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穿越之四时好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七夕夜在县城内发生的事,着实让徐婶和秦氏担心了好几日,生怕那出身富贵的少女不肯轻饶,仗着身份前来报复。

  梁玉琢事后虽也有阵后怕,可回村三日,没能听到任何动静,想来是没有后续了。

  汤九爷倒是没多大事,拿着赚到的钱,让货郎又给进了些不错的纸张,还找了村里的泥水匠把废园简单修整了一番。

  如今,因为汤九爷开始从废园里出入频繁,愿意往废园边上经过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秦氏得知梁玉琢从县城归来赚取的那些钱都来自汤九爷手里,便偶尔带着二郎上门,帮着打理下废园里的卫生。

  汤九爷只当是家里多了个话不多的亲戚,偶尔拿竹片给二郎做些逗趣的小玩意儿。

  这样的日子过了约莫半个多月。

  平和县外的官道上,都匀府衙差官飞驰入县,另有一人骑马奔过下川村几下上山,带来了盛京的消息。

  未几,自山上下来几人,与县外和同袍相聚,无任何寒暄,径直入城,拿下尚且在城中娘家探亲的将作少匠妻女,当即押送入京。

  而后,一则告示便有县衙张贴而出。

  俞二郎自城中归来,还没走到门口,就大着嗓门喊了一声梁玉琢的名字。

  院内的房门“吱呀”推开,小二郎迈着腿出来,半边身子还靠在门后:“阿姐不在家。”

  “她去哪儿了?”

  “在地里呢。”

  二郎人虽小,却尤其爱跑动。眼瞧他又要趁机跑出院子,俞二郎赶紧喊了声“秦婶”,等秦氏从边上的屋子出来拉过二郎就塞进屋,他这才松了口气,丢下身上刚从城里换来的粮食,回头就往梁玉琢家的那五亩地跑。

  下川村的田地大多种水稻,偶尔能种一些别的,可也不知是怎么了,总是难活。先前的地主出了事,作为佃户一时间大多慌了神,好在里正说这地里的契子都转到了如今住在山里的那位老爷身上。不仅没有加租,还便宜了不少租金。

  可即便如此,地里的水稻仍然有些不如意。

  早稻六月便能割,翻耕稻茬田后,就可以再插晚稻秧。唯独梁玉琢她家的田里这一回,始终没种下东西。

  俞二郎跑到田边,果真就瞧见田里头,一个瘦瘦小小的身影正蹲在地里抓了把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琢丫头!”

  他这一嗓子喊完,就瞧见地里的小人儿扭过头来,虽离得有些远,可也瞧得仔细那双宛若墨玉的眼睛。

  若不是出身在乡下,这样的长相大概也能被称为美人了吧。

  俞二郎收神,张嘴却忘了自个儿跑过来时想报的消息:“额……都快八月了,这地里还是不种东西吗?”

  梁玉琢扔下手里抓着的土,拍了拍手掌,又拿腰上塞着的粗布帕子擦了擦手:“之前种的稻子结实太少,就连沿纳都应付不了,如何能换其他的。我想着,要不就先种点别的。”

  “能种什么?”

  “附近村子里可有人种赤豆?”

  梁玉琢盯着俞大郎脸上的神情看,见他面露疑惑,又改了口:“我是说,小豆,红红的小豆。”

  “哦,小豆啊。”俞大郎恍然,“并无,平和县下辖的村子大多历代都是佃户,地里通常只种些粮食,少有人种植其他。你说的小豆咱们附近的山里头我倒是有瞧见过。”

  佃户多是实在人,靠天靠地吃饭,能多种粮食就不会去种别的东西。再者,小豆又不是什么顶饱的粮食,愿意腾出田地去种的人也就越发少了。

  梁玉琢提出种红豆不是突发奇想。

  六月收割稻子的时候,她就仔细算过了这五亩地的产出。结穗的时候她就发觉村里的这些水稻,香气有余,结实不够,等到收割时,更是发现结实的情况比想象中的更差。

  她最开始以为是自己种植的问题,可走遍了村里的所有田,通通是相似的问题,便知道是稻种的原因了。

  可最早一批稻种听徐婶说,是地主交托给里正的。这些年种植下来,也全是同样的情况,渐渐的便习以为常,以为是稻种特殊。于是除了种地,为了养活家里人,村民们便多了其他的工作。

  梁玉琢算了下,如果继续种植这种水稻,不光是自家一户日子仍然会过得紧巴巴,便是全村百姓也不见得往后的日子能多轻松,倒不如想办法去换种优良的稻种。

  不过换种需要耗费时间,在此之前将田地空着,多少有些不忍。

  因为,她才想到了红豆。

  可食用,也可入药,而且又正好合适在最近下种。不种红豆,简直浪费。

  “山里头的,是野小豆?”

  梁玉琢上辈子在山里头也见过野生红豆,模样和田里种的其实并无差别。只要俞二郎说的不是长相像红豆的相思子,她就能找来在种籽试着种下。

  “应该是小豆。你要是想进山找找,我陪你去……”

  “我自个儿去就行。”梁玉琢微笑,“还没谢谢俞二哥你一早帮忙打来的柴禾呢,找小豆的事儿就不麻烦二哥了。”

  对上梁玉琢明媚的笑容,俞二郎愣愣地摸了摸后脑勺:“我一早就去了县城这才回村里……家里的柴禾用完了?”

