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红楼之穿越成薛蟠 > 第17章 薛宝钗心高志远

第17章 薛宝钗心高志远


  林如海听了薛蟠一番言论,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他不是愚昧的人,也很容易接别人的意见,但是一个从下受封建礼教束缚,认为男人就应该三妻四妾,若是妻子不让纳妾就是不贤的观点根深蒂固了几十年,突然听薛蟠的一夫一妻制,还是有点懵。但细细一想薛蟠说的,又觉得薛蟠的言辞虽是谬论,但想一想也好似有些道理。这么一琢磨,林如海就看开了,当晚就去了贾敏屋里,两人和好了。

  不仅如此,从此以后,林如海对薛蟠又有了新的印象,知道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是个疼媳妇的。

  这一过又是一年,转眼,薛蟠就要参加乡试了。这一年薛蟠非常用功,为了更好的受到林如海的教导,他经常是住在林家。虽然可以经常见到林妹妹,但是学业要紧,也没了陪林黛玉的心思。

  林黛玉开始还有点不高兴,毕竟是小孩子,从前天天围着自己转的哥哥,突然都不来看自己,心里肯定有点想法。但是自从发现薛蟠为了读书晚上睡得很晚,早晨起得比鸡还早后,就不生气了,还很佩服薛蟠。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勤奋上进的人。有时候林黛玉醒得早,从阁楼上看到前院的薛蟠早起打拳,真是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这样看着,林黛玉不免脸红,又想到那三国志里的周瑜,若是真有其人,应该就是薛蟠这个样子吧。

  最让薛蟠振奋的一件事,是贾敏怀孕了,并且生下了个大胖小子。听到这个消息,薛蟠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贾敏的命运改变了,如此说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若是按照原著上的时间,贾敏这时候差不多已经死了。如今不仅活得好好的,还生了儿子,身体也越来越好。这无疑给薛蟠吃了一剂定心丸,对乡试也越来越有把握了。

  待贾敏的儿子满月的时候,薛家全家都去了林家。彼时林如海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儿子有了,事业有成。如今林如海是扬州的当权人物,而这儿子又是嫡子,还是唯一的嫡子。尽管林家低调,但是这日林如海还是忍不住了,广撒了请帖,也不在乎对方有没有身份,只想热闹热闹。

  那日林家可当真热闹,亲朋好友,达官贵人,满满的一庭院。而薛蟠呢,则以林如海亲传弟子身份,站在林如海后面,帮忙招呼客人。

  这也是薛蟠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面,让很多人好奇他的身份。毕竟薛蟠相貌出众,气质风流,虽然现在年幼,但是一看就知道将来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待知道他还是金陵四大家薛家的唯一传人,腰缠百万家产,又是待考的学子,都忍不住多看一眼,夸一句年少有为。

  趁着这个时候,林如海为薛蟠引荐了扬州的一些大儒,其中就有茅山书院的老师。薛蟠认识了不少人,收获不小。再次无比感叹,当年拜师的决定是有远见的。要想进入权贵这个圈子,有个老师引荐是必不可少的。

  且不说这一天热闹过后,林如海和贾敏再三挽留下,薛蟠和薛家母女才在林家留宿了一晚。因这贾敏才刚满月,身体不便,而林家又没什么人,所以贾敏托了薛夫人,让薛夫人帮忙置办了今天的宴席。

  林家夫妇很是感激薛家,又感叹着两家人口都凋零,办个大事都没个帮衬。又一再强调,两家还是经常来往互相帮助的为好。

  晚饭的时候,贾敏让薛家不用避讳,两家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看起来亲如一家人。等用了饭食,林如海带着薛蟠出去散步,才跟薛蟠道;“觉得今天给你引荐的茅山书院的先生怎么样。"

  薛蟠道;“学生不敢妄自断言,茅山书院是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盛名之下,必有其厉害之处。”

  林如海点了点头,道;“我和茅山书院的李兄是同乡,临走时我问了他茅山书院的招生情况。他也跟我说了,茅山书院每年秋天招生,且李兄有个推荐的名额,我今天问他要了来。茅山离扬州又不远,是最好的选择了。我知道你天资聪慧,没去书院,考上进士也不是问题。但你要晓得,同窗的情谊非同一般。你若是想围观,想四通八达,就要有人扶持。如今你舅舅京营节度使,但毕竟是武将,对你的照顾有限。你必须要有几个同龄的官场上的朋友,所以,进书院学习才是最好的选择。”

  薛蟠想了想道;“老师,你的苦心我知道。只是我今年十二岁,而且今年秋就有乡试,若是错过了就要等三年。我想今年先将乡试过了,不管名次怎样,若是过了,就有了会试的资格。等我过了乡试,再将家里生意整理一番,刚好明年求,才好上书院读书。”

  林如海道;“我也正是考虑如此。如今,薛家只有你一人,你们家又有那么大的生意,确实是难办。”

  薛蟠道;“不知道茅山书院能不能通融一下,我想每年有三个月的假期。”

  林如海问道;“这是为何?”

