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思无邪 > 第33章 勿忘

第33章 勿忘


  自从知道消息以后,班里自发组织一些同学去老师家看望,只希望可以稍稍缓解老师的悲痛。

  和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生离死别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顶多只会感慨几句。但是,如果当你身边有一个人,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你会发现,生命,真是个脆弱的东西。

  许卿打量着眼前的房间,整个屋子透出一股温馨雅致来。米黄色的窗帘上斜斜的垂下一摆流苏,透过窗依稀能看到小院中的月季,还是那样浓,风吹过,似是跳动的火。窗明几净,卡通造型的水杯勾勒出一双鸽子在柳树下歪头相望,异常灵动,想必是师母为小默挑的,藤椅上还放着一本《世说新语》,仿佛主人只是刚刚离开,不久还会回来,念及此处,许卿心中不禁黯然。

  不忍细想,许卿回头,不由的愣住了。墙上挂着的,是一幅唐寅的《落霞孤鹜图》。虽是仿本,但见高岭疏柳,清江铺霞,有一人坐在阁中,望落霞孤鹜,念天地悠悠。整幅画清旷悠远,观之让人平和静穆。旁边还题着“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许卿记得,老师以前上课,有一次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话锋一转,聊到了唐寅,也就是唐伯虎,他对唐伯虎这个人推崇备至,极是欣赏。

  当时自己还撇撇嘴跟顾思说,想不到老王这样严谨呆板的人还会喜欢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唐伯虎。

  老王听到后,只是笑着说:“同学们恐怕都被那些个影视剧给骗了,其实,”他轻叹道:“唐伯虎这一生也是命途多舛。”

  窗外的阳光静谧,风过无声,老王难得低沉了嗓音,说着那人少年时的壮志盈怀,意气风发,青年时却遭家道中落,亲人离世,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29岁那年,他中了应天府的解元,原以为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只可惜,命运却从此,把他推入深渊。

  赴京会试时,他还踌躇满志,状元之位于他,不过是囊中取物。却不想,世事难料,当年他不幸牵涉到了一场轰动非常的“会试泄题案”。这不过是上位者的勾心斗角,官场的水向来深,他却成了牺牲品。

  自此,他便灰心仕途,绝意进取,从此纵酒浇愁,只愿山水相伴,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再不愿涉足官场。只是,祸不单行,结发妻子却不满这种清苦的日子,她穷怕了,太了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生活,于是,最终离他而去。

  再难,日子总要过下去。他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后来,买下了城北的桃花坞。

  说是桃花坞,其实,只不过是一处衰败破旧的废弃之地。这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世事变迁,早已成一片废墟。唐寅自己修缮了几间茅屋,由于他酷爱桃花,因此,在茅屋周围遍植桃花,自号“桃花庵主”。每当桃花盛开之时,便邀三两旧友,饮酒赋诗,尽欢而散,也算是这黯淡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明亮时光。

  本以为可以这么一直下去,可后来,宁王慕其名,重金征聘,出于种种原因,或是生活所迫,或是权势所逼,他还是到了宁王府中。只是,他渐觉察到宁王图谋不轨,意欲谋反。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最终,宁王起兵反叛朝廷,后被平定,唐寅也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

  经此一事,他的思想渐趋消沉,开始信佛,从《金刚经》中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号“六如居士”。

  回到故居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生活极为困苦,只能靠好友接济,勉强度日。直到那一日,他在好友家中偶一见到苏轼真迹“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顿时悲从心来,卧床不起。不久,就结束了凄凉坎坷的一生,那年,他54岁。

  临终时,他留下最后一首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所以,唐寅这一生,起起落落,历经世态炎凉,至死也未得到真正的解脱,不过,他的疏意狂放,至情至性却是我最为欣赏的,而他的赤子之心也始终没变过。我想让大家知道,将来,你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只是希望,人生于世,磨难是必然的,可是都别忘记自己的心。”老王环顾四周,看着大家轻声却坚定道。

  想到此处,许卿的眼眶红了,为什么,这样好的人,老天就是不肯稍稍眷顾一下呢?

  顾思望着许卿的背影,微叹一声,低不可闻,沉默半晌却忽然感受到手边的温热,让人无端心安。她没有回头,却也知道是谁,良久,她轻轻的回握过去。


  (https://www.tywx.com/ty151679/872193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