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古代生活二 > 31.晋江首发

31.晋江首发


  萧言生陪言氏说着话,看她乏了才各自回屋,回屋后没在屋里停留而是去了书房。

  打开北墙书柜下方的柜门,把里面的砚台墨条拿出,底板这里有个暗格。

  这个暗格还是前房主悄悄告诉他的,说除了他没人知道!

  把上面盖着的板子扣开,里面有个红木小箱。

  打开箱子盖拿出上面的银票,银票底下全是十两重的金锭。

  拿起一个金锭子把玩了会,看着手里金灿灿的金元宝,琢磨以后有机会找个首饰师父学学怎么做首饰。

  到时给小丫头亲自做几款金饰,想到这里自己都忍不住笑。

  嗯,还是给小丫头做木制品首饰吧,这个简单不过就是找块好木料雕刻一下就成了。

  以前小丫头小没这方面的想法,现在想着将来她佩戴的首饰,要是都是出自他手,想想就觉的这样不错。

  又按照刚刚的顺序还原,把银票拿出来放到案上然后坐下。

  他去国子监读书一个月后,就开始让阿贵陆陆续续的换金子,一共换了五百两金子,都放在书房的暗格里。

  现在手上大面值银票还剩的就案上这些,一共有四张都是五百两面值的。

  刚刚给他娘的银票,是给她买铺子的钱和置办成亲所需物品开销。

  明天出去要买东西,打算把这几张银票,一半换成小面额的银票,一半让阿贵换银子放家里,这样用起来也方便。

  之所以这样行事,是他入监后跟郝秉章秦学闲聊时,听他们说在他们来之前,他们那最大的昌盛钱庄倒闭了。

  郝家和秦家都损失了不少,来之前还有不少人在告官,他们当时说这钱哪里还能追回来,大家告官就是出出气罢了。

  他们这些有家底的还好,不可能把银子放太多在钱庄,损失的还能承受。

  有些商家就惨了,因为用银票携带方便,进货收货款大额的全是银票,有的商家当天就被债主逼上门要债,因手里的昌盛钱庄银票都成了废纸,关门不说还背负了一身债。

  这样的事他还是头次听说,他们县只有一家德隆钱庄,从他来到新安县那家钱庄就开着,一直到现在都营业,所以根本没想过钱庄会倒闭这事。

  听郝秉章说了这事,才开始琢磨夏朝的钱庄构架还去核实了下。

  有些事不想不知道还好,越了解越对夏朝的钱庄体系不怎么认同。

  夏朝没有官方钱庄,现在所有钱庄都是私营性质,由各地信誉良好有实力的商贾开设。

  朝廷除了开始的资质审核外,开了以后只要纳税,根本没有监管措施。

  一般的大商贾开设的钱庄,基本都在省府内开设。

  那种夏朝顶级大商贾,他们会在夏朝各府县设立钱庄分号,这种大钱庄开具的银票,可以在夏朝县以上的分号兑现。

  像他案上摆着的银票,是德隆钱庄开的银票,德隆钱庄是夏朝最大的钱庄之一,分号遍布夏朝县府兑换非常方便。

  德隆钱庄的东家是临东金家老三金霄,临东金家的德隆商行遍布夏朝各府县,这样的实力背景信誉良好,还是多年的老字号,很得各大商家和官宦百姓的拥护。

  毕竟古代出远门带太多金银确实不方便,携带银票既方便又安全,出于这个原因肯定是找最大最能信任的钱庄兑换才放心。

  萧言生本来也是这个想法,后来听了郝秉章的话对钱庄研究了一番,特别是了解了德隆商行扩张速度后,觉的钱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反正以后家会安置在京城,所以才开始让阿贵陆续换了金子。

  钱庄等同于银行,开办钱庄的都是大商贾,既然是商户肯定是有营生的。

  钱庄的银钱就怕大多数用在自己生意扩张上,那样的话要是出现亏损,在遇上兑付高峰期,一旦资金流断了,信誉破损非常容易破产。

  人都有从众心里,一件事一旦出现风声,人们怕损失到时在全部涌上来拿着银票要求兑现,那时就算是夏朝最大的德隆钱庄,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吧。

  造成这样的根子还是朝廷对这方面没有监管,没有制定严谨的条令来约束钱庄。

  而且这里的钱庄不给利息,不但如此还要收取手续费,这样行事还没点保障,最后却让无辜的大众承受风险,他们岂不是太冤枉了。

  想罢把宣纸铺上,把私营钱庄的利弊写上,然后又写了一篇策问及解决方法建议。

  翌日吃过早饭,陪着他娘去了牙行,他娘说先把厨娘和门房买了,这事他自然认同。

  以前是他总不在家才没急着配置,现在娘来了厨娘肯定要有的。

  总不能让他娘整日带着丫鬟下厨做饭吧,他娘身边那两个丫鬟做饭也一般,要不然也不用娘亲自下厨。

  至于小厮不用买,他有阿贵就行,丫鬟瑜姐会带过来,他娘身边有俩也不用预备。

  这宅子本身就不是大宅,不想后院有太多人。

  两人进了牙行跟过来的牙子表明了来意,牙子听后请客官到里间说话,倒上茶水后才给客官介绍。

  萧言生听了表示都要看看,等人来了后一一询问,最后选了一家都姓张的三口人。

  一对而立之年夫妇带着一个十岁男孩,之所以选他们是厨娘一家人是他们那边的人,言氏认为做的吃食会合他们的口味。

  虽然他娘这么说,但他还是觉的其实是言氏想帮一下同乡,对此他没有意见,只要人本分就可以。

  张根一家以前是在一家商户做事,他媳妇是厨房的厨娘,他是杂役当个门房还是没问题的。

  他看这一家言谈中不是奸猾之人,男的看着是个实诚人,他十岁的儿子张坚倒是有几分机灵,想着到时可以让阿贵带下。

  签完契约付了钱接过身契放好,让阿贵把几人先送回去。

  他和娘要去订一些东西,至于铺子让他娘自己有时间在看吧,他还有半天时间能陪她,下午四点多就要往国子监走了。

  陪着娘逛了小半天,把她送回去说了会话,才让阿贵备车送他回去。


  (https://www.tywx.com/ty89556/280122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