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直播之春秋苦旅 > 第663章 方忠与孔子论道

第663章 方忠与孔子论道


  “正是因为都不遵守周礼、周制了,大周天下才乱的。”孔子抬起头来,朝着方忠看着,说道。

  见季桓子就是把方忠叫来批判他的,他不得不大胆地争辩起来。

  孔子并不知道,方忠不是季桓子有意叫过来的,是方忠自己有急事来找季桓子才突然出现在季府的。

  方忠也不知道孔子就在季府里面,是季桓子把孔子叫过来摊牌的。如果知道孔子正在里面,他是不会过来的。一定会等到孔子走了,才过来。与孔子在私下见面、论道都可以,在季桓子面前论道,那就不合适了。

  论道的后果是什么,方忠是清楚的。

  如果他不把孔子辩驳倒,那么!他就有危险了。如果把孔子辩驳倒了,那么!孔子就有危险了。他们两人一个是反对堕三都的,一个是支持堕三都的。

  到底是堕三都对季桓子有利呢?还是不堕三都对季桓子有利呢?很显然!结果是既定的。

  站在客观事实上面来讲,堕三都是一件没有脑子的事。你把城墙拆矮了,按照周制的规定了,在这个乱世中,一旦战争来了,君臣子民都没有一个藏身的地方,你这不是祸害么?

  周制、周礼上是有这项规定,可这个规定已经过时了。大周朝规定这项规定的时候,是天下太平时期,没有内乱,没有诸侯争霸。再则!这项规定只是针对内地的诸侯,边关那边,不是这样地规定。相反!边关那边的城墙还要修建更高更牢固,只有这样,才能抵抗外敌。

  而现在这个时期,不仅有外敌骚扰,还诸侯争霸。城墙矮了,更方便敌人的攻城。你堕三都你这不是自毁国防能力?

  家臣据私邑谋反,不应该归咎城墙的高矮,而是!主子的用人不当。

  其实!孔子并没有自毁国防能力,放外敌进来的意思。而是!假借“周礼”、“周制”的规定堕三都,以此来削弱三桓的势力,方便鲁公统一权力。

  如果在鲁昭公时期堕三都的话,以鲁昭公当时的军事力量,是可以削弱三桓的。因为!在鲁昭公时期,方基石给他训练出了一支强大地军队。可惜!鲁昭公急于求成,最终战败了。成为逃亡君王,最后死在外国。

  孔子没有考虑到国外势力,没有考虑到方忠巧妙地利用了齐国的贪婪,把齐国大军引来了鲁国边境。而当年鲁昭公急于求成,没有把大军调回来进行各个击破,结果战败。

  两人之所以犯错,一切的原因都是:急于求成,没有考虑周全。

  孔子堕三都,其实只是打击、削弱一下三桓的气焰。如果成功的话,他还有后续计划。国防方面,他应该考虑到了。可他失算就失算在:方忠把这一切都看清楚了,打破了他的原计划。并且因此,还把他给赶下了政治舞台。

  “在盛世的时候,在大周朝还能一统天下,掌控下面的诸侯的时候。这个时期,我们是应该遵守周礼、周制。因为!我们有一个依靠。一旦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发生,天子还能作出裁决,惩治相关人员。

  在那个时候,诸侯以及下面的官员一般都是按照周礼、周制来办事的。诸侯以及下面的官员,都是根据周制而来的,一般都遵守周制、周礼,秉公执法办事。不依法办事,你就要下台。

  而现在!世道乱了,天子的手中就只剩下一块玉玺了。要不是大家都以周制、周礼来说事,把周礼、周制当成束缚别人的工具、手段,早已没有人把天子当回事了。是不是?

  在这个诸侯争霸的时期里,是没有人有那个能力一统天下。要是谁有那个能力一统天下,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把天子赶下台。废除过去的一切,重新制定规矩……”

  孔子打断方忠的话,强调道:“一切新规矩,都必须为人民服务!而周制、周礼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按照周制、周礼行事,周朝有过鼎盛时期。”

  “先生?你不会因为我说了天子的坏话,而到天子那里去告我吧?”方忠笑着问道。

  “我说的天子,不仅仅是当今天子,也包括从乱世开始以来的所有天子。你要是扣我罪名,我是死无葬身之地。”

  “我们在论道!”孔子答道。

  孔子意思是:论道不是论事,不承担责任。言者无罪,思想家无罪,只有政治野心家的言行才是要承担责任的。

  思想家是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立场出发的,说错了也只是他的思想不成熟,分析问题不全面、客观、公正。而政治野心家他们有权力,能够把自己的言行合一起来,造成实际的社会影响。所以!政治野心家是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

  “既然这样!那我就继续说了。”

  “你讲!”

  方忠看了看季桓子,那意思是:我们是在论道,你也不要给我扣一顶什么帽子,然后治我的罪。

  然后说道:“现在的大周天下,天子管不了下面的诸侯,特别是那些霸主国诸侯,天子成为一个虚架子。而下面的那些诸侯呢!他们又不能一统天下。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一个个都打着周朝的旗号干着自己想做的事。结果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情况:周制、周礼是用来束缚别人的,压迫别人必须遵守。而他们自己!却凌驾于一切之上。先生?你说是不是?”

  “这个?”孔子支吾了一声,然后说道:“是!”

  “所以!现在!在这个乱世中,你还讲什么周礼呢?你还讲什么周制呢?”方忠问道。

  “那这个社会不就乱了?”孔子反问道。“都不遵守周礼、周制,社会没有了规矩,那不就乱了?”

  “已经乱了!”方忠强调道。

  “所以!我们就要从我做起,做一个遵守周礼、周制的人。然后!把相同想法的人组合起来,巩固阵地。让世人都向我们学习,再然后!学习的人多了,遵守周礼、周制的人多了,这个社会就会恢复周朝的原貌,恢复到周朝鼎盛时期……”

  季桓子在一边看着,见孔子那一脸认真地样子,他一脸旁观者看热闹地微笑着。不!是冷笑。

  方忠打断道:“这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呢?”孔子反问道。

  “你为什么一定要恢复周制、周礼呢?”

  “因为!周制、周礼让周朝有过鼎盛时期……”

  方忠打断道:“每个历史时期,每个朝代,应该都有过他们的鼎盛时期,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孔子打断道:“而周朝的鼎盛时期最长……”

  方忠打断道:“根据古籍记载,历史上比周朝鼎盛时期更好地时期是结绳记事年代,那个时候还在母系社会……”

  孔子打断道:“古籍上记载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周朝的鼎盛时期,是可见的,是有史料可查的……”

  方忠打断道:“伏羲时期,以及三皇时期都有过自己的鼎盛。比如说!你喜欢的韶乐,就是舜帝时期的杰作,是不是?每个时期走到历史的尽头,就要打破旧的格局,重新开始……”

  “你为什么一定要打破周制呢?”

  “你为什么一定要维护周制呢?”

  方忠与孔子两人,针锋相对起来。

  (本章完)


  (https://www.tywx.com/ty22065/239786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