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全家都成了大佬(科举) > 第47章 草纸

第47章 草纸


“卖草纸喽,便宜了十倍的草纸,一包只要二十文。”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窝了一个冬天的上阳县人也陆陆续续走出家门,有那闲情逸致的还跑去郊外踏青。

        长亭边,一群身着儒衫的读书人正三三五五站在一起,或是高声畅谈,或是吟诗作画,陡然听到这叫卖声,有人感兴趣的招了招手,

        “你家草纸做得如何,快给我看看。”

        那小贩立刻上前几步,把自己挑的木箱打开,果然浅黄色的草纸二十张一包,整齐的摆放在一起,看得人颇为赏心悦目。

        所谓一包草纸并不是真的拿东西包起来,而是小贩把一张草纸裁成几个小指宽的长条,然后用这长条打横把二十张一围一捆,便视作一包。

        那读书人用手抽出一张,捻了捻边角,又摸了摸厚度,满意的点头,

        “不错,你们上林村这草纸可是做得越发好了,给我来三包。”

        那小贩也不否认自己其实是隔壁村的,毕竟草纸最先是从上林村中传出,他们有经验有人手把名声打出去了,才陆陆续续有别村的人学了去,大家都公认上林村出的草纸最正宗。

        一开始最好的草纸还能卖到五文一张,三文一张,慢慢的,越来越多村人学会了做纸,这抄纸的手艺也练得越发好了,价格却也降了下来,如今已经稳定在了一文一张。

        这一张可不小,拿去包装还要折一两道才好装进木箱里,读书人买了草纸回去或是练字或是打个草稿什么的,都要裁一裁才更方便。

        别说是读书人了,就是拿这草纸做其他用途的,也觉得特实惠。

        有些人手巧,便奋力做纸,想趁着这股东风多赚点钱,只要将来纸价别跌成烂泥,大概率除了田里的活计,是要以这做纸卖纸为生计了。

        有些人实在手笨,拼不过别人,只能另辟蹊径。

        比如这小贩,就属于能说会道但手笨的,自己做的纸太差,根本无法书写,索性就在上林村进纸挑到镇上、县城各地去卖。

        一包草纸卖出去,也能赚个三四文,真心不少了。

        他才忙碌了一两个月,都快把全家半年的嚼用赚出来了。

        不过小贩笑了笑,那笑容中含着莫大的期待。

        他准备拿这钱把儿子送到上林村的私塾去,将来啊,不说考个童生秀才,凭着读书识字总能在县城找到活干,可别跟他爹似的,只能走街串巷卖力气活。

        就见他殷勤的拿出三包草纸,又接了读书人递过来的钱,方才挑着木箱利索的走了,口中还一路叫卖着,那悠扬的调子远远地传播开去,迅速又有另一边的读书人听到了连连对他招手。

        这买了草纸的人也不含糊,当下抽出一张,铺在旁边的画板上,用毛笔沾了墨水居然就开始打草稿,旁边的年轻人忍不住摇了摇头,苦笑道,

        “想当初我读书习字,家里人舍不得给我卖五两一刀的宣纸,只用便宜的一两一刀的竹纸,结果这草纸一出,倒是把它们全比了下去。”

        “不,这草纸虽然价贱,哪里比得了竹纸宣纸?”那读书人正在起稿,画眼前山水,头也不抬的道,“似我用草纸习字起稿,后面还不是得用竹纸或宣纸再写画一遍,终归上不得台面。只是这草纸确实便宜,倒是为我等省下了资费。”

        “正是如此。”年轻人抬高声音,“这草纸便宜,读书的门槛也低了,我听说宋秀才除了三字经注疏,下一本千字文注解也要出来了,你可知这代表什么?”

        “代表我上阳县文风大盛啊。”那人还挺自豪的。

        “不不不,代表今后读书科举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可这录取的名额总是不变,到时到时……”年轻人憋红了脸,到底脸皮太薄没有把那话说出来。

        但正在画画的读书人却听出了其中含义,放下毛笔正色道,

        “你不会是怕自己读了十年圣贤书,还比不过那些才刚入门的黄口小儿吧?”

        他们已经是童生了,下一步就是要考秀才,考举人,心胸怎么能如此狭窄?

        “你知道什么?”年轻人被他这么一问,居然坦然许多,“我们自然是不用担心的,可将来儿孙又该如何?”

        那人一下子默然,没想到这位同窗居然考虑得如此长远,不过,“这事已成定局,总归这草纸的出现方便了你我也方便了儿孙后代,这话还是别说了,小心别人笑你气量狭小。”

        “我也只在你面前抱怨两句罢了。”年轻人想到什么,有些幸灾乐祸,“我们这些读书人无论心里是如何想的,面上都是叫好居多,但那些卖纸的铺子掌柜,怕就要不高兴了。”

        “他们再不高兴,还能奈何得了宋秀才?人家前途远大,据说不仅咱们县令大人对他青眼有加,便是在白鹿书院,也是一种佼佼者。”

        那人不以为意。

        士农工商,士在最前,商在最后,若那些商人敢对宋秀才做些什么,上阳县的读书人绝绕不了他。

        并非宋秀才人脉有多广,道理很简单,抱团而已。

        读书人其实是最懂得抱团的群体,若是不把这事按下去,又怎么保持着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地位?

        这边,宋云棠倒是真的被人找上门了,这人就是周掌柜,他开玩笑似的抱怨了一通,看得出其实没生气,就是拿这个做借口,让宋云棠赶紧出下一本书。

        正好,千字文的教材他写得差不多了,干脆就给了他。

        周掌柜为了给这本书造势,以后好卖才隐隐传出了名声。

        不过宋云棠知道这是周掌柜的东家财大气粗,在临江府都有铺子才不怎么在乎能不能赚钱,可其他的小书铺却不一定了,他干脆也宽慰了两句,

        “周掌柜大可以这样想,今后读书人越多,这宣纸竹纸只有往多了卖,绝没有往少了卖的,不过是暂时困难一段时间罢了。”

        而且宣纸的大头都是有钱大户买的,就算草纸出来了也不影响他们多花钱,毕竟草纸的颜值确实不咋地。

        两者的目标客户群都不一样,又能有多大竞争。

        当宋云棠将这些道理细说了一遍后,周掌柜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走了。

        后面他再去县城,就隐隐听说了这些传闻,知道是人帮自己宣传了一通,减了减仇恨值。

        于是县城的一些小书铺也跟着进了草纸来卖。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草纸的造法公开的缘故了。”

        宋云棠这样告诉自己的弟弟妹妹。

        是,那些小书铺没什么影响,但有些世家大族可是靠着卖宣纸赚钱的。

        当然了面上他们肯定非常风雅,不染铜臭,但私底下那些大商人能没点官场上的关系?

        所以有些方子可以捏在手里,有些不能。

        至于宋云棠为什么不担心他们报复?自然是因为他准备去白鹿书院了。

        如今还没走,只是在等一个消息。

        “大郎,你准备一下,县令大人召你明日去县衙一见。”

        田里正气喘吁吁的跑到了宋家,大声的说出这个宋云棠等了许久的消息。

        “终于来了。”

        饶是他一贯耐心足,也不免露出了几分喜色,年前给的计划书,都三月了才有消息他差点就以为被毙了。

        都有心想要借着请教问题去问一下了。

        无论如何,成不成的多少得给一个消息啊。


  (https://www.tywx.com/ty14580376/4222659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