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神话演绎 > 小乘上座部佛教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

小乘上座部佛教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


  【犊子部】

  犊子部(梵文:vātsī-putrīya),佛教小乘部派之一,起源甚早,自根本上座部分支,《异部宗轮论》认为它出自说一切有部,是早期部派四大派系之一〈即上座系说一切有部、分别说部、犊子部,与大众部四者〉。

  犊子部根据地在拘舍弥地方,源自上座部系统,保留了简朴学风,尊奉《舍利弗毗昙》(因此此书又被称为《犊子毗昙》)。这一派最大的特点,是认为有一个“不可说我”的存在,是佛教中少见的“有我论”者,也因此常受到其他小乘部派及大乘佛教的攻击,指称他们为附佛外道。他们认为,“诸法若离补特伽罗,无从前世转至后世,依补特伽罗可说有移转”。他们的学说,影响到瑜伽行唯识学派,立阿赖耶识为生死流转的根本。

  后犊子部之下,又分出四个分支,其中以正量部最为兴盛,它并且取代了原先犊子部的地位,自称为根本正量部。

  【分支】

  犊子部

  法上部

  贤胄部

  正量部

  密林山部(南传佛教称其为六城部)

  【法上部】

  梵名Dharmottari^ya^h!,巴利名Dhammuttariya或Dhammuttarika。音译昙摩尉多利迦、达谟多梨与、达摩郁多梨。又作法胜部、法盛部、法尚部。为小乘二十部之一,上座部之一派。依异部宗轮论,此部为佛陀入灭后三百年由犊子部分派而出,教义与犊子部略同。法上为部主之名,系取‘法是可尊敬’之意,或意谓法系世间众人之上者。分出之因,由于解释(大四九·一六下)‘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一偈之义所执不同而起。[异部宗轮论述记、出三藏记集卷三、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参阅‘小乘二十部’928、‘犊子部’6667)

  【法上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流派)小乘十八部之一。佛灭后三百年中由犊子部别立,法上者,部主之名。见宗轮论述记。

  【法上部(梵Dharmottari^ya,巴Dhammuttariya、Dhammuttarika,藏Chos-mchog-pah!isde)】《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小乘二十部之一,上座部之一派。音译昙摩尉多利迦、达谟多梨与。意译法胜部、法盛部,或法尚部。依《异部宗轮论》载,此部为佛灭三百年由犊子部所分出。其起因系对于‘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颂义之解释,所执与他派不同而起。此部以为该颂所说为︰阿罗汉有退、住、进之别。初二句是退,次一句是住,后一句是进;此解与他派不同。其他教义与犊子部略同。

  另依《三论玄义》载,佛灭三百年,上座弟子部分为上座弟子、萨婆多二部,后萨婆多部复出可住子弟子部(即旧犊子部)。次三百年,自可住子部再出四部。由于此四部嫌《舍利弗毗昙》之不足,遂各造论取经义以释其不足。以所执异故,故成法尚(即旧昙无德部)、贤乘、正量弟子、密林四部。前三部之部名,乃从部主之名,密林则从住处作名。

  《异部宗轮论述记》谓,法上系取‘法是可尊敬’之意,或谓法系世间众人之上者。

  【贤胄部】

  贤胄,梵名Bhadra=ya^nika,巴利名Bhaddaya^nika。贤,部主之名;胄,苗裔之义。此部系贤阿罗汉之苗裔。为小乘二十部之一。音译跋陀与尼与、跋陀罗耶尼、多梨罗耶尼。又作贤乘、名贤、贤。据异部宗轮论载,此部系佛入灭三百年中,从萨婆多部一派之犊子部分支而出。系因解释‘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一颂而起,与犊子部执义不同。此部解释该颂,举三乘之无学,谓初二句解释阿罗汉,第三句解释独觉,末句解释佛。其余之教义与犊子部相同。

  盖岛史第五章、大史第五章、西藏传清辨(梵Bhavya)第二说、多罗那他(梵Ta^rana^tha)之印度佛教史及舍利弗问经等,均主张此部为犊子部之分派。又巴利文大菩提树史(Maha^-bodhi-vam!sa)、清辨第一说等,主张此部属于上座部。清辨第三说,则主张此部乃由犊子部之分派大山部(梵Maha^giriya)所分派者。窥基及法藏则称此部为我法俱有宗,系小乘六宗之一。[文殊问经卷下、出三藏记集卷三、异部宗轮论述记、法华经玄赞卷一]

  ;


  (https://www.tywx.com/ty372526/614252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