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燕云台 > 24.狼虎丛中(三)

24.狼虎丛中(三)


  韩德让默然,他何曾不知呢。玉田韩家,本是幽州大族,亲戚故友无数,世代生活在这幽燕之地。自唐末变乱以来,五代十年,百年间华夏旧土,征战连年,四分五裂,杀伐不断。人命如蝼蚁,朝生不知暮死。而韩家亦是在这种变乱中,举族被灭,只余韩知古一个六岁小童,被掳为奴,独自北上,直至成为今日的辽国韩氏家族。

  韩匡嗣喃喃地道:“父亲曾经跟我说起过小时候的事,韩氏是大族,家里宅院连着宅院,亲戚连着亲戚……最后,他只能记住那句话,活下去,不管怎么样,也要活下去。他也曾经逃过,可是,那时候连逃都没有地方逃,南边、南边只有更乱,藩镇割据,处处是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即使我们逃去南边,也迟早成为道旁白骨。再说,就算我韩家能逃,这幽云故土百万汉人,又能逃到哪儿去?”

  韩德让默然,韩氏家族原出自蓟州玉田,祖上于唐代曾任官职。但自唐末到五代,因契丹人多次南下侵略,他的祖父韩知古六岁时便被述律太后的哥哥述律欲稳掳去为奴,后来成了述律太后的陪嫁,入了耶律部。韩知古被掳时虽然年幼,但与族人同掳,习得汉学。又因是述律太后的陪嫁之臣,因此参与中枢之事。建议阿保机立汉人和契丹人分治的国策,并且以汉人所用的贡献为根据,一步步为汉人争取更多的权益。辽国初年对汉人的政策方针,多出自于他的手。韩知古生十一子,韩匡嗣是第三子,他自幼聪明伶俐,一次被述律太后看到,喜欢这小男孩天真可人,便让韩知古常带进自己帐中逗着玩儿。述律太后征战多年,身体多疾,韩匡嗣稍大便学得一身好医术,更得述律太后倚重于他,甚至“视之犹子”,将自己的宫殿长宁宫宿卫之职交与他,封为右骁卫将军。

  韩匡嗣又生九子,家族如今亦已经人丁繁衍至数十人,外人看来,亦已经算得一个不错的家族。谁又能够想到,这个家族是在遭遇灭顶之灾,只余一个孩子的情况后,而艰难挣扎,重新崛起而生生不息的。

  韩知古六岁为奴,韩匡嗣八岁为小侍童,韩德让十岁时,抱起了皇子耶律贤。

  当世界面临倒塌的时候,是放弃,还是努力让自己活下去,并且在最坏的条件下,求得最好的结果呢?

  韩匡嗣忽然问他:“德让,我问你,什么是汉,什么是狄?”

  韩德让自然是知道的,从小,他就学过,当下答:“汉人入狄则从狄之,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韩匡嗣缓缓点头:“我们也曾经反抗过,无数人流血牺牲,却最终抵挡不住沦为异族之奴的结果,韩氏家族付出的代价就是家族之灭,上百条的人命的死亡……”

  韩德让跪下哽咽:“父亲!”

  韩匡嗣长叹:“从唐朝末年契丹人南下,再到石敬塘献幽云十六州,我们这些世代居住的百姓,失去了应该保护我们的军队,锄地的农夫就算拿起武器也保不住自己的家园。如果反抗换来的只有死亡而没有他途,那么我们要想存活下去,就只能找另一条路。如果我们不能推翻这个世界,那么水滴石穿地改变这个世界,也是一种途径。”

  韩德让轻声道:“我记得父亲以前给我念过长乐老冯道的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韩匡嗣喃喃:“‘狼虎丛中也立身,狼虎丛中也立身。’韩家,便是要从狼虎丛中立身,而改变狼虎之性,驯化狼虎,与狼虎共存。我和你的祖父从述律太后的帐下奴开始,慢慢影响他们,经历了述律太后、太宗皇帝、世宗皇帝三代,我们差一点就成功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契丹旧部的反扑来得这么快,结果功败垂成,雄图大业成空。为了保全实力,这些年来他只能忍辱偷生,以医术获得当今皇帝的信任,缓缓图之。可没有想到,他一忍再忍,如今终于到无可再忍……

  韩匡嗣站起来,拍了拍韩德让的肩膀:“德让,当年我对你大哥疏于管教,他虽武艺上佳,却资质愚钝,难以托付大事。为父从小将你带在身边细心教导,你兄弟之中,只有你最有才华,也最是聪明坚忍。更难得的是皇子贤也对你信赖有加,这是我们韩家的机缘,也是你的莫大机缘,你千万要珍惜。韩家和北地汉民的未来,为父都交托给你。”

  韩德让已经感觉到了什么,颤声问道:“父亲,您要做什么!”

