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尸案组 > 第二章 嫌疑人

第二章 嫌疑人


  严队当即进行布置,将现有的外勤人员分成三组,一组着重走访半个月前那个时间段网约过朱发车子的客人,但从后台数据来看,那几个小时朱发一共接了20多笔生意,所以任务量很大。这一组人由老顾负责。

  一组出省前往朱发老家走访,摸清朱发的底子,重点排查他所认识的人当中有无信邪教的人士。因为,我们不排除凶手也许没有叫过朱发的车子。这一组人白天就已经出发,是由老高带队的。这会严队给他们打电话时,他们已经和当地的派出所民警一同前往朱发的老家。

  还有一组单独调查一个星期前上朱发车子的那名客人,走访和其有关的人员,挖掘出有价值的线索。这一组人只有我和老张。

  另外,严队还和交管部门打了招呼,烦请他们帮忙寻找朱发的车子。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朱发的车子也是本案至关重要的线索。

  我和老张以最快的速度调查清楚了那人,她叫莫玲玲,是东城CBD的一名服务员。商场的主管告诉我们,莫玲玲已经有一个星期没到岗了。人事通过电话找过她,但一直联系不上。根据公司的规定,已经做了开除的处分。

  经过一番走访,我们并没有什么重大发现,莫玲玲是个规规矩矩的上班族。除了上下班,她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家里。确切的说是一个宅女,习惯看剧吃外卖。

  她和朱发更加没有任何交集,所以我们找不到凶手杀人的逻辑。

  “或许凶手杀人并没有逻辑……”老张点了一根烟,望着我说道。

  “没有逻辑?”我不赞同,正如严队所说,凶手杀人可能执行着某种宗教仪式,而宗教仪式却是很教条的行为。所以,凶手杀人一定遵从着某种逻辑。

  “走吧,先去吃个宵夜。”老张又说道,他入队比我早,大大小小的案子也经历过许多。因此,在心态上要比我缓和许多。他认为凶手真的是遵从仪式杀人,那么莫玲玲至少还有7天的存活时间。这7天对于我们而言一定是分秒必争的,所以我们要填饱肚子来面对高强压的工作。

  老张是前辈,尽管我现在没心思吃东西,但也要做出样子来陪他。于是,我们找了一家烧烤摊,可刚坐下,老张便接到严队的电话了。老张挂掉电话后,立刻对我说,莫玲玲的尸体找到了。严队那边缺人手,叫我们过去支援。

  “看来凶手杀人毫无章法……”老张叹了口气,莫玲玲的死让我们两人都感到很沉重。难道严队的推测出错了?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现场,这第二起命案的发生地位于东城开发区,确切的说也是一块建筑工地。近年来,本市的发展重心向东部迁移,东部的地块被大量出售,遍地可见建筑工地。

  “杀人手法一致,大致上可判断是同一凶手所为。”严队告诉我们道。法医已经对莫玲玲的尸体做了初步的鉴定,她同样是被勒死的,且半截身子被埋进了土坑。尸体的小关节才出现尸僵,说明其死亡时间才3小时左右。另外,莫玲玲的肘窝静脉有几处针孔。相对于朱发的尸体而言,莫玲玲尚未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但还没有解剖,尚无法确认其生前有无被禁食的行为。

  从技术队的反馈来看,两起命案现场都没有留下什么线索。可见凶手是个十分谨慎的人,而他所选择的杀人地点都没有监控,我们警方短时间内很难确定嫌疑人。

  一时间发生了两起命案,引来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局里立即召开会议,成立专案组,严队任组长。罗局指示一周必须破案。

  当晚,我们连轴转,杨敏的尸检报告很快就拿上来了。莫玲玲生前遭到了与朱发一模一样的“待遇”,可以确定是同一个凶手所为。

  凶手行凶手法一致,只不过是时间提前了,莫玲玲的禁食时间比朱发提前了一个星期。为此,严队分析凶手很有可能并不在意死者的禁食时间。他真正在意的是死者的胃部有没有干净。

  一般来说,人只要一两天不进食,胃部就会消耗一空。换句话来说,凶手的杀人间隙可以提前到一两天。

  我们并不确定凶手手中还有没有“存货”,但可以肯定他一定会继续出来狩猎,保证他仪式般的杀人。所以,随时都可能再次出现命案。

  严队根据现有的线索,给凶手做了一个特写:凶手,男性,年龄25至30,白领且有着稳定的收入,喜欢干净,居住在市区周围,生活5年以上。有夜生活,但不喜欢群体活动,交际圈很窄。

  严队说完又让我们发言,老张说,凶手能将被害人运到建筑工地,说明他有交通工具。他推测极有可能是朱发的那辆车子,所以我们可以调取建筑工地附近公路上的监控,或许会有发现。

