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红楼之穿越成薛蟠 > 第12章 林如海为难薛蟠

第12章 林如海为难薛蟠


  薛家得了消息,知道林如海已经有些意动了,不敢耽误,第二天,薛家主带着厚礼和薛蟠早早的去了林家。

  林如海仍是在前厅接待他们,含笑着父子俩请入厅内,看茶入座后,薛家柱和林如海客套了一番,然后才对着林如海,说道;“犬子顽劣,还请林大人多多包涵。”林如海笑着夸赞薛蟠,说薛蟠伶俐懂事。

  两人又客气了几句,才回到正事上。林如海将薛潘莹带入书房,书房里摆满了书,唯有一张桌子非常干净,只放着写字用的宣纸。

  林如海让薛蟠坐在桌前,薛蟠紧张的看着林如海。要说薛蟠转世至今,谁都不怕,唯一对着林如海有些紧张。若要问其原因,薛蟠自我分析了一下,可以分为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前世看了很多后世学对林如海的评价,都说听林如海这个人很不简单。不然也不会在巡盐御史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几年,虽然最后还是死在这个位子上。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薛蟠特别想娶林黛玉,见着林如海,就好像是在对着自己未来的岳父,打心底想讨好岳父林如海。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知晓了林如海的事迹,对他深深的佩服。设身处地来讲,若是自己处在林如海这个位置,他觉得自己做不到林如海那样。

  薛蟠坐在书桌前,腰杆挺得笔直,不敢稍有懈怠,样子非常乖巧。林如海看着他那紧张的样子,拍了拍薛蟠的肩膀,说道;“不必紧张。”

  说完就拿出一张白纸放在薛蟠面前,继续道;“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

  薛帆一听,眼睛一下子直了,这出的什么题啊?

  然后细细分析一下,又不得不佩服林如海这个人的聪慧。首先,林如海考的是文章。俗话说;“见文章而知其人。”

  一篇文章能看得到一个人的三观和修养,一只井底的青蛙,怎么会看写得出天空的宽阔。一个拘泥于书本上的人,又怎么会写得出人间疾苦。一个没有内涵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多是华丽空洞。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有多大的人,见识有多开阔的人,提笔写下来,立马见真章。

  第二个,没有题目。然一个人,对着自己考官,最想写的是什么。就像是在职场面试,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当然是自己的优点。

  若是一个小孩子,他觉得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也许是听父母的话,那就是他的优点。一个秀才,他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好,那就是优点。一位权臣,他觉得自己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这就是他的优点。一个人自我感觉的优点,其实表达的是内心深处的追求,这样,看文章的人就知道对方未来的追求是什么。

  像林如海这么聪明而又见识广的人,你又不能随便弄一篇文章去糊弄他。薛蟠想了想,觉得自己要博得林如海的好感,就不能走寻常路。

  于是提笔就写道;“论怎么成为一个好人。”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好人难为。你要想在这世界上行处处逢源,光有一颗善心是不行的。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厚黑学和中庸学说。

  薛蟠用了一篇文章阐述了厚黑和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因为这两门学说,不仅仅是用在为人处世上,更重要的是用在官场上。

  等薛蟠写完了,林如海拿起来看了一遍后,眼神就变了。

  而薛蟠也是在那一瞬间惊悚了,他知道自己露馅了。

  薛蟠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去分析,而如今,他这个身体才八岁。一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写出这么老道的文章。那么。林如海会怀疑,若不是薛蟠写的,那么必是别人的作品。这样作弊,比考试不及格还要让人看不起。

  薛蟠赶紧道;“我自幼和父亲一起行商,商人最是重利,我见过许多人为了利益而丧尽天良,也听过许多故事,因此,有了许多感叹,才写了这篇文章。若是林大人不信,可以随便提问。”

  薛蟠紧张,却忘记了一件事,古代的人大多早熟。因为他们差不多十三四岁就要为生活奔波,□□岁有这般了悟,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只能说明这个孩子很早熟而已。

  林如海看完后抚掌大笑,说道;“孺子可教。你若为官,虽不能成为一代权臣,自保完全够了。”

  薛蟠一听,知道已经过关了,松了口气,立马站起来上前拱手道;“学生拜见老师。”

  林如海将他扶了起来,笑而不语。随后,带着薛蟠出了门,见外面焦急等待的薛家主道;“恭喜薛兄,你有此子,日后门庭兴旺不必愁了!。”

  薛家主一听林如海的赞叹,再观察两人的神色,想来考试是已经过了。忙上前问道;“林兄,何时行拜师理礼呀!”