  薛蟠道;“这三个月,我可以巡视商铺,确保家里的生意不荒废了。”

  林如海想了想,才道;“我帮你想想办法,在招人通融看看。只是,你也要知道,进了书院,要足够优秀。一些违反学院规则的事情,千万不要轻易触碰。否则坠了书院的名声,连我也报不了你。”

  薛蟠连连称是。

  而这边,林黛玉正在逗弄弟弟,薛夫人和贾敏正在话着家常。

  薛夫人道;“看到姐姐如今儿女双全了,我也放心了。哎,可怜我这对儿女,他父亲不争气,早早去了,只能跟着我吃苦。”

  贾敏忙安慰她,道;“薛哥儿如此能干,我若是得了这样的儿子,睡着了都能笑醒,还愁什么啊。”

  薛夫人叹了口气,道;“你侄子我不担心,我只担心宝钗。你也知道,宝钗转眼就十岁了,我又是个不中用的,扬州城里,连个熟人都没有。宝钗这么大了,除了姐姐家,连个出门的机会都没有。要不是姐姐带着她今天认识几个人,只怕还没人知道我有这么个女儿,我现在愁着她以后怎么办。”

  贾敏听了岂会不明白,再看宝钗,这么好的一个孩子,若是被家里拖累了,耽误了,也是可惜。再者,她素来赞赏宝钗,行事有度,知书达理,很是爱惜。于是对着薛夫人道;“若是妹妹不嫌弃,往后我带她出去转转,不求别的,只求渐渐世面,扩充下眼界。”

  薛夫人喜道;“那多谢姐姐了。”

  薛宝钗此时正站在不远处,陪着黛玉照顾这林家的独苗。所以,薛夫人和贾敏的谈话,她听得一清二楚。

  林家对于这个老来得子疼爱异常,还没出生就起好了名字,男孩就叫林景玉。林黛玉也是非常喜欢这个弟弟的,每天醒来第一眼就是要看看弟弟。没事就喜欢逗弄弟弟玩。晚上在婆子的再三催促下,林黛玉才恋恋不舍的和薛宝钗回了自己的房间。

  因着林家和薛家亲近,薛宝钗常在林黛玉家小住,和林黛玉同吃同睡,两人无话不谈。林黛玉今天太过兴奋,有点累,上床就睡着了。反而平时好眠的薛宝钗,此刻却辗转反侧睡不着。

  以前的薛宝钗,结识的的要。都是些商贾之户,虽然家里小富,但难掩一股子商人怯弱气味。薛家主还在时,人脉广,结识了一些官家。顺带着薛夫人就带着薛宝钗认识了这些人的夫人,但攀上薛家主的,无非都是为了钱,是些没钱又没势的小官,身上也是一副穷酸势力样。

  从结识林家开始,薛宝钗就知道真正的书香世家、公侯之家是什么样子。虽然林家人衣服首饰都很简朴,但难掩大家气派。特别是今天对薛宝钗的刺激更大,那些珠光宝气的妇人,那浑身气派,高高在上的姿态,让人心生羡慕。

  也是那一刻薛宝钗瞬间明白了,她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她羡慕林黛玉,有这么好的家世,以后东床是不用愁的。而她则是个商家女,除了哥哥以后给挣点面子,什么都没有。想要进入那些高门大户,几乎是不可能,除非给人做妾或是进宫。

  薛宝钗有些悲伤,但眼底闪现的坚毅却不容忽视。慢慢将这些心思藏在心底,薛宝钗才沉沉睡去。但是,自此以后,薛宝钗做事情更加周到了,也更喜欢在林家待着。贾敏经常带着两姐妹去别的府上走动走动,薛宝钗摸样好,看那身气派和礼仪,必是得到过宫里教养嬷嬷的指点。而且这个年龄又合适,刚好可以议亲,又是贾敏带出来的。于是薛宝钗每次都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总会被别人拉着问东问西。薛宝钗有意掩饰,只说自己是金陵薛家的嫡女。还有个正在准备乡试的哥哥。只是问的人虽多,却没人上薛家提亲。这是后话。