  老张不愧是老刑警,思路很正确。严队一早就想到了,为此在从东城回来的路上,他就让技术队去了交管部门,相信很快就会有发现。

  老张提到建筑工地倒是给我提了个醒,通过两起命案,不难看出凶手杀人都选择了监控薄弱的建筑工地。另外,还要值得注意的是他需要一个大土坑,方便他把被害人的半截身子给埋起来。我们不能忽略这关键的一个环节,凶手在现场不惜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花大力气挖出个土坑来,绝对有重要的意义。

  而本市的城市化进度比较快,除了县市区几个较远的山区外,市区附近很少有显而易见的空土地。所以,凶手需要挖土坑,只能选择在建筑工地内。

  “小金说的这一点很关键,凶手选择在建筑工地杀人,除了躲避监控外,还需要条件挖出土坑。”严队点了点头,说道。

  虽然,我们理清了凶手杀人的地点,但却掌控不了。我市是房产重镇,建筑工地少说也有几百个,我们警方不可能一一监控。更何况上级也不会批准,因为这么大规模的行动无疑会把投资商吓跑。

  所以,我们最佳的方案还是追踪朱发生前所运营的车辆,再者就是朱发死前几个小时和他有过接触的人员。

  “必须加快速度,我去向罗局申请警力。”严队捏紧了拳头。看得出来,他心里很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急,因为凶手很快就会再次作案。

  我和老张也加入了走访的队伍,但由于是深夜,走访的难度很大。直到第二天早上,我们两人一共才走访了两个号码,并排除了他们的嫌疑。其他同事的进度也没比我们快到那里去,20多个号码,动作再快也得2天的时间。而这点时间恰好给了凶手作案的可能。

  我们揉了揉眼睛,心里祈求:但愿别再发生命案。我第一次体会到和凶手比时间的折磨,那一份焦虑不是一般人能够扛得住的。

  我和老张在路边买了点早餐,草草的填饱肚子,刚一发动车子,队里便来信息了说是朱发的车子找到了。

  我们听完为之一振,立刻赶往了队里。技术队在交管部门的配合下,通过调取离工地较近的几个路段的监控果然发现了朱发的车子。现在这辆车子在东城隧道口被发现。

  东城隧道刚建成不久,尚未被验收,所以目前还处于关闭的状态。凶手很聪明,他知道这辆车子迟早会被我们警方发现,因此做完第二起案子后,就果断舍弃掉了。凶手显然很了解本市的环境,知道这大晚上的没人会去东城隧道,而那里的监控也还没装摄起来。他这么做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安全脱身。

  技术队第一时间赶过去,进行了全面的搜证。他们在车内找到了一组指纹,以及若干细碎的毛发。指纹经过比对,发现是死者莫玲玲留下的。毛发经过化验,发现来自于三个人。一个是朱发,另一个是莫玲玲,还有一个身份未明。我们怀疑是凶手本人的。

  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从毛发上提取的DNA或许能在公安系统的DNA库中找到对应的人员。严队立即叫人去找,不一会儿果然有了眉目。和毛发上DNA匹配的人叫孙克学,资料显示是甬港大学的一名教授。

  与此同时,外勤走访人员也发现了端倪。那晚最后一个号码联系不上,通过查证核实号码的登记人叫孙克学。

  得到这两条线索,严队亲自带队,立即前往甬港大学。到场了解后,我们发现甬港大学确实有孙克学这么一名教授,照片对得上,但是他早在10年前就离职了。

  孙克学是遗传学专家,当时和他走得最近的是组里的另一名教授叫黄涛。我们找到了黄涛,黄涛说,孙克学是美国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在遗传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当时他们在一个组里共事。

  “那时老孙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教授了,而我只不过是一名副教授。”黄涛呵呵一笑,带着自嘲的口吻,“老孙学识广,做事也认真,但就是太过执着。用我们的话来说,他就是个学术疯子。很多不切实际的理论,他都要去实验一把。”

  在黄涛看来孙克学在学术上的追求几乎逼近疯子,当中举个例子,孙克学认为犯罪也可以遗传。早年,他曾诱导自己的学生嫁给一个有犯罪前科的中年男子。为的就是验证两人所生的后代有没有存在犯罪基因。结果,那个学生誓死不从,要不是没有造成更恶劣的影响。这件事情绝对不会就这么轻易解决的。

  那名学生后来退学了,为了照顾双方的影响,这件事情就被尘封了,知道的人并不多。

  “疯子!”老张听到这里,不由得啐了一声。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从我们儒家文化来说,人打一出生就是善类,纯净的如同一张白纸。但这位教授却想方设法的要挖掘人性的恶意,他眼中的犯罪基因,在老张看来无非就是诱导犯罪。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tywx.com/ty13183/528201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