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名门小日子 > 第219章 育苗

第219章 育苗


  却说沈清夕这边,自顾照棠走后,她除了捐款捐物捐药之外,精力就放在了秧苗的培育上,她前世虽说是孤儿,可也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对农事十分的陌生,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温室育苗的事情,但具体怎么弄,她其实也不是很清楚。

  而且她并不清楚这个季节应该种什么庄稼,因此顾照棠走后没两日她便将家中的事情给了江氏,她则去了顾家的庄子上,专心钻研培育秧苗的事情。

  此时京都城的天气依然很冷,丝毫看不出立春后的景象,沈清夕先找了几位庄子上有着多年种地经验的老农,问了问此时适合种什么庄稼。

  “回大奶奶话,这个季节地里的庄稼一般都返青了,适合种的庄稼不多,”一个四十多岁,长相憨厚的汉子,搓了搓手,努力的回想着,“就是咱们庄子上到这个时候一般也就是种些油菜、芦笋或芥菜。”

  这些都是菜类,光有这些是没办法度过饥荒之年的,必须都有能果腹的主食,沈清夕耐着性子问:“有没有能填饱肚子的庄稼适合这个时候种?”

  另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答道:“也可以种些蚕豆、豌豆或者辣根,这几样要是早春种的话,成活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沈清夕还是不太满意,豆类食物需经过加工后才可以食用,对灾区来讲直接能食用的粮食价值最高,她想到了二十一世纪最常吃的红薯,这个时候应该叫地瓜,“地瓜现在不能种吗?”如果这个能种的话,最起码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几个老农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与不精通农事的大奶奶解释,最后还是刚才那个略微年长的老汉出面说:“地瓜一般在夏末秋初种。现在天气太冷,地瓜秧苗容易冻死。”

  沈清夕皱眉,恍惚记得现代就有春红薯一说,那说明红薯是可以在春天栽种的,只是秧苗培育的问题,她将自己说的温室培育秧苗的想法说了一遍,由于她不通农事,只是说了些大概的理念。

  但是她找来的都是有着二十几年种地经验的老把式,听沈清夕说了片刻便大概明白了意思,“这个我们以前都没听说过。不过倒是可以试试。”最早答话的那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眼睛一亮,为这种奇特的育苗方法而感到兴奋。

  沈清夕记得他姓王,因为长相憨厚。庄子上的人都叫他王老实,便吩咐他带头试验地瓜秧苗培育的事情。

  王老实却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下午就按照沈清夕的吩咐选好了苗床,选了一块约有一米宽。两米长左右的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先把地里的土翻了一遍,又洒上一些牛马粪。

  再找人从家里找来去年收割的地瓜,选了薯皮光滑、皮色鲜艳、薯块均匀、大小适中、无病无伤、未被冻伤过的、白浆多的薯块作种,将选好的薯块在温水中浸泡完后,再把其均匀的排列在苗床上。由于不清楚什么样的方式出苗几率高,沈清夕便让王老实采取了多种排列方法,有的斜排。以薯头压薯尾的三分之一,有的直接排放在一处,有的薯头大的一端排放整齐,有的则上齐下齐。

  处理地瓜种后,该覆盖塑料薄膜了。这个时代没有塑料薄膜,王老实便提议用厚厚的草杉子盖起来。反正都是取暖作用,沈清夕便让他试试,由于都没有经验,沈清夕便让王老实经常看着地瓜苗的培育情形,她自己也经常过去看看,将发现的各种情形都记录下来。

  十天后,掀开厚厚的草杉子,他们惊喜的发现排在地里的地瓜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地瓜秧,沈清夕大喜过望,将地瓜秧苗培育的整体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她能问到的其他能种植的庄稼都记录下来,写了一封信准备带给顾照棠。

  她将王老实带回了顾家,想了想,又去了趟卫国公府,求沈青扬出面将王老实还有她写的育苗册子一块送去给顾照棠,现在正值多事之秋,她怕路上有个万一,就耽误了顾照棠的事情,沈青扬的身手他信得过。

  沈青扬出发的时候,顾照棠和萧昱已经到了河间府受灾最严重的县大名县,大名县地处河间府西边,位置偏僻,气候寒冷,本就是河间府最穷的县,此次雪灾过后更是民不聊生,很多人甚至开始买儿卖女就为了换口吃的或者换身棉衣。

  顾照棠他们一到达大名县衙来不及休息就开始了行动,一路从河间府走来,他们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各自的分工,只不过是一路走到大名县,他们在沿途的县城都留下了物资和协助救灾的人,现在他们手上的人手明显有些不足起来。