  一晃就到了乡试的时候了,薛夫人担心得不行,毕竟考试时间是三天,这三天时间被封闭在贡院院里,对人的身体也是很大的考验。听说很考生,过了三天,虚弱得都走不了路。

  薛蟠倒是不担心,他自四岁学武,从未间断。有一身内功护体,别说三天,就是十天半个月也不是问题。除了衣物,李嬷嬷给薛蟠准备了许多高糖分的点心,里面甚至还有奶酪。薛蟠觉得,等他考完了,应该再创办一个糕点店。

  薛宝钗听了他的话,只得无语了。他哥哥,现在脑袋里只剩下赚钱了。

  一切准备就绪,考试的前一天,贾敏和薛夫人带还着全家又去庙里求了菩萨,只愿薛蟠首次就考中。

  薛蟠对自己还是很有把握的,叫他吟诗作对,他或许不会。但是八股文什么的,有规律可寻,而且自己本身见识广,缺乏的只是文笔而已。但是中规中矩混个及格,应该没问题。

  三天的乡试,单独坐在三米宽的房间里,吃喝拉撒一个就那么小一块地方,气味可想而知。虽然已经秋天了,但是气温还是很高,幸亏带的是糕点,否则早就变味了。这些都是次要的,对薛蟠更为折磨的是蚊虫,等三天考完了,薛蟠人精神还好,只是全身被蚊虫咬的红疹子痒得厉害,让他难受死了。

  一出贡院大门,就见薛夫人等在贡院对面的酒楼里,薛家的仆人一拥而上将薛蟠扶进酒楼。薛夫人早为他准备了吃食,都是精细养胃的糜粥。薛蟠连喝了两大碗,才觉得人舒服多了。

  这是薛夫人忙问靠得怎么样,薛蟠回答得很谨慎,道;“没什么感觉,等榜单出来再说。”

  考完试后,薛蟠又马不停蹄的巡视自己的商铺,将“潇湘馆”的业务拓展到了京城。经历过前世的各种考试,等成绩的日子,薛蟠并不觉得时间难捱。

  不过尽管如此,放榜的那天,薛蟠还是很紧张。坐在家里来回走动,很是煎熬。还好薛家的奴仆早早去守榜,第一时间奔跑着回来道;“中了,中了,大少爷中了举人了。”

  薛蟠一听,终于放下心来,呵呵笑道;“我就说吗,怎么可能不中。”

  薛夫人拉着那奴仆再三确认无误后,就让家里早准备好的鞭炮拿出去放了,又请了戏班子在家门口搭上戏台,免费给众人唱三天的大戏。

  且不说那几日薛蟠如何得以,薛夫人如何欣慰,自此以后,薛蟠也是举人出生,再也不是一介白丁了。

  当天,薛夫人就让人到林家送了喜报,第二日又带了厚礼,全家去林府拜谢。

  去了林府,拜谢了林如海,林如海又告诫了他一番,只因为薛蟠这次虽然中了举人,但名次靠后。薛蟠自己不当回事,大有大学时期的“及格万岁”的心理。但是林如海不这么想,让他要好好学习,若是会试名次不行,可能会得不到好职位。

  薛蟠俯首表示知晓了,林如海才放过他。还告诫他,不能中了举人就骄傲自满,要知道这世界上能人多的是,听说今年还有一个八岁的神通中了举人。

  老师的教诲,薛蟠都虚心认真的听着。等林如海讲完了,薛蟠才表示想去探视贾敏,其实真正的心思是想去看林黛玉。

  他去年一年都忙着乡试,又有家里的生意要照看,根本没时间想着林妹妹。如今尘埃落定了,人瞬间轻松下来,就开始想着林妹妹了。

  然等他去了后院,只看到贾敏,看着侧室隔着帘子,里面传来薛宝钗和黛玉的声音,瞬间就悟了。心里只想大哭,想到古代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如今想像小时候那样见林黛玉,只怕比登天还难。

  虽然心里有些遗憾,只是也没办法子的事,如今看来,还是薛宝钗说得对。想要讨好林妹妹,必须先讨好薛宝钗,然后,曲线救国。

  且不说日后薛蟠如何贿赂薛宝钗,如何天天让薛宝钗给自己送信。虽然不能见林黛玉,但没个几天就会送一封信过去,以表熟稔和关心。薛蟠写的都是自己的近况和周边发生好玩是事情,还会经常给林黛玉买小玩意,不在于价钱,在于东西的精巧。

  礼尚往来,林黛玉偶尔会给薛蟠回信,只写自己弟弟的一些趣事。虽然两人每次都隔着帘子相见,但并不觉得生疏,反而心灵上更加了解对方。

  隔年秋,薛蟠就去了茅山书院。林如海中间帮忙,让书院通融了,允许他每三个月放一个月的假,回来料理家务。


  (https://www.tywx.com/ty147777/863796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