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全家都成了大佬(科举) > 第42章 风潮

第42章 风潮


“亲家来了,快请进来。”

        天才蒙蒙亮,宋德锯听到声音打开院门,让陆家的牛车进入院里。

        “这是你家要的豆干和豆渣。”

        陆大牛帮车把牛车上的货卸下。

        宋德锯连连道谢,又给他结了钱方才目送他离开。

        临江府属于中部地区,虽然更多种水稻,但也有种小麦的。

        比如宋家往年都会在十月的时候种上一季冬小麦,仅仅宋木匠一个怎么忙得过来?

        于是老两口商量了下,就从二哥那边再找了个媳妇子帮忙,把宋德锯换了回来。

        一家人忙着地里的活计还要维持作坊也是真累。

        却没一个抱怨的。

        能赚钱累点又怎么了?

        就连老三都不再嚷嚷着要去镇上当跑堂了。

        他现在跟着种冬小麦,至于批发的活计则交给了田桑枝,不过田桑枝还要养鸭子也是很忙,其他人有空都要搭把手。

        一开始他们还很担心这鸭子养太多是不要卖一些鸭苗出去会比较好?

        否则这食物怎么够?

        结果宋云棠去了几趟岳家,见到陆家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忽然反应过来,这豆渣可以当饲料喂鸭子。

        这世道豆渣也是好东西,可以喂牲口可以做成豆渣饼。

        豆渣饼能填肚子,但真不是多好吃的东西,陆家早些年穷困的时候拿来饱腹,等日子没那么苦了,那是看都不肯看一眼。

        就卖给有牲口的人家。

        但有牲口的人家不多,他们要的也不多,毕竟牲口无非是牛和羊,他们也能吃草,草多好不要钱。

        豆渣卖出去还是要点钱的。

        于是这剩下的豆渣就有点多,每回陆家都要腾出好几个劳动力,做成了豆渣饼,带去山里,卖给山上的人。

        麻烦的很。

        如今被宋家收去了小半,目测随着宋家鸭子越养越多后,这样的豆渣也要得越多,能给他们省不少事。

        于是两家都非常满意,宋云棠带着母亲捣鼓配置合适的鸭饲料。

        本来应该掺些玉米很不错,但他们这地方不种玉米,玉米从外面运过来就比较贵,都是当成一种主食给人吃的,自然不能这么奢侈拿来喂鸭子。

        索性宋云棠就往里面掺了些米糠和磨麦子筛出来的麸皮。

        先少少的喂一些,看鸭子的生长情况再慢慢的增多。

        再就是之前宋云棠找过五郎,告诉他,

        “家里的鸭子喜欢吃小鱼虾米,还有蚯蚓,你去问问你的小伙伴们,看他们愿不愿意寻摸一些,咱们宋家愿意收。”

        豆渣倒是方便易得,但论起营养物质还是不如小鱼蚯蚓这些。

        鸭子吃得好也能够尽快的出栏。

        而且宋云棠始终很担忧一件事:小鸭得病的情况。

        哪怕鸭子并没有鸡那么容易得病。

        但这个时代也没有那么多治疗方法和兽医,就只能尽量让鸭子吃得好、吃的有营养。

        毕竟他们家准备养的鸭子是真的很多。

        “大哥你放心,交给我好了,我保证肯定能让咱们家的鸭子吃饱。”

        当时五郎答应得很利落,而他也没有辜负宋云棠的期待,几乎是第二天就有小孩拿着装了蚯蚓的背篓来到宋家。

        宋云棠给他们称了斤两,算了铜板。

        原本那些小孩都是因为五郎才跑去挖蚯蚓的,没想到真能得到铜板,当下欢喜疯了,几乎天天给宋家送蚯蚓。

        消息传出去后,隔壁村也往这边送,宋云棠全都来者不拒。

        他一点都不担心,收的蚯蚓太多吃不完。

        这个还真不用担心,证明暖箱孵鸭子有用后,宋家一直在收鸭蛋,由田桑枝挑出其中的受精蛋,放入暖箱中孵化,一个暖箱放五十只蛋,不够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只要凑齐五十只就孵。

        剩下非受精蛋则被统一腌制成咸鸭蛋。

        一点也不浪费。

        所以宋云棠只担心蚯蚓不够。

        但很快这个问题就被二爷爷家解决了。

        他们眼见着宋家的鸭子越养越多,又见宋云棠全然没有停下收蚯蚓的意思,就断定这是一个不错的生计。

        只外面的蚯蚓能有多少,现在都是小孩再挖,也快给挖绝了。

        于是就开始养蚯蚓。

        这事也没什么经验,他们也不敢搞得太大,就是弄了几个木框,铺上一层麻布,往里面装上土,放一些烂菜叶子和菜根,再装进去挖来的蚯蚓。

        因为蚯蚓扯断一半还能活,他们为了蚯蚓尽快繁衍,还特地把它们扯成两节再放进去。

        宋云棠得知后挺佩服的。

        虽然他们养殖的方法很不科学,纯粹就是想当然,但经验本就是在一次次实验当中积累起来的。

        此时二爷爷家自然是不指望以此来谋生的,仅仅把这当成一条赚钱的路子而已,等到发现还挺赚钱的,肯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宋云棠就很看好。

