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玄天宫 > 第七二章 文玩

第七二章 文玩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二日,正逢周末,李相约出苏红妆,前往黄月羲的地盘,他还欠人家一顿饭。【WwW.AiQuXs.coM】

  鹤城文玩大街,青竹胡同。

  冬日的下午,阳光高照。

  文玩大街,位于武林路,距离明王宫不远,正儿八经的城市中心地带。

  古时候,这里一直是官方用水晶瓦生产地,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明王封地。建国后,逐渐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这里可以找到任何你想找的古玩器物,当然真假难辨,万不挑一。

  而青竹胡同正是处在这条大街中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胡同不深,只有两三家店面,四五家小四合院。其中街口一家就是黄月羲的。老头本在明王宫博物院工作,退休后将自家院子的门房改成一个小门面,做起了古玩生意,主要在于玩乐,基本上属于只进不出那种,老头对于古董差不多达到了痴迷地步,有好东西轻易不示于人。

  黄老头开古玩店还有另一层意思,随着国家经济生活逐渐变好,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渐有了别样心思,全民收藏时代到来。紧接着,大批不发分子也紧随其后。看着越来越多的古墓被盗掘,许多国宝级文物得不到妥善保护而损毁,还有不少被倒卖出国,黄月羲疼在心里。

  开这家店,老黄希望能够通过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渠道收回一些东西,加以保护,一片拳拳之心让人钦佩。

  而这条街的几家铺子都是他工作同仁,退休之后的老伙计,存的心思也基本相同。不过专业不同,另外两家一个玉器铺子,一个专营瓷器。

  幸亏老头子专业出身,不怕被人骗了。当然这也少不了孩子们的功劳。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早年下海,生意越做越大,也不差这点钱,由着他折腾。而且老头晚年能有一份乐趣所在也是他们所欣慰的。

  否则,指着老头自己那点退休工资,这家店恐怕早就倒闭关门了。

  黄月羲的店面名叫“文宝斋”,牌匾为秦小篆连体,取“汇天下文友,聚宝庆为荣”之意,店内多陈列文房四宝,书画文贴等物,这也是黄月羲的专长。

  李相带着苏红妆七拐八绕找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宝庆堂前,摆放一张茶桌,上面一个紫砂茶壶和几个杯子。而黄月羲正和另外两个与他差不多大的老头,各自一把摇椅摆着龙门阵,似乎争吵什么,很热烈,互不服气。一个笑容可掬,另一个面容严肃,年龄比黄月羲稍小,都是七十岁左右,头发斑白,两人正是那两家铺子的主人。【WwW.AiQuXs.coM】

  几个人都看到了李相这个身材高大,形容俊朗的小伙子,以及明艳的苏红妆,黄月羲激动站了起来,道:“李相来了啊,还有这位小女友,赶快过来评评理,这两个老家伙非得不信我捡的大漏。”

  接着对着那两个老头,道:“看看,正主来了,问问他吧。”

  听语气,依然愤愤不平。

  李相哑然失笑,没想到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大火气,简直孩子一般。

  李相只好乖乖从书包里拿出清理干净的金钱花胶放在桌子上。

  没等别人有反应,黄月羲一把抢过,疑惑道:“李小子,这怎么变样了?”黄橙橙,荧光透亮的外表和先前的买下的时候简直天壤之别,判若云泥。

  李相回答道:“我用特殊手法清理了一下,这才是它的本来面貌!”

  见他们一应一和的旁若无人,另外两个老头也不是什么好脾气,那个严肃老头嚷嚷道:“我说黄老头,你不会为了吹牛,专门找的一个托,串通好来欺骗我们吧。先说好,要是这样,我那杯子你想都不用想。”

  另外一个也附和道:“我的带钩也是一样。”

  黄月羲怒了,对二人道:“哼,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黄月羲是那样的人吗?”