  林如海笑道;“不急,那还要麻烦薛兄,选个好日子。”

  薛家主忙大笑着称是,道;“对,对,一定要选个好日子,哈哈哈。”

  因为薛家主知道,对这拜师礼越是重视,表明林如海越是看重自己儿子。薛家主当然高兴啊。

  且不说,薛家主高高兴兴的回家,然后大张旗鼓的找先生算命,要选个良辰吉日。要不是林如海素来低调,薛家主还想办个流水宴,好好庆祝一番。

  薛家主一直都知道自己儿子厉害,奈何薛蟠在旁人面前太低调了,没听到别人半句真心赞赏。薛家主其实也挺没底气的,如今薛蟠得到了林如海的认可,他心才落到实处。这个儿子确实很出众。

  薛家主想着早早办了拜师礼,好安心,算命先生一算,刚好这个月的十七就是好日子。推算算下来,到今只有七天的时间。薛家主赶紧去和林如好商量,林如海自是没有异议。

  薛家主高兴得让薛夫人准备拜师礼,又让人给全家制备了身行头,越华丽越好,想着拜师礼时候穿。同薛家主相比,薛蟠却异常冷静,问道;“父亲,若是我拜了林大人为师,只怕要在姑苏住上一段时间,你可想着怎么安排。”

  薛家主问薛蟠有何想法。

  薛蟠当即笑道;“父亲,要不你借我些银子,我在姑苏做些生意。”

  薛家主摇摇头道;“你如今是要好好念书,这些生意经你还是不要管了。人要知足,别贪多嚼不烂,反而一事无成。”

  薛蟠见求薛家主不成,也不再说二话,转眼找了薛夫人,撒娇耍赖的要了五万两银子。

  在薛家主忙着筹备薛蟠拜师礼时,薛蟠却拉着小林子往姑苏的乡下到处转。终于看中了一片湖泊,花大价钱给买了下来。又派人到附近收购活河蚌,准备在这片湖里养淡水珍珠。

  前世,薛蟠曾来这片地带考察过,那时,苏州,也就是如今的姑苏,有很多淡水珍珠养殖场。薛蟠对什么都好奇,当时就问了怎么养殖淡水珍珠,没想到现在可以用到。

  薛蟠又问薛夫人要了三个家生子,只说要他们去办紧要的事,别的不要求,只要他们可靠就行。自从买了湖泊准备养殖淡水珍珠后,薛蟠就开始忙碌了起来,经常是早出晚归,薛家主有时候都逮不住他的人。

  还好薛蟠是分得清缓急轻重的,拜师礼的那一天,乖乖在家,和薛家夫妇及妹妹一清早就去了林家,在林如海和薛家朋友的见证下,行了拜师礼,成了林如海的关门弟子。

  等给林如海敬了茶,林如海说了一些训戒,礼成了后,再给众位伯伯见礼后,薛蟠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内眷那边,一口一声喊着贾敏‘师母’,还抱着林黛玉喊‘师妹’,又亲又抱的,看得薛宝钗很想翻白眼。只是为了她淑女端庄形象,忍着了。

  自从行了拜师礼,薛蟠就每天上午去林家,规规矩矩的跟在林如海身边,跟着林如海学习。林如海如今守孝,也没什么事,很认真的教导着薛蟠。每天规定薛蟠看多少书,每周要写一篇策论。

  还好薛蟠之前已经将养殖场的事安排妥当,如今只闲暇的时候过去看看,然后指点仆人总么养殖。

  养殖淡水珍珠是个周期很长的事情,人工植入河蚌的生长组织,让它产生排异反应后,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收获珍珠。

  因为薛蟠要在姑苏跟着林如海学习,薛夫人不舍得离开儿子,带着薛宝钗也在姑苏住下了,而薛家主则返回了金陵。

  薛家主为了做生意,经常在外面跑。而自从薛蟠在四岁时意识到这里是红楼世界,想到薛家主会早逝,为了预防这事情发生,他就缠着薛夫人为薛家主请了许多武功高强的人当护院,保护薛家主。这其中就有薛蟠那武功了得的师父,这次也跟着薛家主一起会金陵了,所以并不担心薛家主会遇到危险。

  这日,薛蟠还没下学,正听着林如海点评他写的策论。突然看见小林子匆匆跑过来,急急地道;“大少爷,你快回去,家里好像出了大事,夫人已经晕倒了,大小姐急得直哭,让你快点回去。”

  薛蟠心中一咯噔,有不好的预感。当即不敢耽误,向林如海行了礼,转身就跑。

  林如海一看,忙支使仆人去薛家看看,若是出了乱子,林家也好帮衬一二。

  薛蟠赶回家,送信的站在门口,就等着薛蟠拿主意。

  一见薛蟠,那送信的仆人就道;“大少爷,前天早晨老爷走在路上,突然往地上一到,就这么去了,你和夫人快些回金陵拿主意吧。”

  薛蟠因为害怕薛家主早逝,不仅给薛家主请了护卫防止意外,还每年让薛家主看大夫。大夫给薛家主把脉,只说薛家主脉律不争气,但好在有力,不必担心。如今细想一下,只怕是薛家主有心脏病,才会突然死亡。这心脏病,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也防不胜防,而在古代,根本就没得治。

  薛蟠来不及处理这些,他先去看薛夫人。此时,薛夫人躺在床上,薛宝钗一边抹眼泪一边照顾薛夫人,正用冷帕子擦薛夫人的额头。

  薛蟠走过去,喊了两声“娘”,薛夫人这才悠悠转醒,见了薛蟠,又悲伤大哭起来;“我的儿啊,你老子就这么没了,以后我们孤儿寡母的怎么办啊。”

  薛蟠见薛夫人已无大碍,一边吩咐人准备立刻回金陵,一边让人去林如海家帮自己辞行。薛蟠不敢当误,当天就雇了马车,带着母亲和妹妹,快马加鞭的前往金陵。

  自此和林如海一别就是两年多。


  (https://www.tywx.com/ty147777/863314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