  韩匡嗣咬牙道:“我知道他是个昏庸之君,没想到他竟然丧心病狂至此,为了治疗他的隐疾,竟不惜听信女巫,以活人心胆入药。哼、哼,他能取何人的心胆,不过是取我幽燕汉人的心胆罢了!生死关头,迟一日,便有更多人受害,我已经不能再等了,必要的时候,便要动手,要么牺牲我、要么除去他!”说到这里,韩匡嗣眼中杀机一闪。

  韩德让大惊跪下,求道:“父亲!切切不可如此。韩家和大辽都需要您,要除去那昏君,我和皇子贤自会设法,您千万不要冲动牺牲了自己。要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若韩家出事,皇子贤的助力就更少了,祖父和父亲所期盼的目标,就更难了。”

  韩匡嗣却根本没有听进韩德让说的任何话,拍了拍儿子的肩头,把一枚令符交到他的手中:“放心,我不会莽撞的。只是我死不足惜,你却一定要努力活着,韩家数代的理想,及治下封地更多百姓的未来,将来都要你承担。这枚令符,可调动韩家头下属地的力量。真到不可挽回的时候,能带走多少人,就带走多少人吧。”

  韩德让捧着令符,如同火烧一样滚烫,但他知道父亲为人看似和气,实则极为刚毅,只能哽咽应道:“是。”

  韩匡嗣凝视着儿子,十几年前,他把小皇子交到他的手中,而今,他又把这枚令符交到他的手中。他有九个儿子,只活下来五个。这是他最喜欢也最倚重的儿子,然而却也是他从小到大一直亏欠了最多的儿子。

  他承担的,不止是整个韩氏家族,还有韩氏家族这些年的部属、封地所治百姓。他不仅是要面对死亡,更有可能活得比死更痛苦更难。甚至终其一生,也会像自己和父亲韩知古一样,看到了希望又破灭,接近了理想又毁掉。

  韩匡嗣长叹一声,挥了挥手:“你出去吧。”

  韩徳让伏地哽咽,但过了许久,仍然不见韩匡嗣出声,知道父亲心性坚忍,他既决心已下,这语言劝阻,只怕是毫无作用。只得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拭去眼泪,低头退出。

  此时天色漆黑,他虽然眼睛红肿,却也是无人看到,只匆匆回了自己营帐,令站在帐外的侍从不必跟进,自己独自躺在帐中,一夜辗转,不能入睡。

  直到快天亮时他才朦胧睡着,这一日早上便起得晚了,他正起床时,便听得外面喧哗,就问:“什么事?”

  侍从信宁忙掀帘进来,说:“公子,燕燕姑娘来了。”

  韩德让一怔,还没反应过来,便见燕燕已经随着信宁一起进来,叫道:“德让哥哥,我们今天还是出去打猎吧,我原谅你了。”

  韩德让见状连忙将外衣披上,他这一宿未眠,本就头疼欲裂,心中伤痛交加又强自压抑,此时见了燕燕闯入,一股怒气实是抑止不住,喝道:“出去,你也是个大姑娘了,怎么还这么不知道避忌。”

  燕燕昨晚与韩德让不欢而散,内心本是打定主意再也不理韩德让了。然而与乌骨里闹腾了半晌之后睡下来,那一肚子的气早就散了。一大早起来,看着乌骨里换新衣,配首饰,又在镜子前打扮半天才欢欢喜喜地出去,知道她肯定是去会心上人了,心里又羡又嫉。等乌骨里出去了,帐子里只剩下她一个人,顿时觉得自己孤孤单单,冷冷清清,再赌气下去也没意思起来。

  于是就对自己说了一顿“燕燕是个好姑娘,燕燕不跟他一般见识,燕燕原谅他了”等自我安慰的话,兴冲冲又去找韩德让了。春天这么好,草原这么美,为了一点小小赌气就自己一个人生闷气,太划不来了。