  回头对李相道:“李相,来,认识一下。”

  指着严肃老头,道:“这是潘老头。”

  指着另外一个,道:“葛老头。”

  李相一一与他们见礼,才弄清他们争执的源头。

  原来三个老头平日里没事可干,便凑在一块儿喝茶斗嘴取乐。一来二去黄老头就炫耀起自己捡的大漏来,吹嘘自己的经历如何传奇,价格差如何悬殊,甚至超过他们许多,不可以道里计云云。

  老来乐,老来乐,越老越有童趣。三个人一块工作了一辈子,经常因专业上的问题争执不下。

  这次也不例外。

  两个老头当然不服,他们那可是实打实的宝贝,曾经都是震惊整个收藏界的传奇。你一个花胶有什么可炫耀的。何况你的东西还没在身边,空口白牙,谁信啊。

  说到传奇,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那两样东西。

  潘老头所谓的杯子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真的是一个传奇。

  十年前,他们仨的铺子刚刚开办起来,急需一些货物充斥门面。特别是水晶厂的古玩铺子哪个没有镇店之宝啊,他们也想淘换一两件珍宝。

  可是这些个东西能称得上“珍宝”的哪个不是有名有姓,来历分明。而且价值不菲,可遇而不可求。

  他们工作过的地方倒是有很多,但是能拿出来吗?

  这也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于是许多有着曲折故事的所谓珍宝纷纷登门,当然没有一件能够通过他们的火眼金睛,全是假货。

  不过有一日,一个四十多岁的潦倒中年上门来了,带着一件瓷器,声称家传的,母亲重病,急需用钱,要价五十万。

  这种戏码在文玩大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当然没有人信,但是潘老头当真了。关键在于那件瓷器:成化斗彩鸡缸杯——引起了争议。

  当然如果是真的成化鸡缸杯,别说五十万,就是五百万也有人争抢。要知道曾经在二十年前,港岛就拍卖过一只鸡缸杯,成交价超过六百万。别说现在,就是成化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是有价无市,属于宫廷专用,非常珍贵。

  而这只杯子却让人——吃不准。

  杯子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三年制”双行七字款。

  整只杯子无论从器形轮廓,胎质釉料,画质画风都与明道宫所珍藏的那件一般无二,只是杯底稍厚。

  但问题就出在这“稍厚”上。众所周知,成化瓷有“薄若蝉翼,轻似棉纸”的特点,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厚的杯底了。

  因此经过众多权威评鉴,一致认为此杯为清乾隆年间仿制品,制器水平极高,几乎达到以假乱真地步,至于有这么高的水平,为何将杯底做的这么厚呢?大多数人猜测,既然是高手必傲视群雄,不甘只是仿制,就弄出这么个差别来。

  此杯虽是仿制,可在制瓷水平上还是很高的,比较少见。当然是不值五十万高价的,几万块还是有的。

  可那中年大叔却是个认死理的,一口咬死,五十万,一分不少,这就吓退了几乎所有有心入手者。

  但是作为瓷器界大专家的潘老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有一种强烈感觉,认为这只杯子就是“成化斗彩”,再加上调查之后发现杯主人的故事竟然是真的,急需用钱,这五十万正是他们需要的医疗费用。

  潘老头害怕夜长梦多,一咬牙买了下来。这可不是小数目,他也没有有钱的儿子,这一拍板几乎将老头一生的积蓄都花了进去。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有争议,就容易引来关注,何况三个人在古玩界都是赫赫有名的。

  当老头真的买下这只杯子后,轰动了整个天南收藏界。知道根底的都对潘老头的执迷不悟感到叹息,这笔钱够他肉痛的了。就连两个多年好友也是埋怨不已,家里老太太更是跟他冷战了几个月,因为老头整日了都沉迷于研究这只杯子。

  如果事情仅仅到这,那就没什么好聊的了,峰回路转就在老头孙子的出世,老头的注意力才从杯子转移到孙子身上。直到去年,顽皮的小孙子一不小心将他工作台上的宝贝鸡缸杯碰到了地上,虽然没碎,但是杯底却摔掉了一块。老头那个心痛啊,赶快捡起,这才发现一个大秘密。

  这只杯子是双底的。

  从缺口看,两个杯底紧紧贴合一起,边缘有明显粘接的痕迹。老头傻眼了,难道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赝品,连清末仿制都算不上?等到老头小心的将破碎地方清理出来,欣喜若狂。

  上底也有款识:大明成化三年制,与下底字形基本一致。

  这竟然完全是在真品基础上,被人故意做成仿品的。

  不管此人这样做目的何在,潘老头再次出名了。

  因为日本刚刚以三千万的价格拍出一只鸡缸杯,刷新了八十年代的记录。而品相上还没有潘老头这只好。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漏啊!

