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太子妃画风不对[大唐] > 65.065 章

65.065 章


  苏妧有些意外地看了李承乾一眼。

  因为她初始时看到李承乾的神情并不是那么愉快的, 只是不知为何,忽然又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李承乾迎着苏妧的视线,趁着方易文不注意的时候朝苏妧露出一个笑颜。

  苏妧:“……”

  不远处的李震看见了,也默默地移开了视线。

  太子殿下这见缝插针地秀恩爱, 简直快要将人的眼睛闪瞎了。

  苏妧低头, 抿嘴笑了笑, 然后跟李承乾说:“百里夷说他们如今有药材短缺, 说先前已经有告急的情况, 是原侍郎家的郎君原匪从中周旋, 争取到了一些。但杯水车薪,眼看很快就又要用完了。”

  李承乾依然只是默默地听着。

  旁边的方易文听着, 心中却焦虑起来。

  御史台负责监督朝廷文武百官, 专业找茬。方易文这位御史中丞也已经多年不曾离开长安,平时主持御史台各项工作, 自有下面的人将资料分门别类弄好,他只需要去翻一翻,然后看是否需要弹劾。遭遇重大案件,也是联合大理寺,极少负责具体的事务。

  他跟随李承乾出来巡视的时候, 也已经做好了洛阳满目疮痍的心理准备。先前在洛阳县衙听县令以及洛州刺史的陈述时, 不过是出于那颗专业找茬的心, 直觉其中所说的部分百姓染病是另有隐情。

  如今听苏妧三言两语,虽然没有过分说那些病人如何,却让人感觉到事态严重。

  可不管是御史中丞还是太子殿下, 都是明面上的人,要来洛阳巡视,都是由洛州刺史或是洛阳县令陪同着,若是有心隐瞒,还真不好了解。

  而苏妧所说的事情,跟刚才方易文特别跟李承乾说的事情,是一样的。

  显然,苏妧知情的,要比他们知情的要更深入一点。

  这不,太子妃连如今洛阳缺的药材是哪一样都了解清楚了。

  方易文不由得看了太子妃一眼,欲言又止。

  但不管是苏妧还是李承乾,都没有留意方易文的神情。

  苏妧:“虽然药材短缺,但洛阳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问了,说原匪先前之所以能送去药材,是因为他在洛阳的药材商人那里有些面子,别人卖他一个面子,因此愿意将那些药材送去百里夷。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有那样慷慨解囊。”

  方易文一听,就听出了苏妧的言外之意,当下拍案,说道:“岂有此理,这些人明知那些是救命的药材,竟然还见死不救吗?”

  苏妧闻言,似笑非笑地看了方易文一眼,“御史中丞稍安勿躁,前人也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是那些药商以此为生,如今官府也是空口赊账,也并未承诺何时能将银子付讫,他们不愿意,也是情有可原。”

  方易文毫不留情地反驳:“如何情有可原?社稷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

  苏妧承认方易文说的都有道理,人命关天,非常时候非常手段也未尝不可。只是洛阳县令都迟迟不愿非常手段,可见洛阳官府和商人之间彼此是有利益往来的,若是得罪太过,日后谁还敢给县衙方便?

  迟迟不动,必有顾忌。

  更何况,还没到那么糟糕的地步。

  李承乾看了老脸气得通红的方易文一眼,忽然一笑,说道:“好了,方中丞,哪来那么大的脾气?事情该要怎么做,总得了解清楚。原侍郎府中的郎君,我在长安曾与他喝过几次酒,恰好如今他也在洛阳,等会儿叫李震将他喊来问问情况便是。”

  方易文依然板着脸。

  李承乾:“不管是太子妃所言,还是方中丞听了洛阳县令的陈述后心中的疑虑,不过只是我们所见而已。我们才到洛阳多久?晌午才到,傍晚便想将此地所有的情况都能摸清楚了么?”

  方易文:“……”

  李承乾站了起来,朝苏妧伸出手去。

  苏妧一怔,随即将手放在他的掌心,一握一拉,她被人拉了起来。

  李承乾与她一同往后面的院子走,一边走还一边跟方易文说:“离晚膳时间不长,方中丞便在此用过晚膳再回去吧。等会儿原匪会来见我,到底情况如何,不妨先听他一言。”

  原本陪着太子妃往后面走的太子殿下忽然回头,看向站在原地恭送他的方易文,笑得十分彬彬有礼,问道:“方中丞觉得呢?”

  方易文连忙作揖,说道:“太子殿下说的极是。”

  太子殿下笑了笑,然后陪着太子妃走了。

  御史中丞看着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离去的那扇垂花门,忍不住叹息。洛阳受灾,满目疮痍,太子殿下说代替圣人前来巡视,慰问百姓,可他怎么觉得太子殿下此行心情十分轻松?

  若不是外面的大路上尚且有着淤泥留下的土黄色,他真的要以为他们是到洛阳来游山玩水的。

  御史中丞不由得扭头,看向不远处的李震,问道:“李侍卫,平常殿下都是这样的么?”

  方易文的话没头没脑的,可李震却是听懂了。

  李震朝方易文笑,说道:“此行虽然是巡视,但心情沉重于事无补,心系百姓是理应如此,但也不必天天哭丧着脸。太子殿下心有沟壑,许多事情他心中明白的。”

  方易文叹息,但愿如此吧。

  苏妧与李承乾一起往后面走,离开了方易文的视线,李承乾就笑着搂上苏妧的腰身。

  “方易文此人虽然古板了些,但有着一颗为民请命的心。方才虽然言辞有些急躁,但也在情理之中。我打算这趟洛阳之行,要拉拢他站赞成民间成立商会之事。”

  苏妧想起刚才方易文那模样,不由得好笑:“可他看着十分顽固,你要怎么拉拢?”

