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名门小日子 > 第81章 和合

第81章 和合


  听见脚步声,老太爷睁开眼睛,“三丫头来了,坐吧。”

  沈清夕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后,问道:“祖父在写字?”

  “嗯,写字最能让人静心,我心烦的时候就爱写几个字,三丫头看看祖父这字写的如何?”

  沈清夕干笑,这怎么说,夸奖吧,有些说不出口,批评吧?自己也不敢啊,只得笑道:“祖父的字自然是好的。”

  索性老太爷也不为难他,他突然叹了口气,摆摆手,说道:“其实,你不说,祖父也知道自己的字写的怎么样,一般而已,祖父这一生才能平庸,文不成武不就的,差点连祖上传下来的侯爷府都要保不住,哎,还好祖宗保佑,有你能识先祖之物,这才让咱们家有了转机,哎。。。。。。。。。祖父无用啊,连家里的事情都管不好,要是你祖母还在。。。。。。。。。。”

  看来今日二房要提出参与管家让老太爷深有触动,只不过他老人家把这一切都归结为自己能力不够,不能给很好的管理这个家,沈清夕不由有些郁闷,您老人家思维线路是怎么走滴呀?怎么就能联想到这方面啊?

  她呻吟片刻,慢慢说道:“祖父可是因为二叔和二婶娘提出要参与管家之事伤心了?”

  老太爷微微哼了一声,显得有些生气,“你二婶娘不仅仅是要参与管家吧?她只是怕你母亲监守自盗而已,不放心啊?她要只是仅仅想参与管家倒还罢了,偏她是这种心思,让我怎么好放心让她参与管家?”

  沈清夕心中微微一动,看来老太爷也知道了二太太的盘算,她不仅有些好笑,那刑氏如此不避嫌的公然在卫国公府屡次调拨二太太。自己能碰巧听到,也会有老太爷的人听到的,所以老太爷能知道此事也不足为奇,怪不得上次张家老爷来辞行时老太爷对他面上淡淡的,并无之前的亲厚,想来就是那次知道了此事吧。

  不过她到底是晚辈,不好在此说长辈们的不是,面对老太爷对二太太的批评,她只能保持沉默,仿佛没听见一般。

  老太爷又叹口气。勉强笑道:“也是我糊涂了,怎么会和你说起这事?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哪里就懂得这么多了。原是我总想着你比别的孩子都聪慧几分,才动了心思把你叫过来。。。。。。。。”

  沈清夕眼睛转了转,看到书案上的“和合”二字,突然间福至心灵,起身走到书案前。指着那两个字说道:“孙女儿知道祖父心中的难过,《国语?郑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意思是说五教和合,就能够安居乐业。这五教指的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祖父想必是希望咱们沈家能五教和合,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所以才写下这两个字,因为《墨子?尚同中》也说“内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 祖父是怕将来父亲与叔叔两房之间会生出嫌隙来,才这样难过吧?”

  老太爷颇为欣慰的点点头。“三丫头的书读的不错,”随即面容又转为难过。“你确实也猜中了我的心思,我还活着呢,你二叔和二婶娘就敢这样疑你母亲,万一有一天我突发疾病,离开人世,什么都没来得及交代,他们岂不是反了?”

  “祖父您老人家会长命百岁的,万不要说那种不吉利的话。”沈清夕忙摆摆手,打断老太爷的话。

  其实沈清夕刚开始听到刑氏调拨二太太的话时确实很生气,后来想想,在二十一世纪,都是子女结了婚就分开单住,各家挣的钱是各家的,如需赡养老人则所有子女共同承担,相较于古代这种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除了两位太太的嫁妆外所有的东西都归官中,父母去世后才可以分家这种生活方式,沈清夕反而觉得二十一世纪的那种方式是最好的。

  不管是何情况下,人都是有私心的,这种财产全混在一处,出力多的自然就会觉得自家该得些,出力少的又觉得这样不公平,这样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更何况二太太只是担心以后二房会吃亏,并没有想夺家产的意思,这样想想清夕也就不再生二太太的气了。

  但是老太爷却不一样,他是地地道道的古代人,秉持的观念是父母在,不分家,二老爷和二太太这时露出打探家产的主意,怎能不让他难过。

  老太爷见清夕慌忙打断她,连连说他会长命百岁,心情顿时好了些,欣慰的摸了摸清夕的脑袋,柔声说:“难为你懂得祖父的心思。”

