴,下次一定注意。”

        说话间,丛林中闪出几名蛮兵挡住去路。

        “哪来的细作,敢到我大巴山刺探?”蛮兵说着,便将李靖和张宝相围了起来,“别耍花样,不然休怪老子刀不留情。”

        李靖见状,只好立于原地,不做想法。

        李靖事先与张宝相约定,进山之后,李靖乃是摩云洞虚云天师,张宝相为青衫道人。“贫道师徒二人路经此地,搅扰各位,实为罪过。”李靖口中念念有词,在蛮兵的挟持之下,来到了邓世洛的屯兵之处。

        邓世洛将蛮兵聚集在打磨沟,每日有守卫巡逻,沿途过往行商,无不受到劫掠。此时,邓世洛正聚集十来个蛮人将领宴饮,一名蛮兵急冲冲跑入帐内,“报告大王,巡山的兄弟抓到两名细作,现已到帐外。”

        “快,把人给老子带进来。”邓世洛正苦于不知金州虚实,一听到抓了细作,顿时来了精神,“妈的个巴子,这回终于给老子逮着了。”

        几名蛮兵将李靖和张宝相推入帐内,后立于一旁。

        “贫道乃摩云洞虚云天师,这是我弟子,名唤青衫道人,路过宝地,不料扰了大王清修。”李靖单手作禅,将经幡伫于身旁,张宝相照着李靖的动作敬了礼,倒有几分修道人的模样。

        “什么狗屁天师、道人,老子就是天;这个地盘,老子说了算。”邓世洛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还不快如实招来,到我打磨沟,究竟为何?”

        “哈哈哈哈哈,大王殊不知天外有天。”李靖面不改色,正色道。

        “他娘的,不给点颜色看看,不知道老子的厉害。”邓世洛一挥手,旁边几个蛮兵挥着棍棒就朝李靖和张宝相打去。

        张宝相身手敏捷,准着一个蛮兵跨步而去,将手中棍棒夺了,脚下一用力,那蛮兵被踢出了帐外。这时,宴席上的蛮人将领纷纷起身,就要收拾李靖和张宝相。

        “大王天命所归,何故要杀害我等方外之人?”李靖口中喃喃道,“我观此地,颇有紫气氤氲,定是要出一位人物。”

        “慢着。”邓世洛听完李靖这话,心中生出疑惑,“什么天命所归,你今天给老子说道说道。”

        “天地万物,皆有定数。贫道夜观天象,见龙气西聚,特下山一观究竟,方才来此大巴山。”李靖说得像真的一样,不由得邓世洛不信,“万山皆起于昆仑,主脉以秦岭而居,是为龙脉,然数千年过去,如今龙气西聚,汇于此地,大巴山当有天子。我观大王面相,天庭玉阔,是个有福之人,当有这天子之位。”

        邓世洛听后,心中不免大喜。

        “敢问天师,我自由孤苦,怎么会有天子一说呢?”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大王此前所受之苦,皆是为将来荣登大宝作铺路而已。况且古来多少帝王,谁不是经过一番苦难才能得天子之位。”李靖继续忽悠道,“当今乱世,中原之地有李渊,南有萧铣,而大王凭借川蜀之地,大有三足鼎立之势。将来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何愁大事不成。”

        邓世洛哪知道什么昆仑和孟子,见李靖说得头头是道,心下里自然生出了皇帝梦。“可是天师,我现在手上不过三万余兵马,怎么能和他们争雄呢?”邓世洛忍不住问道。

        “大王雄踞大巴山,可兵进金州、开州、信州,占据有利位置,然后控制荆湘之地。如此一来,背靠巴蜀丰沃之地,再行称帝,图谋天下。”李靖见邓世洛信了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贫道乃方外之人,只不过应天命而已,为大王指一条明路,将来大王得了天下,还请大王少做杀戮,多多造福百姓才是。”

        “天师有所不知,我在此盘踞,粮草消耗过大,正打算攻下金州,以解我燃眉之急呀。”邓世洛邀李靖于上位坐下,“还请天师教我,如何能够快速攻下金州才好。”

        “非也,大王不必忧愁。”李靖一听邓世洛要攻打金州,急转话锋,“金州如今有重兵把守,一时难以攻下,若要做长久打算,还得自力更生。大王可知,此山附近可有平原?”

        邓世洛听后,冥想片刻,答道:“天师果然神机妙算,此地外三十余里,有一片平畴沃野,奈何尚未开荒。”

        李靖起身说道:“大王这就带贫道前去查看究竟。”

        邓世洛带上几个蛮人将领和“虚云天师”师徒二人,出了大帐,沿着小道上山,查勘地形。来到山腰处,便可见那平畴沃野。李靖建议将蛮人妇孺尽数迁至三十里外的沃野处安置,一来可以开垦荒地,为大王储粮,二来能够自食其力,减少开支,大军尽可在山中操练。

        邓世洛听完李靖的建议,心中大喜,一想着自己的皇帝梦有了可实践的步骤,便有几分飘飘然。

        “大王,贫道既已将天命告知,必定将受天罚。事已至此,贫道再送大王一桩厚礼,前往江陵游说萧铣,让他与大王结盟,有了萧铣的支持,大王必定能够早日登上大宝之位。”李靖见目的已经达成,想着撤退。

        “如此甚好,今日得天师相助,我邓世洛可谓三生有幸。”邓世洛命人将李靖和张宝相送出山,自己亲自安排开荒事宜。

        李靖和张宝相出了山,绕道返回金州,筹备进军之事。

        未完待续……


  (https://www.tywx.com/ty39152567/4253596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