  谁知恰好韩德让一夜未眠,如此刚好撞到他衣衫不整的样子。她只是一时忘形,冲了进来,不曾想到这件事。一时之间本有些害羞,但被韩德让责备之后反而发了脾气:“有什么关系,摔跤的时候还不都打着赤膊,偏你像个汉家姑娘一样扭扭捏捏。”

  韩德让本就心情不好,见燕燕还在胡搅蛮缠,便厉声道:“信宁,把她带出去。”

  信宁回醒过来,忙陪笑拉着燕燕:“燕燕小姐,您看,我们公子还没更衣呢,您还是先出去吧。”

  燕燕又羞又恼,一跺脚怒道:“哼,谁要理你了,我再也不理你了!”说着一顿足,便走了。

  韩德让待要追上去问她为何一大早来找自己,但此时只得先行整装,便见韩匡嗣已经走了进来。

  韩匡嗣已经看到燕燕兴冲冲进来又气冲冲出去,便知原委,当下进了韩德让的营帐,问道:“德让,出了什么事?”

  韩德让一惊,忙站起来道:“没什么,是燕燕又淘气了。”

  韩匡嗣看了韩德让一眼,明显看到他一夜未睡的样子,摆手示意信宁出去,才转向韩德让道:“一大早就发这么大脾气?德让,我看不是她淘气,是你在迁怒于她。”

  韩德让被父亲一言说中,想到他要面对的事,不由心中一痛,低下头来,低声叫道:“父亲——”

  韩匡嗣却不为所动,只冷冷地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德让,一点事情,就让你一夜不眠,喜怒形于色而不能自制吗?”

  韩德让一夜情绪无处发泄,见了父亲的质问,悲愤交加,不由爆发出来:“父亲,您明明知道的,这不是一点事情,这是、这是……”

  韩匡嗣冷冷地道:“这是什么?”

  韩德让顿住:“我、我……”

  韩匡嗣看着韩德让,缓缓地说:“纵然是天塌地陷,你也要神色如常,不要说不亲近的人,就算是你最亲近的人,也不能看出你的喜怒哀乐来。”

  韩德让心头颤抖,父亲这一生,是经历了多少生死劫难,才能够在昨夜说出那样一番惊天动地的话之后,又能够在一夜过去,恍若无事般说出这么一番看似无情冰冷的话来。

  而今以后,他也要做到天崩地裂而不变色,也要做到至亲之人,也看不出喜怒哀乐来吗?想到这里,韩德让咬了咬牙,应了下来:“是,父亲。”

  韩匡嗣闭了闭眼,冷漠地道:“明扆大王虽然比你小,但在这一点上,却比你强。”

  韩德让俯首:“是,孩儿懂了。”

  韩匡嗣指了指外面,道:“去把燕燕追回来吧,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韩德让低头应是,忙追了出去。却是追到萧思温处,发现燕燕并没有回来,当下诧异,便要再去寻找。萧思温却叫住了他,道:“让胡辇去找燕燕吧。”这边令手下出去,然后才缓缓道:“我欲今日与明扆大王一见,还望韩郎君安排。”

  韩德让一惊,在他经历昨夜父子对话之后,一直心神不宁,此时听得萧思温之言,更是诧异,不由地看了萧思温一眼,但见对方表情严肃,心中一凌。

  此前虽经韩匡嗣游说,萧思温的确有对耶律贤表示过一定倾向,但本来的计划中,是韩匡嗣安排萧思温在春捺钵与耶律贤见上一面详谈。但是在韩匡嗣还未安排之前,萧思温此番主动约见,难道……有什么事情,左右了萧思温加速倾向耶律贤的速度?

  韩德让虽然心如电转,但最终没有表现出来,脸色依旧恭敬如常,行礼道:“是。”他毕竟是小辈,萧思温提出这个建议,他只能从中转达听令便是。

  当下离了萧家营帐,忙去见了韩匡嗣说了此事,韩匡嗣听了这件事,便与韩德让一起去见了耶律贤,约定午后于萧思温营帐相见。

  一则,穆宗那个时间正在午睡;二则,许多参加春捺钵的人,正好是上午出去打猎到晚上才归,午后却是营地人最少的时候。

  当下,过了正午之后,韩德让便陪着假扮侍从的耶律贤策马缓驰,来到萧思温营帐前,却见胡辇已经在帐外相候,当即迎了两人入内。


  (https://www.tywx.com/ty146467/782375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