  大清早堆在家门口的柴禾竟然不是俞二郎砍来的?

  梁玉琢瞪眼。可俞二郎脸上的神情却不像作假。她低头,仔细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会是谁有这份好心帮忙砍了柴禾,只得压下藏在心头。

  再抬头时,她的脸上再度挂起了笑容:“大概是哪位好心人帮了我这个帮。回头二哥若是遇上了,就帮忙道声谢谢,改日我给他立个长生牌位。”

  村里的妇人最常说的就是给恩人立长生牌位感谢大恩,梁玉琢说这话倒也不是什么怪事。

  可山上挂起了钟府匾额的宅子内,刚从山间池塘内抓了几尾鱼回来的老三,忽觉脊背生寒。

  迈腿进门的时候,脚下一滑,摔了个狗吃.屎,手里的两尾鱼摔在了地上,噼里啪啦直摔尾。

  只这一下,堂堂锦衣卫副千户的英名就丢了一大截,引来一阵哄笑。

  旁边的几个随从模样的汉子,瞧着身体瘦削,可若是换上一身飞鱼服,定然各个都是杀伐果断,神出鬼没的锦衣卫。只是此刻几人都咧着嘴,毫不客气地嘲笑起老三的摔跤来,丝毫没有办差时的模样。

  老三龇牙咧嘴地从地上爬起来,抓起两尾鱼,直接丢到如今成了府中厨子的校尉怀中。

  “老三,指挥使正着你呢。”

  不急不慢的脚步从一侧传来,老三抬头一看,就瞧见人影一晃,老四动作干净利落地出现在了自己跟前。

  老三瞅见他,一拍脑门:“我忘了正事了!”他大叫一声,赶紧往书房跑。

  这宅子本是个土地主的私宅。妻女都在城中,平日住在山上的只有几个外室。锦衣卫当时来抓人的时候,一宅子的乌烟瘴气,嫣红柳绿,走哪哪儿焚着香。

  对于大老粗们来说,这味道委实让人不甚喜欢。

  等到今上将宅子赐给了指挥使,兄弟几人便撺掇着让整改整改。不过半月宅子就焕然一新,怎么也找不出之前的影子。

  指挥使住的内院叫漱玉轩,院内松柏屹立,转个弯便是书房,院中还有池塘,清幽雅致,岸边堆叠山石,瞧着倒也有几分雅趣。不过廊庑下有些空。

  “指挥使。”书房前立着一名作仆役打扮的校尉,见老三过来,侧头轻轻敲了敲房门。

  “何事?”

  从房内传来的声音低沉,老三打了个激灵,深呼吸:“指挥使,是标下。”

  待到门内应声,校尉轻轻推开门,老三抓了抓衣角,迈开步子往里头走。

  钟赣坐在书案前,正在翻阅堆在桌上的书籍。土地主不识字,可自发家后,向来喜欢往家中添置各类书册,锦衣卫闯入书房那日便被满墙的书吓了一跳,差点以为跑错了地方。钟赣虽是武官,可少时也读过不少书,文武双全,若非后来入锦衣卫,也是要参加科举的。

  “叫你查的事,如何了?”

  “那小姑娘确实是梁家的女儿。”老三到了书案前,规规矩矩地行了礼,“标下已经查证,这梁玉琢半年多前还不过是个生性胆小怯弱的寻常农女,然当时落水得救当下就高烧起来,足足烧了几日,这才苏醒。不过自那时起,便像是换了个人。”

  “梁父是个落地秀才,梁母秦氏原是商户出身。前几年梁父过世,孤儿寡母的就靠着周围的街坊邻居接济过日,等生下遗腹子后秦氏这才靠着卖绣品赚些度日的银钱。半年前……”

  老三似有犹豫。

  “半年前如何?”

  声音落在耳中,低沉、冰冷,老三忍不住低头一股脑倒出查证到的事情。

  “半年前落水被救后,听闻梁氏姐弟俩皆发了大病,秦氏为照顾儿子,将女儿独自丢下不闻不问,好在邻居帮忙,这才让几近病死的梁玉琢回过一口气来。是以,这半年来,母女俩虽依旧住在一处,感情却不如从前。”

  锦衣卫出手,便是这泥地里的蚯蚓祖上出生在何处,只怕都能查证得一清二楚。

  七夕当夜发生的事,因了精彩绝伦的当庭辩驳,彼时正在人群中围观的钟赣当时便注意到了这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和那日在林中抱树的小子是同一人。

  钟赣闻声,视线从书上收回,摆一摆手:“你去,往后就盯着梁家。”

  老三不敢细问,低头称是,转身去了书房外。

  待房门关上,钟赣合拢书,目光转向半开的窗外。

  院中精致非常,然观景之人的思绪却早已飞离。良久,他唤来院中校尉:“告诉老三,日后定期给梁家送去柴禾。”末了,又补上一句,“要劈好的。”

  得到消息的老三摸了摸腰侧的剑,龇牙咧嘴一阵苦恼。

  离了盛京,抓人砍人的事少了不说,他一副千户好歹也是官职,却也只能沦为樵夫了。


  (https://www.tywx.com/ty144121/760718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