        这样一来的话,他们家的鸭子不愁食物了,二爷爷家也能赚钱,双赢。

        就是现在养得还挺少,宋家还得继续敞开收。

        收的价格很便宜,但这世道能赚钱的路子本就不多,于是除了小孩,陆陆续续也有大人背着蚯蚓来卖。

        宋云棠便招了人帮忙做蚯蚓块——限于工艺和成本,没有打成粉。

        有了大量蚯蚓供应,第一批暖箱孵出来的鸭子长得飞快,赶在四十五天就能出栏了。

        宋家杀了这批鸭子,拆成零部件,按照不同价格放在县城的卤味店卖,别提多受欢迎了,有那条件差的买不起一只半只,这回也敢买一两只鸭脚回去吃了。

        而那条件好的,则更觉得不错。

        有些人就喜欢吃一些特定的部位,比如喜欢大口吃肉的,就可劲儿买鸭腿,有那偏爱鸭脚鸭翅膀的嚼劲儿,就顶着其他人不理解的眼神一直买,直接当成零食吃。

        还有人偏爱卤鸭舌。

        郭香儿刚把鸭舌的单子挂上去,立刻就有人冲过来包圆。

        说是他们家老爷最喜欢这一口,几天没吃到想得慌。

        还有那等大户人家的女眷,遣了丫鬟过来偷偷买了吃。

        尤爱鸭翅膀。

        那许多的小娘子一开始还矜持的拿筷子夹着吃,很快就察觉到了不便,一撸袖子直接拿手抓,尤其是放了许多辣椒的麻辣卤鸭翅、鸭锁骨,特别带劲。

        吃完后嘴巴都红了肿了,躲在闺中不敢出门,可要让她们别吃,哪里忍得住?

        因这吃相不太雅,她们只能偷偷背着长辈吃,让丫鬟帮忙放风,有人过来就大声咳嗽提醒,倒也从中得了别样的乐趣。

        一时外出踏青游玩的都少了。

        结果有一位娘子不太谨慎,最爱吃特辣的那种,所谓特辣就是在麻辣的锅里卤好的,还要郭娘子加上满满一勺辣椒油拌好。

        一连吃了半个月,吃得脸上长出了痘疮,家里人急坏了请了大夫方才知道这小姐丫鬟联合干出来的好事,当下直接禁了足,天天给那小娘子吃素菜喝清汤寡水,吃得那小娘子痛不欲生,连连作保以后不敢了。

        然而郭香儿没多久又看到那熟悉的丫鬟过来买特辣的卤鸭翅,只这一回她还要了凉茶。

        “听说郭娘子家里的凉茶最是正宗,驱热消暑,我要买十小包。”

        郭香儿摇头劝告,

        “这天渐渐冷了,吃这凉茶寒气入侵对女子不好。”

        丫鬟诧异的一笑,

        “郭娘子且放心,我家月月请平安脉呢。”

        郭香儿这才想起大户人家和他们不一样,不由得道,

        “是我多心了。”

        便把十小包凉茶递了过去。

        县城喜欢吃辣的人一开始其实不太多,吃多了容易上火,有那喜欢的也不敢放太多,但自从凉茶去火的效果传出去后,一些人倒是放开了。

        而且卤味中加了辣椒是真不一样,简直跟魔法似的,你把辣椒放少了他还不高兴,结果就有些人天天吃顿顿吃,还要当成零食吃,很容易把自己吃得上火了。

        郭香儿在客人问过一回后,便早早在店里备了凉茶包。

        原本已经有些滞销的凉茶居然又有了火热的架势。

        “郭娘子心善。”

        那丫鬟将东西一股脑装进食盒里,提着走了。

        不过似这家吃到脸上长了痘疮还不肯改的小娘子到底是少数,别说女子把自己的脸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就是那等混不吝的公子哥,也看重。

        但他们又舍不得不吃,于是配了凉茶不说,还请大夫帮忙调理,倒是两不误。

        当然,小娘子们暴露之事也不是没有后果的,有位夫人别出心裁想着你们不是喜欢吃卤味吗?那就好好想想,该如何把卤味也吃得优雅吃得最古板的老夫子也挑不出错来。

        否则就别想了。

        这话传出去,倒是在上阳县引起了一股风潮。

        不少娘子互相攀比,原本举办宴会是为了赏花,是为了交际,甚至是为了相亲,宴会上的菜品不过锦上添花,却由县令家的娘子牵头,弄成了正儿八经的飨食宴。

        由各家娘子带着自己精心烹制的食物,选出个高下来。

        这一比,比得是谁家娘子更心灵手巧。

        二比就是礼仪了。

        除了卤鸭部件,还有别的。

        一道更比一道难。

        宋云棠听到这个消息时,还有点愕然,因为飨食宴的食物除了各家娘子带去的,便是由县令家牵头寻了几家厨子准备的,唯独卤味一道是从宋家卤肉买的。

        这一场飨食宴让宋家的卤味出了大大的风头,也正式从平民食物变成大户人家也要端上桌的美味。

        谁家没吃过,跟小姐妹聊天的时候都搭不上话,还会迎来如你家这么穷了居然连卤味也吃不起的怜悯眼神。


  (https://www.tywx.com/ty14580376/4242143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