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闲女当嫁 > 31巡山

31巡山


  郁小闲把梅管家夫妇留在这边帮忙的事情定下来之后,梅管家就告辞回自己的竹舍去住了,两人说好,在外人面前还是称他为梅管家,这样方便做事。郁小闲请梅管家明天陪自己去巡山,自己山头总该了解清楚。虽说这山上已经种了大约二十亩的竹子,可郁小闲还是想好好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地,种上些什么别的经济作物,特别是粮食。

  在茶叶的作用下,郁小闲此刻的脑袋格外清醒。自己重生于明末清初,最先解决的事不是经商致富,而是要想填饱所有人的肚子。崇祯末年天灾不断,北方早就乱得不成样子了,各路起义军纷纷起义,未来天下的主人满清,现在的后金也是在北方和明军作战。北方的民生已经潦倒悲剧的地步,南方的粮食供应也不是很有保障。

  今年之后的两年江淮又要闹天灾,粮食严重短缺,会饿死很多人。郁小闲没有圣母的本事,只求能保证全家人不会饿死。在往后,这里将是南明的地界,还会有战乱屠杀发生。反正一连五年,大家都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等待着天下太平,如此一来就要有熬日子的准备。

  郁小闲算过,在油水不足的日子,粮食还是填饱肚子的主要食品。在安徽的这一带,在风调雨顺的时候,上等的肥田,种两季稻子,兼种黄豆,一亩地大约能打到八百斤粮食,一百五十斤黄豆。一般的田就是不到六百斤稻米,一百斤黄豆,要是闹灾,一季颗粒无收的日子常有。要是江苏安徽一带全年闹灾,那么江南一带都要饿殍遍野。

  现在郁小闲一家有七口人了,梅管家说不要工钱来帮忙,那么郁小闲家再怎么也要包两位老人的吃穿用度。五个大人,两个小孩,在没有其他粮食的情况下,一个月没有两百二十斤米是绝对不够的。现在泾县的糙米价格大约是一两一钱银子一石,一石米是九十四斤半,每月要花二两六钱银子买米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要是到了明年米价涨到五两一石,还很难买到米的时候,郁小闲的私房金子就是全部拿出来也支持不了全家熬过三年。因此郁小闲不但要屯粮,要还在山里种粮,养点牲畜什么的,才能做到自给自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在明朝末年的安徽已经有红薯这种杂粮种植了,赵大嫂家里就种了些。除了外来种植不久的红薯,能当饭吃的就是中国传统的杂粮,芋头山药之类的补充粮食,这些都是除了大米外的必要补充口粮,到了荒年更能救命。郁小闲看好红薯的种植,在农村亲戚家住的时候,她亲眼看见亲戚家的两分地里刨出了一千多斤的红薯。加工红薯淀粉和粉丝的作坊,郁小闲也参观过,她可以摸索着深加工。她现在最想赶着种植一季夏薯,解决一下眼前的问题,多少收获一些红薯,等到秋冬季节可以添补些口粮。

  至于芋头之类的杂粮,没有红薯好侍候,对地也有要求,可以在以后慢慢安排。另外郁小闲觉得天天吃素也不成,预备在红薯多的时候再养两头猪和一些鸡,用粗粮换肉食,值!

  次日早晨,梅管家敲门叫醒了郁小闲,郁小闲跟着他登上了山顶。郁小闲估算时间从住处到山顶,不过就是二十分钟的山路,可见这山并不高。郁小闲对自己现在的这个身体还挺满意,虽然没有梅管家爬山爬得利索,可也没有很吃力,身体好就是将来巡山的本钱。

  登上山顶之后,郁小闲就可以看清楚自己家山产的整体面貌了,昨天上山的路是在山北,沿着山体生长的全是竹子,山腰上略微平整的土地,是梅管家夫妇的四间竹舍。再上大约一百米,在朝南的方向,依山建的几间竹木和瓦石混搭的屋宇,是原先山主的居所,傍边有半亩园地,种了些树木和瓜菜。朝南方向的山坡一直倾斜到底,山底下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西面的山很低,再下去就是一带长长的峡谷,再那边才有连绵的山。北面是几乎成九十度的高山峭壁,东面是给小山头,上面好像隐约还有一处像建筑物的事物。

  梅管家对郁小闲说到:“我们这山产是单薄了些,除了竹子,也不能出什么了。”

  郁小闲指着山谷说到:“这谷底,你们可下去过?”