  单从投资回报来讲,时隔四五年,潘老头的投入得到了六十倍回报。

  太神了。

  一时,潘老头的故事成为佳话,轰动天南,甚至整个华夏古玩界。

  再也没有人记得当年老头买东西时的非议。

  至于葛老头的漏也是精彩非凡。

  在一次“鬼市”上花两千块淘换到一件东周后期的玉带钩,人家卖主直接告诉他是现代仿品做旧的,但是玉料莹润,雕工精致,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仅从玉石本身来说就不值这个价。

  当然,“鬼市”嘛,来历就不好说了,以老头的专业眼光来看,这块玉估计是现代仿品,虽不太肯定,但是玉料倒是不错,两千块也是值的。

  哪知道回家之后仔细研究,从中发现玄机来。

  他用高倍放大镜,在玉带背面雕龙纹理位置,龙头处,发现一行大篆小字,字体隐藏在龙纹刻线之内,刻槽隐秘,细微千毫,肉眼绝对观察不出。

  隐隐然,他感觉这带钩另有隐情。

  奈何他对古汉字研究不深,赶紧找专家权威。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了多年好友刘启明那里,半夜将其叫来。

  经过仔细辨别,确认文字为:僖公三十三年,仓措制带钩白用。

  意思就是说,一个叫做仓措的人,在齐僖公三十三年,为公子小白制作了一件玉器衣带钩。

  苏启明表示,从字形上来看,确是春秋齐国用大篆。

  这可真是了不得了,齐桓公小白用过的带钩,有名有姓,传承分明。当下传承下来的玉器中,有关周时期的基本没有留有字迹的。更何况还是公子小白的,那可是齐桓公,五霸之一。

  因此,不论这个叫仓措的人以何种目的,何种方式将字刻上去的,这几个篆字对研究那段历史都有极大的帮助。就是从艺术形式论,字体本身那也是价值巨万。

  于是乎,葛老头在圈子里也火了。

  只剩下一个黄月羲了,他不服啊。

  论专业技能,他在书画文玩界那是绝对的权威,泰斗级人物,比潘葛二人在各自领域内的威望要大得太多。最起码如果他买到那个鸡缸杯,就绝对没有人敢说个“不”字。

  现在倒好,这两个家伙竟然抢了先,一个个都得了好宝贝。虽然他自己的店里也有一些个书画珍品,其中最有价值的要论一幅唐寅的《牡丹仕女图》和郑燮的《秋日竹石图》,论价值那是相当高的。

  但这些都是他真金实银买来的,别说捡漏,有几幅甚至还是儿子强行买的,溢价不少。

  还有一个原因,他太出名了,古玩市场的摊主基本都认识他,捡漏哪有那么容易。只要他看上的东西,那价格肯定会高的离谱。即使破烂的东西,人家也会琢磨:是不是内含玄机啊,抬价是必须的,不卖都有可能。

  一来二去,三个人就打了堵:如果黄老头也能捡到一个价格悬殊,超过他们的漏,不论价值多少,都将自己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和小白玉带钩借给他欣赏十天。

  如今黄月羲终于捡到一个大漏,竟然没人信,这让他如何不气,正准备挽袖子和两个老不死的继续理论,听到身后一个声音,道:“我能证明。”

  这是谁,这么讨厌,半路横插一杠子,潘葛二老头轻哼一声。

  ……

  第七二章(完)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tywx.com/ty3863/379669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