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全家都成了大佬(科举) > 第26章 产业链

第26章 产业链


宋木匠把宋云棠叫到老两口的屋子,问,

        “大郎,这个卤味的生计你是怎么想的?”

        宋云棠微微一笑,这些日子他一边开着私塾,一边也在琢磨发家致富的法子。

        现阶段他准备围绕着鸭子展开,从养鸭到加工鸭制品,再到售卖出去这一条产业链都大有可为。

        养鸭卖卤鸭。

        这是前期计划。

        在鸭子还未长成之前,从十里八乡收购鸭子制成卤味售卖。

        到了后期,鸭绒囤积的足够多了则可以发展鸭绒事业。

        从火炕的尴尬上宋云棠也看出来了,他们这不南不北又没南方那么温暖的地界,火炕不适用可保暖之物却是急缺的。

        他完全可以把羽绒服给苏出来。

        棉袄有棉袄的好处,羽绒服也有羽绒服的优点。

        其实做羽绒服用鹅绒比较好,因为鹅吃青草比较多,鹅绒的味道偏青草味,很轻很好去除,用鸭绒做成的羽绒服还要经过一段比较复杂的除味的工序。

        但鹅养起来比较麻烦,它对草料的需求比较大,不像他们这地方水多,除了林水这一条大河基本上没干涸过,其他小溪小河也没少过。

        宋木匠的大哥、宋云棠应该叫一声大爷爷的家里就有一个大池塘,他们在池塘里养了鱼、种了莲藕。

        两家的关系很不错,到时完全可以将鸭子赶到池塘、还有林水河那大片的水洼草滩上去,够它们吃了。

        后期等养鸭规模起来了,就可以指点母亲研究鸭饲料。

        同时养鸭子的话,宋云棠还有一个想法:稻田养鸭。

        鹅的话就不行。

        鹅吃草,万一把稻苗给啃了,宋家乃至村人们得联合起来谴责他。

        哪怕可以发展出各种赚钱的副业,但根植于劳动人民心中的小农思想,让他们把粮食看得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一些经年的老人颇有居安思危的屯粮觉悟,对此宋云棠其实能够理解。

        毕竟这又不像后世,一个地方颗粒无收还可以从别的地方迅速的调粮过来,古代交通运输是一个大麻烦,基本上运一份粮食过去起码得准备六份粮食,这还是水运比较省事,更甚者会达到十换一的高度。

        古代官员劝课农桑那么积极,不正是因为粮食大过天吗?

        宋云棠可不敢去碰这个红线。

        其次鹅的养殖周期比鸭子长,鸭子只要四十五到六十五天就能够出栏,可鹅却长达七十到九十天,对于一个没什么积蓄的庄户人家来说,战线拉得太长、资金很难回笼的话就很危险,穷人的试错率是很低的。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点:技术问题。

        古代可不像现代的养殖场,可以随便调控温度,保证在育雏阶段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有经验丰富的兽医专家,一旦出问题随时到场给出解决办法……比较起来,养鸭子是最划算的。

        当然,这些考虑宋云棠暂时还没办法跟宋木匠细说,甚至连鸭绒都没提,他的重点简单的放在养鸭卖卤鸭这一条线上。

        “我跟母亲商量过了,这鸭子不像是鸡容易发鸡瘟,鸭子可以大片的养,每天早上把他们赶去大祖父家的池塘,晚上再赶回来,这期间咱们也可以跟大爷爷商量一下,往池塘里多放些小鱼小虾,比较省事。”

        宋云棠暗示可以给大爷爷家一些租金,毕竟分家都几十年了,感情再好的兄弟也都是两家人了。

        等到他们家养鸭效果了,各类鸭制品的原材料供不应求了,就可以把他们也拉进来养鸭子。

        “至于这门生计所赚的钱如何分润,我是这么打算的,其中五成并入公中,剩下的五成祖父母、我爹娘、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各占一份,至于四叔,他在镇上药铺当学徒,不会参与进来,他的吃喝花用都算公中,这私下的分成就不给了。”

        “剩下一成则是我和二娘等一众小辈的,我和四郎二娘他们正在琢磨如何人工孵鸭蛋,到时也会把母亲拉进来,她养鸡比较久,更有经验。”

        “祖父,这就是我的想法了,若有不足,咱们再商量商量。”

        宋木匠板起脸,很不满意,

        “这卤鸭的方子是你想出来的,你怎么可以才拿一成呢?还是跟二娘他们一起拿,我可是知道你这些日子拐着弯给他们发了不少钱,也太惯着他们了,他们常留家里,不像你出门在外,将来还要去考举人考进士,手头上如何能没一点积蓄?”

        这话他早就想说了。

        不过是帮大郎一点小忙,居然还缠着他们大哥要钱?

        若非这是大郎主动给的,他早就训斥这几个不成器的孙辈了,怎么能尽想着往他们大哥手里掏钱?