  沈清夕笑了笑,继续说道:“不过,祖父,孙女儿对这和合二字却又不同理解呢。”

  “哦,说来听听。”老太爷胡子微动,颇感兴趣的问道。

  “这两个字可以分开来解释,和字呢,是指和谐、和善、和睦之意,后面这个合是取融合之意,和合之意并不是说人生来就要和睦友爱,不允许有矛盾和斗争,相反,孙女儿认为它恰恰讲的是允许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和斗争,经过调和、矛盾的克服而最终达到的和谐、融合之势才是和合。”

  老太爷眉头微蹙,捋着胡子,示意清夕继续说下去。

  沈清夕顿了顿,接着说道:“所以祖父如果想让咱们沈家达到和合的状态,只需要找到目前存在的矛盾,寻到解决之法即可以克服矛盾,达到和谐融合之势。”

  老太爷听明白了清夕的意思,微微沉吟,问道:“三丫头的意思是让我同意你二婶娘参与管家?”

  清夕摇头,“参与管家是可以,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三丫头可是有了什么主意?”老太爷问道。

  沈清夕也是刚刚才有了一些想法,并不是很成熟,而且担心老太爷可能会接受不了,见老太爷问起,她不禁有了一丝犹豫,“孙女儿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但。。。。。。。”

  “但说无妨。”老太爷吩咐道。

  “是,这个想法有些不太成体统,祖父如果觉得不妥,就当孙女儿没提过就是了,孙女儿曾听说过一句俗语叫“亲兄弟,明算账”,说的是即使再亲的兄弟,也要将钱财算的清清楚楚,世人多以为兄弟间算的清楚些伤兄弟情谊,其实不然,因为兄弟背后都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反而将钱财算的清楚些才不伤两家的和气。”

  老太爷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话,不禁在心中思量一番,三丫头说的也许有几分道理,兄弟之间可能不在意钱财小事,但他们的妻子儿女却未必不介意,不过老太爷这辈就只有他一个,并无什么嫡亲兄弟,所以他并不太能体会这种感觉。

  清夕走回椅子旁坐下,继续说:“所以孙女儿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虽说父母在不分家,但钱财上却可以分的清楚些,比如制造厂、铺子、父兄们的收入原先都是直接入了官中,由大太太管理,二太太看不到难免猜忌,如果以后将这些收入只交五成入官中,剩下的五成各房归各房的太太管着,这样其实官中的钱财只是用于日常花销而已,并无多余钱财,剩下的就是些物件,摆在明处都是可见的,然后大太太、二太太分管家事,每月将官中的账务对一遍,这样大家心中都没有了猜疑,不是就不会有矛盾了吗?”

  老太爷没有说话,他在思考沈清夕所提的对策的可行性,这个想法确实是挺大胆的,最起码在他以前的生活中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做法,可是却也不见的不行,他需要时间再权衡一番。

  “孙女儿这个提议是否不妥?”沈清夕看老太爷一言不发,不禁有些忐忑,她真的没有把握老太爷一个古人能接受自己的想法。

  “也不是不妥,我需要几日再好好想想。”老太爷说道。

  沈清夕松了口气,既然已经说出来了,索性就把自己的另外一些想法说了吧,“祖父,关于官中的钱财,孙女儿还有一些想法。”

  还有?老太爷吃了一惊,又觉得今日叫沈清夕过来确实是对了,这丫头,如果自己不叫她过来,不知道她不会主动和自己来说这些事,“还有什么想法,你一并说了罢。”

  “现在官中也有了一些钱财,咱们也不如当年窘迫了,但人常说要居安思危,孙女儿想现在咱们应该去做两件事,一是办族学,二是添置祭田,咱们国公府的扩建估计要到十月完成,祖父不妨择一院落开办一个小小的族学,培养我们沈氏的子弟,不拘是愿意出仕的,还是愿意从商的,咱们都给他们一个读书习字的机会,不为笼络人心,只为读书可以让人明理,咱们沈氏的子弟应该都是明白忠孝节悌,是非曲直的人,另外,添置祭田的好处,孙女儿不说祖父想必也明白吧。”

  ps:

  悲催的阿藜现在才下班,赶紧送上今日的一更,很崩溃的发现收藏在下降,郁闷!明天后天晚上都还要讲课,嗓子都讲哑了,可怜的阿藜继续求订阅,收藏,推荐,粉红~~~~


  (https://www.tywx.com/ty5130/314485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