  人手不够,他们只能动员大名县的一些富户一起搭建帐篷,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大名县民风向来彪悍,很多富户都不愿意招惹这些灾民,害怕引狼入室,因此官府动员一番的结果并不理想,只有寥寥几户人家出来响应,加上县衙的人手,他们花了一天的功夫也才搭建了不到一天的帐篷、公共食堂。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到达大名县的第二天,天变的异常阴沉起来,尽管他们已经加快了速度,可下午一场罕见的冰雹便砸了下来。

  看着豆粒大的冰雹不断的砸在院子里光秃秃的树枝上,顾照棠的脸沉的厉害,他在冰雹刚下的时候先护送萧昱回来了,眼看冰雹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他回屋拿了一件厚实的蓑衣套在身上,大步走了出去,屋里伺候的顾松顿了顿脚,只能赶紧跟上。

  才半下午天色却已经黑的厉害,狂风夹杂着冰粒砸在脸上如刀刻般的疼痛,顾照棠去了大名县南的贫民区,这儿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尽管他们已经使出了全力,可还是没有搭出足够的帐篷。

  此刻已经搭建好的十几座帐篷在狂风的肆虐下摇摇欲坠,帐篷里挤满了面色恐惧的灾民,可还有部分灾民无法安置,见顾照棠来了,一直在此地的大名县县丞崔大人走了过来,满脸的焦急之色:“大人,还有两百多名灾民无处安置,可怎么办才好?这样下去会出事的。”

  顾照棠已经看到无处安置的灾民正在试图挤进那十几座帐篷,有的甚至已经发生了争吵,大名县民风彪悍,这样下去有可能会发生恶斗,“其他地方的帐篷有没有办法安置下来?”

  崔大人摇头,“属下刚才已经派人去附近看过了,附近的帐篷也十分紧缺,安置不下,属下也派人再去动员了城中的百姓,看能否安置部分灾民让他们先避过今晚的冰雹,答应下来的没有几家,现在可怎么办?”

  顾照棠眉头皱了起来,他没有想到大名县的人会这样的难动员,还没等他发话,那边已经有大批灾民拥了过来,看到顾照棠,便大声嚷嚷起来:“可算是来了个能做主的,大人,我们也是鸿朝子民,凭什么他们有帐篷住,我们没有帐篷住?凭什么我们就要在外面挨饿受冻?”

  崔大人摆了摆手,连连安抚大家,“大家不要担心,会有地方安置大家的,这是朝廷派来的赈灾副指挥使顾大人,他一定会想办法安置大家的,大家稍安勿躁。”

  “什么他娘的稍安勿躁,少给我们穷苦老百姓拽文,”人群中一个冻的哆哆嗦嗦,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跳了起来,面带凶狠的喊道:“既然是朝廷派来的人,处事就应该公平,不是皇上还派了自己的儿子来嘛?大皇子怎么不出面?敢情一看下冰雹了就滚回安乐窝去了吧?还说什么与民同甘共苦,我呸!”

  这话极有煽动性,人群中立刻便爆发出了一阵阵的议论声及骂声。

  “就是就是,昨日还说着什么一定要帮我们度过难关,今日一场冰雹便现了原形。”

  “什么东西啊,他们这些从京城来的达官贵人怎么能体会咱们穷苦老百姓的难处,不过耍着咱们玩罢了。”

  眼看群情越来越激愤,顾照棠的脸色一沉,双眼微眯,扫视了一遍闹哄哄的人群,扬高了声音大声说道:“请大家安静,我们既是朝廷派来赈灾的官员,代表的就是朝廷,我们说话算话,说了能安置大家就能安置大家。”说罢,扫了一眼旁边没出声的崔大人,吩咐道:“崔大人,你派人组织一下他们,点清数量,把他们全安置在大名县的驿馆里。”

  驿馆是供朝廷传递公文或往来官员下榻休憩之处,平日里归县衙管理,此时的大名县是重灾区,除了来赈灾的官员之外,不会有其他官员前来大名县,而此次赈灾前来的人全都住在大名县衙,驿馆此刻空着,确实是个安置灾民的好地方。

  崔大人脸色微微一变,随即若无其事的应下,开口吩咐自己带来的人清点要去驿馆安置的灾民数量,同时派人先去驿馆通知一番,他的办事效率极快,不大会功夫就清点完毕,正要带人过去,这时却突然冒着风雪跑过来一个衙役,一边跑一边喊着:“崔大人,不好了,冰雹越下越大,刚才县衙派人过来说驿馆的多处房舍都被压塌了,没办法住人啊。”


  (https://www.tywx.com/ty5130/314498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