  梅管家说到:“十多年前下去过几次,山谷里有些水泡子地,长了些半枝莲之类的草药,可以略卖几钱银子。只是山谷潮湿,蚊虫鼠蚁多,为了这点钱下去,万一被蛇咬了,就要死在底下了,所以我们都不去了。”

  水泡子地,不就是传说中的沼泽地,多年没有想到开发,土地一定肥力十足,这种土地种芋头是最好不过了,山谷之地阳光不充分,正符合芋头喜阴的特点。郁小闲想到这里就有了开发山谷的打算,她粗粗估了一下山谷的面积,问梅管家说到:“这山谷中的平地算来有三亩多吧?”

  梅管家还没想过这样的事,他估算了一下才回答郁小闲说到:“应该是,可水泡子地最多两亩,还有些是石头地,我们这里产大理石,石灰石,也许山谷里有些个能卖钱的石头。太太要是动了山谷的念头,也只好等到深秋烧荒,现在里面草太大,没人敢下去收拾。”

  郁小闲说到:“能在自家山产里找到新进项,我便都要试一试,您老说秋天就秋天,现在已经是夏天了,种什么也是不当令。”郁小闲说完,指着东边的小山头问到:“那山头也是我们家的?上面好像有房屋。”

  梅管家看了看,说到:“那山是我们家的,上面只剩一间已经塌了的房子的一面墙,据说是早年间一个道士的辟谷修道的住所,我上去看过,真的就剩一面墙了。我就不明白,那里有什么好的,这里怎么看也不像出神仙的地方。那山头石头多,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从山谷才能上去。树都不怎么长,净是些杂草和爬藤,能采些药,可这山里哪里都有些草药,犯不着上那里冒险。”

  郁小闲在看看自己家山头的东面是起伏连绵的山,植被茂密,于是问到:“那边呢?”

  梅管家回答到:“那是举人老爷家的山,他那里山产可多着呢,树木,野味,药材,还开山种桑树,家里还有纸坊,每年都有几万两的收入。算起来现在的山主就是我家老主人出了五服的堂弟,他们共了一个七世祖。可人家是嫡传子孙,继承的家业比这庶出的支系强太多了。西面的那些山是举人老爷堂弟名下的,我们两家的山头就是以那个峡谷为界限。东面以悬崖而分。北面起于山口,南面就是山谷那头的峭壁了。后面是野山,还没有开出来,想去那边,就只有通过举人老爷家的山,我们这边翻不过去。”

  查看完山产,郁小闲跟着梅管家下了山,依旧来到了自己的住处,刚下了,梅张氏就迎了上来,对郁小闲说到:“太太,有纸坊来这里收竹子,您过来谈谈价钱。”

  纸坊来的人和梅管家是老熟人了,郁小闲一看就知道,于是就把谈生意的事情交给梅管家了。梅管家还真是为郁小闲着想,一会子就给谈好了生意,卖出了两百根长了超过一年的竹子,从竹根算到竹梢,有七尺就可以,还说包运到县城的纸坊,价钱是六贯钱,三天内送齐。

  梅管家把两贯钱的定金交到郁小闲手中,说到:“太太,我老婆子已经做主,让大家在竹林里干活了,你家的车马骡子都在,正好可以自己送下山去,省的我叫车还要花钱。从县城回来,正好买一石糙米来,你们一来,我家的粮食就差不多见底了。”

  赵岐已经和两个脚夫说好了,既然黄家花了四两银子,又包了所有吃喝用度,那么只要再出二两银子,两名脚夫就要一直替黄家干活,直到和赵岐鲁贵一同离开。郁小闲另外还包了两贯钱给鲁贵做工钱,此刻郁小闲计划着合理使用着她的权利,她要在有脚力的情况下,把生活安顿地舒服些。

  在郁小闲的坚持下,梅管家请了两个山民过来帮忙砍竹子,黄家管饭,每人一天给五十文工钱,把靠南面的那一片相对平整的土地上的所有合格的竹子都砍掉,连竹鞭都要除干净。郁小闲准备弄出两分地来做实验,她要在山里试着种梯田水稻,先种一季晚稻摸索经验。

  两个山民经常干这种活,他们配合着梅管家很快就弄出了足够装车的竹子,郁小闲安排鲁贵管事,把竹子送到镇上去,回来的时候,车上装六石糙米,郁小闲拿了七两银子给他带去,并且让他们中饭就在镇上吃。等把米带回来之后卸货,就立刻吃饭休息,预备明天赶早还要把下一批竹子送到镇上去。

  --求收藏,求推荐,好东西来者不拒。下周有古言的小封推广告,应该能帮助我实现在新书期收藏到300的愿望,真的只差一点就达到了,请真的在阅读的亲们放进书架,有剩余的推荐票也给我吧。

  ;


  (https://www.tywx.com/ty148770/468821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