        真要计算的话,四郎五郎还有二娘三娘上私塾跟着大郎读书可一点钱都没给,简直太委屈他大孙子了。

        宋云棠早已习惯了宋木匠和宋王氏对原主的偏爱,只一笑道,

        “祖父,平时也是我花用公中的钱比较多,我是该为公中多做些贡献,五成的利润都归入了公中已然尽够了,推着板车去卖卤味也很辛苦,二叔三叔也不过能拿一成。”

        “做什么不辛苦,若没有你这方子,他们累死累活从年头忙到年尾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宋王氏却在这时插了一句嘴,颇为不高兴的道,“都说父母在不分家,他们赚了钱本就该交一半上来。”

        宋云棠梗住,有心想说二叔三叔真是您两位亲生的吗?

        但不能,还是得劝:

        “话不能这么说,咱们是一家人,得了这方子正该一家人力气都往一处使……”

        摆事实讲道理,费了半天口舌才终于让老两口按下了那股为自家大孙子心疼的劲儿,分成暂时就这么定了下来。

        后面看发展再调整。

        三人才开始商量安排活计了。

        “这养鸭就交给我们大房,母亲有养鸡的经验,想来养鸭也能很快上手。”

        宋木匠没什么疑义。

        “这卤鸭也不麻烦,只准备工作杀鸭子拔毛清洗比较麻烦,就主要由我和二娘这些小辈来。长辈们若有空闲就搭一搭手。”

        宋木匠连忙道,

        “我跟你祖母也一起帮忙。”

        最近没什么活计,之前接的那一套家具早打完了。

        宋云棠便也点头,

        “我们先去镇中试水,就由二叔和三叔他们去卖,等做熟了再按照二婶所说,去县里租个房子,让他们把二娘三娘带去帮忙煮卤味,二叔二婶就负责吆喝售卖,三叔三婶则留在镇上,镇上的人没县里那么有钱,他们还可以搭着卖一些素菜,像是卤豆干、卤毛豆这类。”

        宋木匠一眼看出他这么安排的意思,点头道,

        “你三叔两口子确实没有二房两口子那么机灵。”

        宋云棠干笑一声,这话他可不敢接,有非议长辈的嫌疑,只道,“七郎还小,怕夜间见不到母亲会哭。”

        “这倒也是,还是大郎你考虑得周全。”

        于是便定了下来。

        次日宋木匠宣布这事,宋家人全都点头答应了,没一个人就分成提出疑义,连要去县里卖卤鸭看着在分成上有点吃亏的二叔二婶都只有高兴的样子。

        宋云棠不由得感叹,祖父这大家长果然很有权威,不愧是能举家之力送原主去读书科举的人。

        宋王氏拿出公中的钱,带着宋田氏去买鸭子,其他人留在家里烧热水。

        宋家的男人则把原本的杂物间腾出来,开始砌土灶,以后鸭货就统一在这里加工了,用的也不是铁锅,而是陶锅。

        铁锅太贵,宋家也只有一口。

        所以不如另外多起几个灶台,宋云棠本意是分开卤制,再加上现在天气还有点热,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最好当天卤制当天卖出,宋家人却觉得这样更保密,厨房谁都能进去简直太不安全了,不利于他们保护方子。

        这样单独放一个屋子里,再挂上一把大锁,识趣的都不会进去了。

        土灶刚砌上还不能用。

        这会儿是上午,还没到开课的时候,宋云棠干脆在院子里教二娘他们配置卤味方子,怎么加加减减香料,酱油加多了颜色不好看没食欲,卤素菜如果用的不是卤肉的汁,就加点猪油进去云云。

        “一些香料在上阳县找不到,所以这方子简略了些,等我寻到了许是能再调整调整。”

        四郎眨巴着眼睛,撑着小下巴,很高兴地总结:

        “听大哥你的说法,想要好吃,加油加盐加糖准没错?”

        “也不能这么说。”宋云棠失笑,“咱家吃得俭省,祖母舍不得多放油盐,所以乍一多加些,就很好吃,等咱们吃习惯了,才能分辩出同样是香料用得足,有的人做得一般好吃,有的人做得特别好吃。”

        四郎似懂非懂的点头。

        二娘举手,“所以大哥你的意思是,这香料的用量还能再调整?”

        “没错,这是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但别人只告诉我要用到哪些香料,具体咱们应该加多少八角多少辣椒,这都要一次次尝试,直到试出最好吃的那一款,让人吃了还想吃,这样哪怕别人家也学了咱们做卤味也不怕。而等到咱家铺子开到别的地方去,这方子还要大调。”

        宋云棠带着他们展望未来,

        “不同地方的人口味不一样,就好比临江府的人喜欢的,不一定就是咱们上阳县的人喜欢的,所以要因地制宜,怎么因地制宜?我们初到一个地方,可以先去最受欢迎的酒楼吃一顿招牌菜,总结当地人更喜欢哪种,偏甜还是偏辣……”

        五郎拿着黑板很殷勤的记笔记,不会写的就空着,还不忘道,“大哥,我会记得让我娘问大家都喜欢什么口味的。”

        宋云棠点点头正欲夸两句,忽然看到一旁也在跟着听的三婶,见她目光专注地看着自己手上的香料,下意识问,

        “三婶也想学做卤味?”


  (https://www.tywx.com/ty14580376/4242144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