  李承乾:“没想好,正在想办法。”

  真是个天塌下来都当被子盖的太子殿下,可苏妧喜欢的,就是他什么时候都是这样朝气蓬勃的模样,好像遇到了什么事情,即使目前没有办法解决,但总归是能解决的,大概心里也没底,可摆出来的姿态却是气定神闲的。

  苏妧又将刚才所说的疫情之事详细地跟李承乾说了一遍。

  李承乾带着她进屋,藿香便迎上来倒茶。

  苏妧跪坐在靠窗的席子上,李承乾坐在她对面,太子殿下坐姿不怎么讲究,一只手搭在了旁边的案上,说道:“既然原匪已经出面,那么他肯定还有后招。又或者说,他在等着我来部署些什么。不着急,等晚膳的时候,我听他怎么说。也让方易文听一听这商贾出身的原侍郎之子,对这次的药材短缺,到底有何对策。”

  苏妧默了默,然后笑着跟李承乾说道:“不是我要泼你们冷水,我总觉得不管原匪有什么好的对策,方易文都不会同意的。”

  李承乾闻言,笑着说了一声那个老顽固,然后直接坐到苏妧身侧,将人抱进了怀里。

  “你方才说的那两个太医,我让他们明日一早就去帮百里夷。有他们帮忙,大概百里夷能喘口气。你尽量别往那地方跑了,还有万泉,万泉那家伙从小便是底子不好,我有些担心。”

  苏妧靠在李承乾的怀里,点头,“我会尽量不去,放心,一定不会给太子殿下此行添乱。”

  说道最后,那语气一波三折,好似是带着几分揶揄之意似的。

  李承乾一听,将她的下巴抬了起来,“胆子不小,在取笑我?”

  苏妧笑意盈盈的,主动凑上前亲了一下他的嘴唇。

  李承乾被她一招,反客为主,将人抱在怀里亲了个够本,正想要更进一步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人拍门。

  “苏妧,我们什么时候用晚膳啊,我都饿了。”

  那是杨宜歆的声音。

  正要将苏妧往席子上压的李承乾动作一顿,然后翻了个身平躺在席子上,抬手捂着额头,痛苦地叹息道:“我决定要带万泉到洛阳的时候,是脑子进水了吗?”

  苏妧终于忍不住笑出声音来。

  太子殿下本想和太子妃温存一下的,无奈被不自觉的万泉县主打断,只好作罢。

  悻悻然地起来整理好衣裳,然后将苏妧从席上拉了起来,又亲了亲她的唇。

  “原匪估计也来了,我先去。”

  苏妧笑着点头。

  李承乾开门的时候,杨宜歆正要再敲门,手才举起来,就看到了太子表兄开门出来,她吓了一跳。

  “太子表兄,你怎么在这儿?”

  李承乾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这是我的房间,我怎么不能在这儿?反倒是你,无端端跑来做什么?我看你是无事可做了,去将皇后殿下写的女则再看一遍,写篇心得给我。”

  太子殿下说完,拂了拂衣袖,扬长而去。

  杨宜歆愣在原地,瞠目结舌地看着太子殿下远去的背影。

  太子表兄最近真是越发地不讲道理!

  杨宜歆愤概不已地进了门,跟苏妧诉苦,“早知道太子表兄在,我就不该来的。我方才还看见李震了,他领着个不知道什么人往东边去了。可恶,明知道我来找你,太子表兄在,他也不提醒我一声!”

  苏妧笑着给杨宜歆倒了一杯花茶,说:“你老是这么横冲直撞的性子什么时候能改一改?饿了?那就让藿香摆饭吧。”

  杨宜歆:“太子表兄不跟我们一起么?”

  苏妧:“他今晚有要紧的事情,不跟我们一起。”

  李承乾是真的有要紧的事情,原匪到了太子殿下会客的地方,言简意赅地将目前洛阳所谓的疫情告诉了李承乾。

  药商手中是还有药材,但县衙那边正在跟药商讨价还价。

  看似情况很严峻,实则并不是的,只是药商那边不肯退让,而洛阳县府虽然被逼得有点急,但尚未到千钧一发之时。

  李承乾听了原匪的话,手中食指轻敲着桌面。

  原匪:“其实若是以县府出面,手段强硬些未尝不可。但若是以强硬的手段对待这些药商,未免会令人寒心。病人是可怜,但难道那些药商便活该血本无归么?殿下若是想要成立商会,派兵武力解决是下下策。”

  李承乾当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想了想,忽然想起了那个梦。

  梦中洛阳不够粮食,县府要从粮商哪那里买粮食,粮商不愿,他本想让县府带了军队去,谁敢不卖,以造反论处。可是当时他梦到了什么?

  他梦到了苏妧说以胁迫为手段是下下策,不妨以利益相诱。

  同样的,那个道理也是可以用于药商身上的。

  李承乾灵光一闪,心情十分好,他拍了拍原匪的肩膀,说:“走,我们去见御史中丞,你将情况跟御史中丞说一说,然后我们商量一下对策是否可行。”

  原匪愣住,不过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太子殿下竟然已经有对策了?

  李承乾双手背负在后,率先走了出去。

  然而,当御史中丞听到李承乾的对策时,当即吹着胡子瞪眼睛。

  “不行!殿下说若是这些药商愿意将药材以平时的价格卖给县府,便算是这些药商对救灾的功绩,他日若是他们有子孙参加科举,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他们的子孙?”

  “此举与鼓励他们买官有何区别?房太尉这些年主持吏治改革,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政治清明,太子殿下此举,无异于败坏朝中风气!”

  “臣绝不同意!”


  (https://www.tywx.com/ty107368/305323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wx.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tywx.com